三唐乡南杨村党支部“双社”联合打造党建富民模式


□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邢晓天
9月14日,天蒙蒙亮,平原县三唐乡南杨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东就起床擦拭、检修大型玉米收割机。“秋收时节快到了,这台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可是我们的宝贝。”李海东擦拭、检修的农机设备全部来自南杨农机专业合作社。
2014年,南杨村整体搬迁, 2016年,回迁入住千佛塔社区。村民上楼后,大型农机存放成了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李海东与党员干部商量后,召开村民大会,决定用拆迁补偿款建设农机大院一处,再购买些新的农机设备,成立南杨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服务村民。
南杨村耕地分配分散,一家的耕地甚至零散到4至5块,粮食成熟期的时候,联合收割机作业效率低,成本高,机械磨损大,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去年,平原县推行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李海东眼前一亮:“借助原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不仅能把农民的土地整合在一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能省去外包托管费用。”
去年10月27日,南杨村作为三唐乡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试点村,率先成立了南杨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626亩土地全部入股,从发动到成立总共用了7天的时间。
土地合作社与农机合作社“双社”联合给南杨村农业发展植入了新引擎。李海东算了一笔账,农作物从种到收,农机具的费用能降低一半,每亩地可节约成本100多元,全村可节省6万多元。今年,气候条件并不好,但由于合作社管理人员精耕细作,每亩还可增产100斤,成本减少了,收入增加了,群众积极性很高,对合作社更有信心。
土地整合到一起后,效率大幅度提高,“往年地块零散,机器干干停停,磨损大,容易坏,效率提高后,机器不但没坏,一年光柴油费用就能节省5000元。 ”李海东介绍。
合作社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解决了不少难题。 90岁的马今生无儿无女,没有劳动能力,合作社成立以前地都是村干部帮忙种着,后来以每亩300元包给其他农户。入股合作社后,每亩地能多收入700元。
44岁的永善亭,一家四口,女儿上大学,儿子念小学,他和妻子在县城开了一间服装店,家里的地没时间打理,只能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给别人耕种。如今,加入了合作社,耕地、撒种、灌溉、施肥、收获合作社全包了,一年每亩至少收入900元。“有合作社真省心,收入不降反升,在外工作再也不用总记挂着家里的地了。 ”永善亭高兴地说。
南杨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营还增加了集体收入,有了收入,村里就可以更好地服务群众。南杨村所在的千佛塔社区到中心小学的道路年久失修,师生上班上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为解决这一问题,李海东主持召开了股民大会,决定集体出资把道路修好。“合作社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李海东说。
看着一片片即将成熟的玉米,李海东说:“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不仅让农民增加收入,还解决了一家一户种地难等问题。下一步,南杨村将继续发挥‘双社’联合的优势,积极探索新办法,总结新经验,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二届感恩·南京国际安全区”冬日徒步寻访活动在当年南京安全区举行
浙江省运会竞赛综合信息服务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我国科学家开创第三类存储技术
濂溪区市监局召开压力容器全面安全性复核工作部署会
上虞区质监局下达2018年度全区特种设备日常监督检查计划
三唐乡南杨村党支部“双社”联合打造党建富民模式
省旅发委督查组:督查我市旅游市场
夏至荷花迎客来
昆明“试水”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建立26个工作站和示范基地
大鹏新区举办“阳光之约,幸福老人”文艺汇演活动
我市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临沂市场樱桃价格比去年翻倍 市民感慨“吃不起”
河口乡 | 他乡取经阔思路 觅得良谋促发展(图)
含山清溪一处清朝上下马石保存完好
洽舍乡:送法进企业关爱农民工
重大隐患立即停产 哈尔滨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
苍溪县全力做好省运会安全保卫工作
河南滑县政府院内现多株罂粟花 官方:临时工误种
新罗红坊:“三力”工作法 破解征迁难题
杨智调研湖北恒隆企业集团要求打造荆州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