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司法温度助力乡村振兴

  漳州持续探索创新司法服务方式,打通法律进农村进社区的“最后一公里”
检察干警进村入户提供法律援助,为农村弱势群体建立起一座“家门口的维权站”。刘子骁摄
  今年3月28日,漳州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乡村振兴战略法学研究基地在平和县霞寨镇授牌成立。这个全省首个乡村振兴战略法学研究基地的成立,成为漳州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成立全省首个乡村振兴战略法学研究基地、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新模式、建立村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近年来,漳州持续探索创新司法服务方式,打通法律进农村进社区的“最后一公里”,让司法保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频共振。
  创新模式
  “家门口”来了律师团
  “没想到真能追回这十余万货款,感觉跟做梦一样!”回想起两年前的被骗经历,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村民沈瑞光仍心有余悸。
  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2016年5月,沈瑞光和同村20余户渔民一起落入了某水产公司代理人精心编制的“合同骗局”,被以收购渔货产品等名义骗取了逾500万元货款。当时刚到该村挂职的林锦雄得知后,不仅帮助村民报案、固定相关证据、核定经济损失,还先后12次入村进行多方调解沟通,最终协助受害人及时依法追回货款。
  在漳州,像林锦雄一样的村(社区)法律顾问还有许多。自从我市创新实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模式并全面铺开,全市司法部门、法律服务工作者、律师事务所携手发挥各自职业特长,深入村间地头,通过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帮助村民化解村集体合同审查、交通事故赔偿、婚姻家庭纠纷等各类矛盾问题。
  “有时村民之间出现复杂的矛盾纠纷,根本无法通过讲道理来解决。有了‘家门口’这些律师团队的帮助,确实能让问题简单许多。”平和县霞寨镇内坑村村民赖勇金由衷感慨。
  目前,全市1929个村(居、社区、农场)均有专属的法律顾问。仅2017年,全市村居(社区)法律顾问进村居(社区)走访1647户,代理法律事务441件,提供法律建议、解决法律纠纷等共1232件。
  不仅法律服务人员深入一线,我市各级法院的办案服务车也巡回入村,并以“乡村”为圆心,以“便民、联动”为指导半径,辐射形成532个巡回办案服务点、20余种行业调解对接平台在内的乡村立体多元解纷网络,将“出村上法院”变成“送法官入村”,帮助偏远地区农户在“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节省下可观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部门合力
  构建“农村一小时”法援服务圈
  5月7日,“老赖”苏某委托亲属到龙海市人民法院还清了拖欠王某等3人的52500元工资。
  这场耗时数月的“讨薪”拉锯战,终于在司法惩戒的强大威慑下宣告结束。来自东泗乡的三位淳朴老农,颤巍巍地接过被拖欠的工资,深深地向办案工作人员鞠了一躬。
  为了帮助受害者特别是偏远地区村民及时得到法律援助,近年来漳州司法部门积极建立起237个法律援助工作中心(站),1个市级和8个县级法律服务中心,83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和1036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点,在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形成四级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同时,我市发挥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多部门力量,不断向贫困户、农民工、农村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服务延伸,最终构建出“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
  市检察院通过整合司法志愿者、春蕾安全员等队伍力量,联合多个部门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安全困境儿童保护机制,成立农村留守儿童维权中心4处,帮助无户籍儿童解决入户问题27人。今年3月,市检察院还联合市妇联在平和霞寨成立全省首个“妇女儿童安全发展实践基地”,为农村弱势群体建立起一座“家门口的维权站”。
  据悉,仅2017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挂钩帮扶了43个村415户贫困户,为经济困难当事人减缓免交诉讼费188.4万元;市司法局共接待咨询讨薪问题农民工376人次,受理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金额达203.99万元。
  新媒体助力
  打通乡村普法“最后一公里”
  刚从挂钩村回到漳浦县绥安镇的洪旭辉,还来不及喝一口水,手机信息铃声便又不停响起。在他和同事组建的“综合法律服务”公益微信群中,村民们正争先咨询着各项法律问题。
  “咨询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村民林国雄笑着告诉记者,“这些专家就像是一本‘会走路的法律书’,碰上啥犯难的事儿,就来‘查查找找’一番,这已经成了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不仅在绥安镇,全市乡镇各级的微信群工作目前均已建设完成,涵盖1个市级法律顾问工作管理群、11个县(市、区)级法律顾问协调群、121个乡镇级法律顾问工作群和1611个村级法律顾问服务群。
  同时,全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的建设皆已全面启动。12个“12348”热线服务平台26个坐席运行至今共解答热线电话2549人次,实现零投诉。
  此外,许多县区还开辟出“12348远程法律服务视频交互平台”,借助视频为偏远地区村民提供实时公共法律服务。“可以说,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让我们打通了乡村法律服务和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云霄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林志强说。
  当工作阵地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当工作重点从答疑解惑转向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越来越多的村民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自身行动,积极用法律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入夜,长泰县林溪村的法治文化广场上,村民林敬中再一次演唱起自己用闽南语编写的“三句半”《赞送法下乡来》,引得群众阵阵掌声:“普法送法来乡村,法律法规记心间。平安法治齐参与,乡村振兴在眼前!”⊙记者 蔡柳楠 廖瑜婷 通讯员 薛秀珠 徐存富 林娟娟

市政府第九次城建交通工程周例会召开 刘尚进出席会议并讲话
路南区2017年度卫片执法多措并举
花山区筹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合唱比赛活动
省运会国际式摔跤比赛 宁德队勇夺8金5银6铜
我市举办活动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传递司法温度助力乡村振兴
宣讲进社区 共建新大英
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党建纪实:线上线下联动打造“云党建”
荆山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助力精准扶贫
中兴环能科技产品吸引清华同方目光
女生考研稳居C位 非全日制考生增多
市康宁医院慈善义工队为留守儿童送温暖
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我市汤阴县举行
新宁县组织召开“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调研座谈会
王立彤调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金角银边”改造工作时要求 科学规划标本兼治提升城市品质
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开展“阳光帕瑞仕,快乐一家园”主题活动
督查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挂点包片工作
涨声不断!潍坊卫生纸每斤价格破五
市民购书热情高收银员错过午饭
苍梧小学举行球迷宝贝啦啦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