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思思)近日,由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等机构对50岁以中老年人的互联网行为进行调查,并发布《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超6成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为上当受骗过)。其中,以往人们意识中不太会遭受欺骗的“中等收入、经济自主性强”的中老年人受骗比例反而比较高。
中老年人最爱养生保健类文字
中老年人的互联网应用集中于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调查的微信中老年用户中,75.8%会上网看新闻资讯,超半数(56.6%)可以自己搜索想要获取的资讯,还有一些中老年人(45.9%)会关注浏览微信公众号文章。超八成都会在微信中发表情包、在朋友圈点赞、接收或分发红包,近七成会拍摄和转发小视频,25%的中老年人会制作手机相册,20%的人会制作微信表情包。
中老年人浏览网络内容排名最靠前的是养生保健类和生活常识类信息,分别有74.9%和72。8%的中老年用户浏览了这些主题。据悉,偏好养生保健类文章的中老年人中,女性比例较高。
超6成中老年人互联网曾受骗
如果将“被骗”广泛定义为钱财、感情、谣言、虚假宣传等多方面,中老年人表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为上当受骗过)的比例为67.3%。
其中,中老年人被骗的主要渠道是朋友圈(69.1%)、微信群(58.5%)以及微信好友(45.6%)。中老年被骗的信息类型前三位是:免费领红包(60.3%)、赠送手机流量(52.3%)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48.6%)。
当中老年人发觉受骗之后寻求帮助的比例较低,有68.3%的中老年人表示,“不寻求帮助,当经验教训”。67.2%的中老年人选择告诉家人朋友,以防再次受骗。只有25.9%和17.9%的老人会选择向子女或朋友求助。而表示愿意报警求助的仅有0.6%。
中等收入、经济自主性强的中老年人受骗比例高分析发现,被骗的中老年人很大一部分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并且具有经济自主性。在有被骗经历的中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学历分别为39.4%和37.7% ;小学学历仅占12.3%。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中老年人居多,分别占67.1%和24.3%,低收入中老年人仅占8.6%。
互联网时代中老年人受骗上当出现了新的特征,被骗或行骗的主要对象不仅局限于受教育程度低生活保障程度低的中老年人,而是很大一部分有文化、收入较好并且经济自主性较高的中老年人被“拖下水”。这些中老年人通常对自己的判断力更加自信,一旦发生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张振峰:16年,他扛起如山之责
泰前街道拆除新增违建近300平方米
石门六完小:严肃工作纪律,做“四有”好教师
韩福春现场督办省生态环保督察组转办信访案件
年底前 泉州开发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区域覆盖
研究机构:超6成中老年人上互联网曾受骗
武陵源区开展城市低保入户核查
以啤酒为纽带 青岛国际啤酒节充满“上合味”(图)
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在甬举行
学雷锋志愿者在行动
C919订单望破千架 全国航空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文凭不值钱了吗?本科及以上教育还不普及
鹤岗市2017年第四季度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情况公示
苏家社区回迁安置房项目(二期)顺利推进
陕出台方案让陕菜走向世界 特色小吃将在全国巡展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人才
资源村民竟篡改他人募捐爱心倡议书部分内容,骗取捐款15000余元并非法占有
网友晒汉口街头拉飞机老照片 专家:记录了武汉最早航空活动
我市举行纪念《档案法》颁布31周年暨档案室规范化建设观摩活动
社会各界帮扶许阳存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