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园区是项目投资的“热土”、产业集聚的“高地”,是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日前,本报记者赴徐州就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考察采访。最深的感触是,越是发展好的园区,越把体制机制创新摆在重要位置。 徐州中关村就是园区机制体制创新的一个缩影。比如,徐州中关村创新中心紧扣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助推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创新人才、培育科技企业、发展科技金融、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聚集效应、吸附效应、辐射效应日益凸显,大信息产业聚集的示范辐射作用日趋显现,标志着以中关村基因和文化为特点、由中关村核心企业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圈,面向全国的聚集辐射效应将在淮海经济带全面铺开。到2018年,创新中心初步建成为苏北的创新示范点,到2020年基本建成淮海城市群区域协作创新基地,到2025年建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当前,济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园区的作用发挥提出了新要求。加快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以制度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已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出园区制度创新这条主线,围绕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陈旧思维模式,改变固化的工作方式,坚持市场导向,深化改革求突破。要聚焦园区产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支持园区发展的23条意见,推动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活园区发展活力。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厘清难点、痛点、堵点,拉出清单、责任到人、明确时限,严格执行蓝黄红牌督查奖励办法,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产业招商、精准招商,做到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定期公示项目进度,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要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重点引进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以及产业关联性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或关键性项目。要敢闯敢干、主动作为,突破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破解项目建设中的土地、资金等难题,不断推动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领域一项重要的体制创新,园区从诞生之日起就携带并充满创新基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根据时势变化及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园区建设不断取得成功的法宝。我们相信,只要按照“1+5+n”布局,对标先进、正视差距,奋力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以制度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奋力拼搏,积极作为,就一定能够创造济宁园区建设的美好明天。
南平绿发集团全面加强汛期“非转经”资产防汛工作
投入巨资采购车辆 提高机械化清扫率
陈振亮赴平鲁区调研美丽乡村建设
省图外迁馆试开放 图书借期从21天延长至30天
市文明办开展新春走访活动 慰问在岗玉德人物代表
以制度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我市召开全市脱贫攻坚调度会议
市工商局开展打假专项行动 投诉举报电话12315
无为县一小区竟有93起违建两千多平方米违建被拆除
我市麦收基本结束 小麦价格一路涨 农户惜售
为了贫困山村的蜕变
酒香不怕巷子深农村电商让众多农副产品走出松滋
省第十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市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情况(第八批)
我市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治理攻坚行动
路边喷出2米高的大水柱 原来是因为……
阳江部署第二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工作
山海关区规划分局迅速传达区纪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
十堰出台“十严禁”“六不准” 确保中考录取公正公平违者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我县举办庆祝“老人节”系列健身项目展演
市发展改革委到颍州区调研一季度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