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埝乡开展 “百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听民声”活动见闻


(陈 达)上山下水问渔樵,要知民意听民谣。今年初,李埝乡组织“沾过泥土”的乡直机关干部,开展了乡直机关干部“百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听民声”活动,全体乡直机关干部在鸡犬相闻的农家小院、牛羊咩叫的田间地头、生活艰辛的低保家庭,感受群众的酸甜苦辣,倾听百姓的所思所盼,感知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气息……
融入群众才能找准位置
该乡农技站副站长刘凯,刚到五联村驻村时,村里的乡亲们私下嘀咕:“一个脚都没沾过土的小毛孩子,能给咱村干个啥?”一开始,他到群众家里走访,人家端茶倒水让凳子,要多客气有多客气。可有一点,一问到村里情况,三言两语就把他打发了。
刘凯心想,“是不是说话有问题?还是穿衣打扮不像农村人?”可一连几天,无论他穿着再朴素,嘴里“叔叔大爷”地叫,老百姓最多夸一句“有礼貌,挺懂事”。至于其他,还是不“买账”。
“这不成了摆设?”
与刘凯有一样苦恼经历的还真有不少下基层的乡直机关干部。今年3月底,该乡党委在开展作风建设整改剖析时,一些同志不由自主地讲起了驻村时“融不进”、“不买账”的现象。
“是当供人民使用的扫把,还是做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的泥菩萨?”李埝乡党委书记张翔引用了彭德怀元帅曾说过的一句话,意味深长地说:“扫把虽然是小物件,躺在屋角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个家都离不了它。在李埝这个偏僻的小乡当干部,融不进农村就当不好农民的‘扫把’,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不融入就找不准位置。”大家讲,乡镇党委、政府看似是机关,其实离群众最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上到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下到农村稳定和谐,哪一条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当“扫把”还是作“泥菩萨”,关键在于从心底里去掉官气,扎根群众的沃土中获取养分。
重回五联村,刘凯蹲在田间地头和农民拉呱儿,坐在村舍小屋与群众聊天儿,挨家挨户地跑,还组织召开了村全体党员大会,帮助村里健全了党务制度和村规民约,甚至过去没搞过的“找项目”也成了他们的拿手好戏:协调水利、财政等上级有关部门,为五联村新建了优质林果、杭白菊、金银花等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修缮了村里的道路、水、电、垃圾集中清理基础配套设施,五联村人均收入提高近1000元。
根植群众才能如鱼得水
该乡文化站站长高建立在党委召开的一次乡直机关干部述职会上发言说:“脱离群众是致命短板,根植群众才如鱼得水”。
即便他现在已经不在高埝村驻村已经两年多时间了,可一提他,高埝村的乡亲至今还是赞不绝口:“百姓的事再小,在人家眼里也是大事。”
高建立在该乡高埝村驻村时,专门挑选了几户“最散、最穷” 的村民作为自己的长期联系户,坚持每周都要到这几户村民家里待上一两天,村支部的一间简陋房成了他的临时宿舍。
在高埝村,他下了“三步棋”:第一步是强支部。组织召开村全体党员大会,选举新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帮助新上任的村支部书记姚贵启健全了党务制度,村里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不到两年时间硬是把原来一个“三无村”变成了李埝乡农村党建的一面旗帜。第二步是助民富。他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进行土地流转,筹建了“西诺花卉有限公司”,使高埝村村村民,足不出村就有了经济收入。第三步是解难题。村里缺什么、群众盼什么,哪个农户需要什么、想什么,甚至哪条路该修了,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根植于什么样的土壤,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营养”。现在还保持“每月到所驻村住上一两天”这个习惯的高建立,意味深长地说:“与百姓的脉搏一起跳动,党员干部就能找准自己的角色,留下优雅的背影。”
拉近距离才能倾听真声
“村级重大事务决策要让村民旁听。”这个建议是李埝乡人大秘书、原驻石寨村干部马宝良提议的。在去年李埝乡党委组织的“百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听民声”活动中,“村民代表旁听会”是其中一个重要议题。
可咋旁听,却有学问。
“跷着二郎腿,背着两只手,容易把民声吓跑;用手机拍视频,容易让民声走调”。人下去之前,李埝乡党委书记张翔就先给乡直机关干部立了三条“铁规矩”:一、不准拍照、拍视频;二、不准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三、不提前告知村委,全部悄悄进行。
去年12月,该乡党委书记张翔去石寨村旁听过该村的村民代表会议。可直到旁听完村民代表大会,村干部才知道张书记已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坐了两个多小时。进村走访,就在农户家的猪圈旁和村民拉起了家常。村里人说:“他就像俺隔壁邻居,心里话没必要掖着藏着。”
“可别看这是些小细节,一下子就把干部与老百姓的心拉近了。”说起下基层的经历,该乡人大主席李宁的最大感受是“干部好形象不是照像机‘照’出来的,而是脚底板跑出来的。”
该乡党委领导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听到真实的民声,还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坐在会议室或办公室听到的民声,多半是有组织有党律有主题有约束的民声,这种民声,虽然也是“七嘴八舌不停口”,但其中有没有虚假的成分?
该乡乡长张卫国在这次“百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听民声”活动中,就把自己的“耳朵”定位在了低保户和上访户身上。在恰恰村,他挨门逐户地走进上访户家,收集上访原因40多条,解决问题21个。
他在一次乡村干部大会上感慨的说道:“沸腾的民声,是共性的,代表普遍利益;而微弱的民声,往往是个体的,是一家一户的呻吟,很脆弱,最容易被忽视和遗忘。我们下基层,能不能多听听这些人的声音?我想,这样会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会更好地赢得民心。”
李埝乡党委“百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听民声”活动开展来,有112名乡直机关党员干部走进11个市地的63个自然村,旁听村民代表会议193次,撰写民情日记134篇,收集意见建议461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19个。

瑞昌市启动客运市场专项整治
天德小区一房子厨房下水道返水 屋内及邻居遭殃
泰顺促乡镇耕实“党建责任田”
【改革开放四十年】宿迁朱光筱:"希望家乡因我的努力变得更好"
推动理论宣传宣讲出新出彩入脑入心
李埝乡开展 “百名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听民声”活动见闻
我区非法黑加油点清零工作告捷
10岁男孩不慎落水 六旬老人奋不顾身跳水救人
港南区召开2018年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推进会暨业务培训会
你点我送,江南科技产业园微党课进企业
关于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片区的停电公告
鄞州人民医院助产士门诊开诊
“沈阳·中国智谷”北京推介会举行
印尼地震海啸死亡人数增至2010人 中国首批援助物资运抵
讲文明不妨从家长学生入手
1-5月省重点建设呈逐月加快态势
德州启动“守重”企业申报 时间截止至3月15日
【调解室的故事】欠款要不回该如何应对
迎春书画艺术品展 展出作品近百幅
联盟社区构建和谐社区之“服务百姓 关爱健康”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