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记者 文/许珂 图/ 黄沐) “忍”是形声字,上声下形,刃表音,心表意。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敢于杀人谓之忍,俗所谓忍害也;敢于不杀人亦谓之忍,俗所谓忍耐也,其为能一也。”汉朝许慎编的《说文解字》也注明,“忍的本意就是忍耐,容忍。”
由此可见,忍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成熟睿智的气度;忍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以宽广的胸怀和淡然的心态看清人世沧桑的至高境界。近日,市铁一中退休教师袁有余做客国学讲座,为大家讲述忍的智慧。
历史上有两本关于“忍让”的书籍
关于“隐忍成功”这一话题,前人虽然总结了不少的事例,但没有专门编撰成书,而是散乱在各种典籍当中。一直到了元代元成祖(铁木真)大德十年,杭州学者吴亮收录了从先秦至宋代173条各朝各代有关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成册,命名为《忍经》。四年后,元武宗(海山)至大三年,一个名字叫许名奎的学者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
纵观这两本书,均属于资料汇编的性质,其目的是用来教化人们在为人处事时,以宽广的胸怀和肚量来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和矛盾纠纷,使人们能够和谐相处。但两本书也有它们的不同之处,第一是成书的体例不同,《忍经》记录的是从先秦至宋代(包括宋代)有关隐忍的故事和言论,重点在说忍;《劝忍百箴》把忍让分成一百个类别,力劝人们去接受和认同作者对忍让的观点,重点在劝。第二是成书的目的不同,吴亮的《忍经》是从儒家的“仁”出发,把忍归结到“仁”的高度,阐明“忍”的重要性;许名奎的《劝忍百箴》是从道家忍的观点出发,给人们开出了一个人生远祸的药方,所以称它为“箴”。
而为了避免人们对于“忍”的误解,吴亮在《忍经》的序言中对“忍”进行了严格界定。他认为,“忍乃胸中博闳之器局,为仁者事,唯宽、恕二字能行之”。《忍经》中以“忍”为原则的处世之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有容乃大”。吴亮所引的第一条言论是《周易》损卦之《象辞》,“君子以惩忿窒欲”,意即抑制愤怒、控制情欲。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为小事所困扰和影响,才能办成大事。忍住自我的不良情绪的同时,意味着必须包容、容纳别人的过错。吴亮引《论语》中的两条言论来说明不“忍”的危害。一条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条是孔子告诫子路之言,“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犯而不校”。这是《论语》中颜回的话,意思是被人冒犯不去计较。《忍经》引彭令君言:“一朝之忿可以亡身及亲,锥刀之利可以破家荡业,故忿争不可以不戒。”正如古谚所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难免发生矛盾摩擦。当一个人遇到利益被侵犯或者尊严被人冒犯的情况时,要心平气和地协商处理,尽量化干戈为玉帛。忿争的结果是“忿而争斗损其身,忿而争讼损其财”。
“唯得忠恕”。“忠恕”既是儒家“爱人若己,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的体现,也是儒家主要的处世原则。《忍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朝宰相韩琦晚上写信,一个侍卫士兵举着蜡烛站在旁边照明。由于士兵疏忽大意,蜡烛倾斜烧到了韩琦的胡须,他急忙用衣袖拂灭,继续写字。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已经换了一位士兵。韩琦担心主管鞭打惩罚那位士兵,就命令将人带回来,说:“不要换掉他,他已经知道怎样举蜡烛了。”屈己者能从众,委屈自己的人,就能与其他人相处融洽。今天我们讲“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体现的就是忠恕之道。
“相忍为安”。对于群体而言,只有大家相互忍让和包容,群体内部关系才能和谐融洽。《忍经》讲述了一个家庭“九世同居”的故事,当唐高祖问其原委,书“忍”字以对,可见“相忍为安”对于维系家庭关系长期和谐的重要性。《忍经》还叙述了弟兄两个争田产的故事。太守劝他们说:“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田产,失兄弟心,如何?”对于家庭内部成员而言,长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利益纠纷、性格冲突、言语冲撞在所难免,“忍”是保持家庭关系以及社会关系和谐的必要条件。
总之,“忍”的处世原则不是胆小怕事,不是明哲保身,也不是无原则和无是非观念地妥协退让,更不是姑息纵容,而是体现仁爱襟怀、宽宏气量、忠恕之道的处世智慧。
忍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稳压器”
中国是一个讲究修身养性、崇尚人伦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百家诸经无不推崇勤俭、忠义、守信、谦让、孝顺为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以之为修养、为传家宝。其中,更将“忍”视为人生最大的修养。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矛盾无时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无外是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两种。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解决人民内部的方法,只能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忍让”就是民主方法中最好的方法。
如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国内、国外都需要一个和平、安宁、温馨、顺风顺水、人人心情舒畅的环境,忍容、忍让就是造就这个环境的“稳压器”。
那么,隐忍的条件是什么呢,哪些方面应该隐忍呢?
袁有余表示,对一些无关痛痒的生活琐事应该忍,对一些无关大碍的小节应该忍,对一些个人无伤大雅的性格爱好应该忍,对一些个人利益有所损害的小细节应该忍,总之除涉及大的政治、经济、法律、政纪等原则标准问题,都应该在可忍之列。凡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一切人与事都可以采用忍让的态度,来求得和谐、和睦。“和为贵”“忍为高”,一个忍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理智、修养、气质、人格。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忍”也是一种心性涵养的定力,是官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忍经》引《吕氏童蒙训》云:“当官以忍为先:忍之一字,众妙之门,当官处事,尤是先务。若能清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办?”为官者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难缠之事,猝然而临之,更需要忍字当头。《吕氏童蒙训》亦云,“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即慎重周详地处理事情,特别是那些面对群众矛盾纠纷的干部,处事应该心平气和,虑事周详,力戒暴躁鲁莽。
可以说,忍是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一种担当。能忍才能化除一切问题,所以人在修行,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能忍。佛教讲忍,有三种层次:第一是生忍,就是为了生存,我必须忍受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饥渴苦乐,不能忍耐,就不具备生活的条件;第二是法忍,是对心理上所产生的贪、嗔、痴、我见,能自制,能自我疏通、自我调适,也就是明白因缘,通达事理;第三是无生法忍,是忍而不忍的最高境界。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是个平等美好的世界,我能随处随缘地觉悟到无生之理,所以忍就是能认清世出世间的真相,而施以因应之道,这是一种无上的智能。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忍都是不可少的。
小区停水 居民生活困难
鄂城区三大举措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名山区新店小学开展“走进敬老院,共庆劳动节”主题实践活动
经开区大力提升辖区生态文明建设
市政协到全州开展“推动桂林米粉产业做强升级”专题调研
忍,是一种力量一种思想一种智慧
【我奋斗 我幸福】陈森:用画笔传播潮汕文化与生活
青州法院为失信被执行人开通专属铃声 顺利执结“第一案”
平昌县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肇庆厨师在京加紧训练力求烹制最佳“肇庆味”
宁晋:“新乡贤”解决“老难题”
金寨县实行农业保险“菜单制”为群众送上“定心丸”
省法院熊焱副院长到阆中法院调研指导工作
我区立行立改整治黑臭水体
连城打造百亿特色现代农业
大足农技人员支招喷绿色微量元素让瓜果提质增产
全民动员 打赢创城攻坚战
全市防震减灾协调领导组会议召开
诂经精舍纪念碑在孤山路落成
绕城环线丰台沟隧道口骨架护坡垮塌 预计今日17时恢复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