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后 太仓重启农业“定向委培生”项目

  □苏报驻太仓首席记者 顾志敏
  昨天,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期太仓农业委培生班开班,来自沙溪镇中荷村的盛亿等30名新生开始了为期3年的“定向委培”。这是太仓时隔4年后重启该项目。
  从2013年起,太仓联合农业院校,采用“定向委培”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样一个被农业部评为年度十大创新案例、省农委全省推广的亮点做法,后来为何会暂停?如今为啥又重启?
  太仓市农委副主任徐永明说:“原计划先招两期,根据对他们工作后的跟踪调查结果,再决定是否继续招收。”
  2016年、2017年,该市两期委培生先后毕业进入村(社区)工作。两年来,该市通过查找问题、针对性改进,“定向委培”模式不断完善,机制更加成熟,因此决定继续该项目,为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储备人才。
  一块“试验田”,如何突破“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难题?
  对太仓来说,启动“定向委培”新型职业农民这样一个在全省、甚至全国先行先试的创新项目,实属无奈之举。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地区,太仓的现代农业发展长期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同时,一些问题和趋势性矛盾相对突出。
  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在50岁以上,老龄化、兼业化现象较严重,等这些人老了,谁来种地?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现有农民大多未接受过系统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农业技术人才紧缺。 同时,普通农校毕业生实践能力欠缺,到了村里仍要从头学起;农业太辛苦,农民身份“没面子”,收入、发展空间等对大学生扎根农村的吸引力偏弱,难以留住人。
  这些难题考问着太仓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2012年,太仓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和农校合作,定向委托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从2013年开始,太仓市委农工办、市农委分两期招收了203名农业委培生,联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开设委培生班,定向培养。
  根据招生政策,太仓户籍应届高中毕业生被录取后,和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领导小组签订《农业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及就业协议书》,承诺完成学业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管理等工作。
  对这批“试验田”里的大学生,太仓倾注了大量心血。
  3年学费全部由太仓市级财政专设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承担,在校期间先期支付60%;取得毕业证书并与相关村或合作农场签订用工合同后,补足剩余40%。
  实施“一个院校+若干基地”教学实践模式,学校和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领导小组一起,为委培生班定制教学课程,并选取太仓各类合作农场为实训基地。每年暑假,由该领导小组组织委培生进入农场实践。
  委培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拖拉机驾驶证、收割机驾驶证和插秧机操作证。该领导小组每年将相关农机从各个农场运到学校里,供学生们实训,确保“试验田”里长出“好苗子”。
  一“热”一“冷”,两个数据凸显育人留人问题“靶点”
  3年的心血,换来了超出预期的成效。
  2016年,第一批96名农业委培生毕业。该领导小组提前制定了“一村一名,多要多给”的就业方案。如果有委培生找不到工作,由该领导小组统一调配至各村或合作农场。
  这样的担心完全多余。2016年6月,在太仓农业委培生就业双选会上,不到两小时,96名委培生就被87个村(社区)“一抢而空”。2017年7月,这样的场景再次上演。
  委培生就业后的动态,太仓市农委一直在跟踪。
  截至2018年6月,203名农业委培生中,185人在岗,18人离职,岗位稳定率91.13%。“比预想的要好,”太仓市农委现代农业发展科科长王鸣伟告诉记者,原先预期3年后能留住一半人,“按照目前的形势,应该不止这个数。”
  来自村(社区)的反馈更让王鸣伟欣喜。“不少村(社区)反映,委培生能力强,能担事儿。”王鸣伟介绍,东林村的单祎轶成了优秀农机手,孟河村的范梦玲已经独当一面,新闸村的姜顾玲在太仓全市插秧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但“试验田”里发现的问题也不少。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委培生群体对自身工作状态整体满意度仅为76.54%。
  薪酬是反映最多的问题。太仓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规定,委培生待遇参照所在村(社区)副职干部,并给出了一年3.6万元的推荐工资标准。
  以2016届委培生为例,2017年人均总收入56439元,其中“五险一金”个人缴纳7961元,个人年收入最低的只有39506元。虽然达到推荐工资标准,但与同村工作人员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被区别对待,反映出太仓各镇、村对委培生的身份定位认知不一样。
  委培生们就业时,和村(社区)签的合约期限是5年。部分镇、村把委培生看作是“临时工”,与同村工作人员区别对待,个别村委会干部甚至动员委培生准备后路找工作,严重影响了委培生工作的积极性。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仍在岗的185人中,从事农业工作的仅有70人,占比43.21%,其余主要从事村务管理工作,或被借调至镇(区)部门,偏离了最初设定的方向。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5年合约期满后,有多少委培生愿意留下来?又有多少人真正能挑起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担?
  一套“校准”机制,重启计划3年再培养200名农业委培生
  王鸣伟说:“出现问题在意料之中,2014年之后停招,目的就是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让潜在的问题一个个表现出来,可以针对性改进。”
  在问卷调查之前,改进工作已经开始。
  2017年,太仓市委组织部参与该项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委培生培育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确保农业委培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经过近一年的磨合,分工明确的合作机制逐渐形成:太仓市委农工办、市农委负责招生、定向委培、就业分配等前期工作,太仓市委组织部则负责待遇保障、身份认定、后续培养等后期工作。
  今年8月,太仓市委组织部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在农业委培生中加快选拔培养“定制村干”的意见》,明确委培生为村(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和奖金享受同等待遇,绩效奖金根据年终考核结果核定。
  同时,该《意见》提出,将优秀委培生作为村(社区)“两委”班子后备人选,建立培养库进行定向重点培育,解决委培生出路问题。
  尤为重要的是,委培生必须在村专业合作社或合作农场实践操作满2年,才有资格被纳入培养库,纠正大多数委培生不从事农业工作的现状,为“定向委培”模式重新校准方向。
  在双凤镇,10多名委培生进村工作一年多,几乎未在农业一线工作。情况在最近发生了变化,镇里为每个委培生划定了一块“责任田”,让他们走出村办公室,在农田里积累经验,为以后经营村合作社打基础。
  针对委培生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双凤镇安排了农业方面的“老师傅”,以老带新,并安排镇农技站农技专家讲课。同时,在其他镇、村,委培生就业后的跟踪培训也更加规范。
  该《意见》规定,在此前部分镇、村开展“学徒制”的基础上,健全“1+1”导师工作制,并由太仓市农委负责农技能力提升培训,各镇(区、街道)负责日常培训,确保每年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帮助委培生尽快成长。
  如今,包括今年招收的30名在内,到2020年,太仓计划再培养200名农业委培生。在昨天的开班仪式上,自幼在农村长大的盛亿说,今后将以扎根农村为目标,努力学习,成长为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
原标题:现代农业人才“试验田”为啥重启?

大堰镇开通医保移动刷卡
十届省纪委三次全会召开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 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公交车上女孩突然晕倒 旁边男乘客一把抓住她
贵阳市市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节能奖励办法的通知
时隔4年后 太仓重启农业“定向委培生”项目
双牌:产业专业合作社助推脱贫巩固提升
连云经济开发区纪工委“望闻问切” 监督“263”专项行动求实效
临泉县庙岔镇:着力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驻村帮扶工作队
承德召开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省委第四巡视组巡视汕头市工作动员会召开
当阳一季度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八成多
中方有力回击!美国多个行业喊痛:“加征关税就是对美国消费者征税”
进出口银行“债券通”绿色债上海成功发行 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全球互联建设
彩香二村大扫除 杂物还能换东西?
严打拒执罪“老赖” 上半年全省法院拒执罪收结案上升60%和31%
汪泉现场督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信访问题
荆山镇载歌载舞 欢度国庆
龙亭区民政局联手广济社区开展“双联双创”“5+N”主题党日活动
汽开区成立医疗联合体一汽总医院服务下沉到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