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韩小红廉玉报道: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工作开展以来,沁源县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生活垃圾减量化为核心,以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为目标,多措并举夯基础,突出重点强推进,攻克难点保长效,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成效。
多措并举夯基础。成立工作领导组,制定出台《沁源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县城规划区内11个公共机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3个公共场所(公园、体育馆等)、5个相关企业(宾馆、超市等)、5个居民区(城中村、居民小区等)和沁河镇部分行政村作为试点,先行开展分类示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垃圾分类”科普知识等专题培训,为顺利开展垃圾分类奠定良好基础。
以点带面强推动。根据生活垃圾成分构成与产生主体特点,实行“4+2”分类方式,即居民小区、城中村、相关企业采用四分法,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可烂垃圾和不可烂垃圾;公共场所和行政村采用二分法,分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按照统一标识、方便投放的原则,配置分类收集容器。
创新机制重监管。在示范乡镇农村实行乡镇抓总协调、包村干部督导、“两委”班子主抓、村民小组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监管模式。在县城居民小区实行领导小组抓总协调、城建督导、物业主抓、楼长负责、居民自觉参与的监管模式。探索建立“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给予居民可兑换积分奖励,引导正确分类投放;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纳入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社区等创建指标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优秀家庭”“优秀明星”等评选活动。
完善终端保运行。强力推进终端设施建设,全县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项目,郭道生活垃圾中转站、官军阳光堆肥房已建成,预计9月底投入运营;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垃圾分拣中心等终端处置工程预计9月底完工;安装使用了垃圾分类智能平台两台,新购置餐厨垃圾运输车2辆,投放垃圾收集箱600多组,以先进的终端处置设备,真正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下一步,该县还将增强供销体系回收能力,推进垃圾分类减量;抓好餐厨垃圾处置利用,实现垃圾变废为宝;探索垃圾焚烧处理模式,促进垃圾无害减量;综合考虑县域垃圾转运实际,再合理布局2-3个垃圾中转站,实现县乡村垃圾运转闭环管理。完善28个试点单位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经验在全县推广,力争在全县形成完善的垃圾分类与循环利用新格局。
原阳县:排查农村用电隐患保安全
访先行区首批拆迁居民:济南黄河时代从他们搬家开始
[武侯区]草金路改造工程推进顺利
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环城西路(西湖段)建筑立面改造工作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太行精神】人气爆棚!累计观看次数1.6万+
沁源:夯基础促推进重监管保运行
流光溢彩迎新春
长治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评估公开摇号公告(2018)4号
我市实现主要跨行政区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
“地下群租房”绝不能死灰复燃
平和县举办精益创业课程培训
赴伟人故里 重温革命情怀
岳麓区“三好鲜生”超市开展助残义卖活动
飞儿乐团阿沁被曝集资百万却不做事 本人如此回应
李强会见唐英年为团长的香港苏浙沪社团联合访沪代表团
杭州文创在英国打开一扇窗
加快开通国际航线 扩大海口“朋友圈”
全面深化改革 激荡起昂扬奋进旋律
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新洪到市统计局调研
前7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9.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