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脱贫路上步铿锵——良庆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近日,在良庆区大塘镇百乐村的百乐澳洲坚果种植基地里,农民正在领取坚果果苗,开始新一轮春种;在乔板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里,刚忙完丰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养殖;在良庆区那马镇冲淘村的嘹啰养生竞技小镇、南晓镇龙凤谷里踏春的游客正享受春天里的绿水青山……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该城区“扶贫产业带”建设不断提档升级,一系列农旅扶贫特色产业欣欣向荣。农民在发展特色产业中实现增收致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17年,良庆区完成脱贫773户2527人,完成大塘镇锦亮村、那造村、那陈镇七齐村、南晓镇团城村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全城区贫困发生率为2.25%。城区1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已达到2万元以上。其中,那马镇冲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7万元。今年,该城区持续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让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生活甜起来!
强化党建堡垒 示范带动强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良庆区结合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围绕建强组织、建好队伍、建设阵地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实施“先锋引领·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017年,良庆区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新一届的62个村(含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头人19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人,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领头人带动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
良庆区还选派151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组建62支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62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开展工作;从城区各直属机关单位优选出10名年富力强的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扶贫专干;落实1773名干部与2912户贫困户(脱贫户、2015年贫困退出户)结成帮扶对子,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责任全覆盖。
另外,良庆区制定了《良庆区关于“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及队员的管理办法》,加强工作队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凝聚工作队合力,提升工作队员推进脱贫攻坚的能力水平;依托城区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各类农村党员骨干、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能人等实用人才等十四大专题培训,打造了扎根农村一线、懂扶贫、强业务的脱贫攻坚骨干队伍。
良庆区以10个贫困村为示范点,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牵头作用,发展贫困村集体产业项目,形成了那马镇冲陶村竹鼠养殖、大塘镇那造村百香果种植、那陈镇七齐村肉猪养殖等10个村集体产业示范项目;以城区党委统筹,成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村民合作社的设立工作。
为了有效护航廉洁扶贫、阳光扶贫,良庆区纪委监察部门、城区督查考评专责小组主动出击,以“一个微信公众号”打通群众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做到扶贫信息公开透明、发现问题“一键举报”,实现了科技护航脱贫攻坚;组织召开了12次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有效督促帮扶责任干部坚定攻坚信心、增强工作责任。
产业提速升级 “造血”扶贫快
2017年初,良庆区将“良庆区扶贫产业经济带” 列为城区“一核两区三带”的发展战略之一,作为驱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建设10个贫困村通村环形路网、提升贫困村供水供电保障能力为基础,以发展贫困村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引导特色主导产业沿主干道路带状分布,打造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相对较高的产业经济带,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2017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扶贫产业带”的提档升级,良庆区那马镇在扶贫产业发展中实现了良好的发展。该镇在发展扶贫产业中,摒弃农户单打独斗局面,将所有产业项目与企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合作,并成立了村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聘请有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人员作为合作社成员与企业沟通对接经营合作相关事宜,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发展。
由于那马镇产业布局得当,形成企业农户参与度高、项目引资量大、产业收益可观的产业扶贫新局面。2017年,全镇村级扶贫产业收益高达241万元,仅那马镇贫困村——冲陶村,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就达27万元,远超自治区规定的贫困村2万元村集体经济标准,扶贫产业收益率达20%,远高于自治区设定的8%收益率。
另外,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良庆区通过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群众参与,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2017年,该城区“扶贫产业经济带”产业发展涉及特色果蔬、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畜禽水产等领域的31家企业(合作社)参与到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中。其中,种植企业14家、养殖企业15家、其他企业2家;发展扶贫产业共流转土地12560亩,其中种植产业11590亩,养殖产业420亩,养殖畜禽75.6万羽/头,鱼虾等水产养殖水面550亩,共带动623户贫困户受益。
随着良庆区“扶贫产业带”扶贫产业的提档升级,还直接带动扶贫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17年,该城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企业带动、社会帮扶、群众参与等多举措联动,贫困村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零的突破到今年的蓬勃发展,实现了可喜变化。
截至2017年12月,良庆区10个贫困村每个村已确立1至3个增收项目,村集体收入均已达2万元以上。10个贫困村中,今年村集体收入2万至5万元的达6个,5万元以上达4个,其中个别贫困村可望突破30万元。同时,10个贫困村村民合作社已全部完成组建成立。
完善基础设施 乡村变化大
“扶贫产业带”要强势推进,打通贫困村水、路、网“三大动脉”成为关键。2017年,良庆区共实施通达贫困村的主干通村道路43公里,投资5020万元(包括续建、新建和改造提升工程共6个项目)。实施贫困村村内通屯道路25公里,投资800多万元。大部分贫困村通村道路按路面宽度6米设计建设,贫困村道路通行水平显著提高,乡村环境得极大的改善。贫困村群众生活、生产享受到了交通的便捷。
在人饮工程改善方面,良庆区安排570多万元在锦亮村、大满村、西盛村等8个贫困村,完成36个人饮工程建设(提升)项目的基础上,又安排南洲村、七齐村等4个贫困村9个人饮工程建设(提升)项目。贫困村群众饮用水的保障水平和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惠及农户787户3690人。
同时,良庆区还先后投资272万元,建设大塘百香果基地节水灌溉工程、大满村团腾坡拦河坝等,贫困村生产用水方面也得到有效改善。
另外,良庆区贫困村通电通网络水平也得到不断巩固提高。2017年,该城区4个预脱贫村农户家中接通生活用电的目标任务已完成。其中锦亮村、七齐村、团城村、那造村等4个贫困村通电率100%,通网络宽带率100%。村民在家就能享受快捷的通讯网络。
健康教育扶贫 服务惠民好
现今,贫困群众在良庆区的各定点医疗机构,都可以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和大病专项救治制度待遇。贫困群众住院治疗时不需缴纳住院押金,出院时仅需缴纳个人应承担的医疗费用部分。这样的举措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了便捷的医疗服务,受到贫困群众的普遍好评。
另外,在良庆区相关医疗机构还设立“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为方便农村贫困户住院治疗,辖区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设置导医台、绿色诊室、绿色病房,展示了“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服务模式流程图,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
2017年,良庆区相继出台了《南宁市良庆区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城区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方案》和《南宁市良庆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辖区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大病专项救治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医疗卫生扶贫政策。
另外,2016年以来,良庆区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自治区取消报销起付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强化大病保险保障的基础上,出台了兜底保障政策,安排了兜底保障资金,确保在参保年度内医疗费用通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政策报销后,实际报销比例未达到90%,个人自付费用仍超过10%的,城区财政给予报销90%的兜底补助。
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良庆区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成医疗服务团队,与农村贫困户签约,对贫困人口进行健康干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基本医疗等服务,签约率达100%。
教育扶贫同样坚实有力。2017年,良庆区全面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新建良庆区第一实验幼儿园、那陈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连山幼儿园、那陈镇美悟幼儿园等幼儿园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4692万元,切实解决农村“入园难”问题。同时,为南晓团城小学、大塘南洲小学、那陈西盛小学、那马冲陶小学等4所贫困村小学各配备价值15万元计算机教室一间,为9所贫困村小学(那陈濑岽小学已撤并)配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共计122.515万元,监控设备55.4313万元,教学仪器49.7269万元,教师电脑7万元。为9所贫困村小学更新课桌椅、增购图书等。以上各项共计317.1871万元。强部署,重投入,让教育资源沉得下去,用得扎实。
困难学生帮扶更贴心。2017年,良庆区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8390人,资助总金额482.4875万元。为学前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子女167人免除保教费12.525万元,资助九年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共1154名,资助总金额60.0625万元。同时,城区自筹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读子女校服、生活费、交通等发放补助68.664万元。多角度、全方位的帮扶让困难学生上得起学、读得下书。
贫困村教师关怀更暖心。良庆区精准实施教师队伍帮扶计划,为贫困村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城区统筹财政资金,提高贫困村、边远山区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在原补助标准(分三档,三档300元/月,二档350元/月,一档400元/月)基础上,分别提高50元,共计162名乡村教学点教师享受此项提标补助,让坚守在贫困乡村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定得下心、留得下来。
推进易地搬迁 家业齐振兴
2017年12月,良庆区共有4个“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252户63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到了住房钥匙,高高兴兴地在新房迎接新春佳节。
2017年,良庆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投资4370万元,完成投资4755万元,投资完成率108.81%,竣工住房252套,住房竣工率为100%。
为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良庆区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执行“八包”工作责任制,即:包建设制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监管、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通过多次开展集中培训、分层培训和现场解答,深入宣传和讲透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严守人均建房面积不突破25平方米、实现搬迁建房不举债等政策底线,做到宣传到村、动员到户、明白到人,让群众准确理解政策。
良庆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前谋划,主动请示(对接),共同把关,倒排工期,跟踪落实,促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规范有序加快推进。同时,采取统一地形图测量、统一地勘、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图设计、统一核定价格、统一招投标、统一施工监理、统一验收付款的方式推进项目工作,做到成熟一个开工一个。
易地扶贫搬迁的最终目标是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良庆区在开展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始终心系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与施工单位协商,实现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工地务工,不仅解决了企业找工人难的问题,而且实现了部分贫困户和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极大加快了项目工程进度,实现多方共赢。
接下来,良庆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及南宁市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城区上下齐心协力,以最大的决心、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举措,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尽快完成编制“扶贫产业经济带”规划,指导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引导贫困村培育做强1至2个主导产业,确保贫困村经济稳步发展、脱贫户和贫困户稳定脱贫。

寻找“济南工匠”欢迎您来推荐 三年坚守只为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5月28日至6月3日 长春御翠豪庭等小区燃气安检
怀远县落实三项制度打造“服务型”乡镇财政突出
创新工作机制 构筑城市记忆
“让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撸起袖子加油干 脱贫路上步铿锵——良庆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诏安梅岭职业农民傅耀钦:激活沿海荒滩地闯出致富新天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 倾听惠州这些不同年代的高考故事
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争当晋中转型升级排头兵
徐水区执法局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济南18.52万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滑县人民法院决战执行难工作纪实
资兴市首艘旅游执法艇“流华湾”号下水
深圳举行宣传文化系统领导班子会议 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创佳绩
深圳放飞新时代文化梦想
我市召开统战部长、民宗局长会议
唐山市城建外环管理处道路桥涵日常零散维修项目中标公告
莱西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扬州近期连续“烧烤模式” 请市民注意防暑降温
我市3家开发园区跻身全省3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