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准考证上,只有简单的编号、姓名和考试地点,除了编号“01565”以外,其他都是钢笔手写
▶张炜穿着白衬衣出现在准考证照片上,照片上则盖着鲜红的考试章
▶那一年,包括张炜在内,有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开始为改变命运角力
收藏文物
1977年高考准考证
收藏人 张炜
1977年参加高考的准考证,成都人张炜依然好好保存着。泛黄的准考证上,只有简单的编号、姓名和考试地点,除了编号“01565”以外,其他都是钢笔手写。
那一年,教育部决定恢复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首次恢复。当年12月10日,工人、农民、知青、复员军人、应届高中毕业生等570多万考生进入考场。
张炜穿着白衬衣出现在准考证照片上,照片上则盖着鲜红的考试章——就是凭借这张巴掌大的纸,张炜得以改变命运。
1977年高考参考考生为570多万,2018年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达到975万。1977年高考录取率约为4.8%,2016年就已经跃升至80%左右。
1
巴掌大的准考证上
钢笔手写考生姓名
今年底,成都温江人张炜就将从《今日温江》报社退休。41年前参加高考的准考证,张炜还好好保留。相较于现在的准考证,恢复高考的准考证要简约得多。正面用打印体写明:“一九七七年大学及中专招生文化考试”,简单罗列了“编号”、“姓名”和“考试地点”,一旁是考生寸照张贴处。除了编号,每一项内容都是钢笔手写。
——凭借这张巴掌大的纸,张炜得以改变命运。
1977年,18岁的张炜在温江附近的农村务农,偶然间听说恢复高考的消息,不敢相信。全国高考上一次举行还是在10年前的1967年,后来恢复高考的消息越来越多,越传越广,张炜和几个周围人相约,报上了名。在参加高考前,张炜习惯了干各种各样的农活,每一天要把仓库里的粮食搬出来晒,下田种地、圈里喂猪、修河道,张炜都干过。
那年冬天,张炜和无数考生一起,坐在了考场里。“当时考场里年龄不等,有父子同考、有夫妻同考,也有姊妹同考。”张炜还记得,第一天上午考政治,下午文科考史、地,理科考理、化,第二天上午考数学,下午考语文,第三天则是外语加试。
那一年,包括张炜在内,有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开始为改变命运角力。
有一个钢铁厂工人,走了20里山路才到县城作为最后一个考生报上名,以30岁的年纪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后来成为著名画家,他叫罗中立;有一个上海青年,以高考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德语专业,后机缘巧合成为海德格尔的弟子,从此走上研究西方哲学的道路,后来成为著名学者,他叫陈嘉映。有一个浙江义乌人,当时信心满满把北京大学哲学系列为第一志愿,复旦大学新闻系列为第二志愿,最后被第三志愿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20岁的他告别了家乡第一次远行,后来他成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他叫陈兴良。
2
毕业后到中学教语文
还兼任了几年英语老师
最终,张炜被新都师范学校政文系录取。大学毕业后,张炜被分配到温江区万春中学当语文老师,同时他又考上当时的四川师范学院 (现四川师范大学)的函授。“刚开始,英语老师不足,我还当了几年英语老师。”张炜回忆,当时没有足够的英语教师,学校只能选择一些英语水平较好的任课老师兼任英语老师,直到几年后英语老师扩充,才没有继续。
张炜从事英语教学的背后,是当时教师队伍人员不足的普遍现状。高考停滞10年,教师培养提高工作完全停止。成都各高校都普遍缺乏骨干老师,一些课程缺教师;青年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师资队伍年龄老化;教师知识老化,外语水平有待更新和提高。《成都市志·教育志》记载,以1977年的成都工学院(后并入四川大学)为例,作为当时全国知名工学院之一,该校有教师1231人,46岁以上占36.6%,36~45岁占52.8%;公共课、基础课、技术基础课教师占56%,承担了全校80%的教学任务。
当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成为风潮,加强教师的外语培训是其中的重要培训项目之一。四川医学院各系举办了教师脱产外语学习班,语种有英语、日语、德语、法语等,参加者1000余人。光是成都工学院,就先后举办了80多期英、日、德语的学习班。伴随着高考恢复,对外交流也逐渐成多。
《成都统计年鉴2016》中的这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光是在成都的普通高等学校,就从1978年的14所,到1990年的19所,增长到了2015年的56所。成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也从1978年的19632人,到1990年的56874人,增长到了2015年的755767人。
3
录取率从4.8%升至80%
他感叹“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
张炜告诉成都商报记者,1990年起,他到温江《今日温江》报社担任记者、编辑至今。
随着恢复高考,成都各大高校的国际间校际交流、学术交流活动也逐渐增多。在上世纪80年代,成都高校与美、日、澳、加拿大、英、法、德、荷兰、丹麦等多国进行人员、图书资料、学术论文方面的交流及合作。《成都市志·教育志》记载,“仅仅在1881-1983年,就有53位外科专家、教授,到华西医科大学(后合并为四川大学)讲学。”
招考方式上,也从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命题,省、市、自治区组织考试、评卷”;到1985年启动实施的定向委培、自费生计划的“双轨制”,再到自主招生和分省命题。考试科目上,从传统的文科、理科到“3+2”,再到1999年推行“3+x”,再到2017年上海和浙江试行的“3+3”。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在1977年,参考考生为570多万,到了2018年,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达到975万。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高考录取率约为4.8%,2016年跃升至80%左右。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从2012年的30%提升到2016年的42.7%。和恢复高考同步进行的,是中国高考制度改革:高校的增多,考试的分类,专业的改造和调整,新兴学科的增多。
据《成都市志·教育志》记载,“到了1985年底,成都市已经有134个系259个专业。”
“感谢高考,让我圆了大学梦,也改变了我的命运。”张炜如是说。
成都商报记者 颜雪 王垚 摄影记者 王勤
原标题:恢复高考第一年 父子同考、夫妻同考成一景
10万人逛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
昔阳多措并举做好下半年招商引资服务工作
合肥庐阳区开通餐饮油烟污染有奖举报平台
宝鸡的优势是工业机器人与制造业的结合
不忘初心铸忠诚.牢记使命当先锋(二)
恢复高考第一年 父子同考、夫妻同考成一景
游仙区检察院走进云凤小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推进商品质量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朝天区大力实施人社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工程
定海多部门联合整治海丰码头及周边区域非法营运
动态丨我市已有14个区域站出现暴雨 北边的小伙伴别着急 风雨会来的…
烟台张裕白兰地酿酒大师张葆春:倾其一生酿造顶级白兰地
民权:苗木花卉产业助农增收
市领导听取城市总规等规划方案汇报
佛山跑出创新“加速度”
朱永贵书法作品入选“一带一路”国家邮票邮册
9月14日6时至18时西湖区建设西路等区域停电公告
[新旧动能转换]徐合苏杭 临沂缘何要选择对标徐州
晓店——“爱心助学”照亮学子求学路
公积金月缴存额7月起调整 月缴存额上限为299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