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营商好环境 推进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既是一个地方重要的软实力,更是核心竞争力。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背后,往往是营商环境的差距。一个地方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土壤,是吸引资本集聚的平台。“安不忘危,兴不忘忧”,只有清醒认识到我市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我市的营商环境,现有的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外面的企业才会想进来创业、兴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少短板,优化营商环境的课题仍需要进一步破解。
2017年底,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撰写的“关于优化三个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倍增”调研报告,对我市政务环境、科教环境、法治环境现状进行了客观评价,对存在问题的深层因素进行了剖析,并就下一步优化“三个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倍增提出了意见建议。
这份调研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被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
过去的8个月,我市制定和落实了哪些新的惠企政策?在科教环境助力工业经济发展上是否有所突破?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保障是否有所加强?观念转变如何、作风转变怎样、有没有新的机制建立?这些问题,将在10月下旬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由市政府给出答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各项专题询问,对提高监督实效、增强人大权威、促进问题解决发挥了重大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为此,市人大常委会组织3个调研组,围绕优化政务、法治、科教“三个环境”,聚焦群众反映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反映普遍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将于9月下旬形成调研报告,并在10月下旬开展的专题询问结束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督办落实。
希望各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真问、敢问、实问,牢记使命、恪守职责、敢于担当,问出影响改革发展的难点,问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出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痛点,把民意诉求和代表意见置于聚光灯下。让“问”蕴含的巨大能量给被监督者以鞭策和警醒,从而催生动力、激发活力,为我市的营商环境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明水加快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
渔光互补示范基地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精准施工,稳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 — —访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秦金敏
市城管局整治出店占道经营还路于民
桥畔公园景墙获中国装饰类大赛铜奖
“问”出营商好环境 推进高质量发展
国足球星现身金华这所小学 班级足球联赛大有看点
宁德市重点产业人才可获纳税奖励
(受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国海警局行使海上维权执法职权的决定
央企频繁甩卖煤矿资产 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提速
清凉饮品赠环卫工
人民网评:叶挺家属起诉侵权者案宣判的重大意义
示范区召开招商引资动员大会
每天出动警力150余人次 平江县集中整治农村道路交通秩序
含山县林头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开展顺利
津市市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武穴实小开展普法教育主题活动
两江新区18所幼儿园年底建成 看看有你家门口的吗
建德航空小镇:打造航空界的“迪士尼”
四川省天保中心副主任陈学军一行到荥经县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