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徐聪琳 实习生 周烨 蓝仕杰 通讯员 郑美娟
一幕幕精彩热烈的演出,留下的是永恒的记忆;一个个笑逐颜开的场景,演绎的是百姓的心声……在衢州的各个角落,都有文化志愿者在行动,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从一次街头展演到汇集地方特色文化节目的大舞台。他们努力让每一位衢州城乡群众都能享受到基本文化服务,让每一位衢州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快乐指数得到有效提高,为衢州的文化事业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天,我们就选取了6支文化志愿者(团队),听听他们是如何在衢州文化志愿服务中发挥文化力量。
中国儒学馆:
儒学小课堂烹制文化大宴
儒学公益小课堂”用文化滋养孩子的心灵。
“自2016年9月28日开馆后,我们为了普及青年、少少年、儿童的国学教育,专门设立了‘儒学公益小课堂’项目,相继开展了56期儒学培训课程,共计332场课堂活动。”儒学文化课、围棋、国画、古筝、书法、礼仪、戏曲……中国儒学馆馆长助理胡建峰介绍,“儒学公益小课堂”涉及7大类17种公益课程,如同菜品丰富的文化大宴。
开化县马金镇综合文化站让地方特色文化有了展示的舞台。
其中,儒学文化课涵盖三字经、千家诗、文言文、论语、古诗词、中华古韵、千字文、诗经、千年礼乐等9个主题内容。“我们希望以此帮助孩子构建对古文的整体认知,感受古文的语言美,激发孩子阅读古文的兴趣,让孩子在阅读古文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质。”在胡建峰看来,让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滋养孩子的心灵,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为了更好地推广活动及报名的便捷性,中国儒学馆先后成立了少儿活动qq群,微信公众号,并与2017年10月推出儒学馆app,用于活动信息的发布与报名。对此,胡建峰表示要与时俱进,探索更多有利于开展文化志愿活动的方式,“我们会继续发挥中国儒学馆的儒学研究和传播功能,通过文化活动,让南孔文化根植于本地人的心中,助力‘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建设。”
“龙游大妈”志愿服务协会:
做好事永远都有好年华
“龙游大妈”志愿服务协会的成员们参加志愿活动的热情,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
在龙游县的大街小巷,常常会出现一群穿着红背心、戴着红袖章的大妈们。她们参加文化志愿活动的热情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在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位“大妈”,虽然满头华发,却精神矍铄。她是“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方海姣,今年82岁了。
“龙游大妈”志愿服务协会成立于2001年,组织过上百场文化表演,拥有上万名观众的表演团队。方海姣介绍,“龙游大妈”也编排了十多个小节目,曾65次下乡送文化进农村文化礼堂,148次送文化进龙游各乡镇敬老院。
“都说‘最美不过夕阳红’,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文化志愿活动,点缀更多人的‘夕阳美景’,因为文化最能滋养心田。”方海姣介绍,如今,“龙游大妈”已发展到300余人。成员也不仅仅是一群热心公益的老姐妹,队伍里还出现了大爷的身影和年轻的脸庞。其中年纪最大的86岁,最小的不到30岁。
“做好人永远都有好年华。”在“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的队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方海姣说:“我们将继续奉献自己的余热,为公共文化志愿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牛”王新:
将音乐真正带到市民身边
“老牛”王新一直以音乐为支点进行文化志愿活动。
1980年出生的王新,在衢州音乐圈内被称作“老牛”。这位勤勤恳恳的“老牛”,累计志愿服务的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作为一名方言歌曲创作演唱歌手,他曾创作脍炙人口的《说唱衢州》等方言歌曲,且一直致力于推动衢州方言文化的普及和发展而努力。
2008年,王新与几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创立了“有爱行天下”义工组织,旨在服务全市所有敬老院。10年间,他们的脚步遍布衢州所有乡镇80家敬老院,为6000多位老人带去各种文艺表演。
2014年,王新创立了一家琴行,并带着琴行的老师走进各个单位、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拥有乐器专长的学生。
“要提衢州整体音乐文化氛围,肯定要把好的东西引进来。”2015年开始,王新自费举办原声音乐节,把以往只有在大城市里才能接触到的高端音乐会“搬”到了衢州。此外,他还带着自己的团队“打卡”水亭门、西区草坪公园、大南门遗址、礼贤桥等公共场所,将音乐真正带到市民当中去。
“作为衢州市文化志愿者联合会的一员,我能运用自己所长、所爱,去服务更多人,这是件很幸福的事情。”王新表示,他会以音乐为支点,将文化志愿者活动一直进行下去,永无止境。
开化县马金镇综合文化站:
守望地方特色文化
2017年,开化县马金镇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化强镇”。这其中不乏马金镇综合文化站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功劳。
近年来,马金镇综合文化站设立文化志愿者辅导站,锻造出了专业化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文化像水,要流动才有活力。小地方的文化走亲也是越走越亲。”站长汪十月介绍,在文化志愿者的帮助下,马金镇每个村的文化礼堂都根据本村实际,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如洪村村的孝文化节、高合村的重阳节、姚家源村一年一度的春晚、霞田村的民间灯日等。在2016年至2017年期间,马金镇综合文化站举办大型文体活动150次,各村的特色节目都在全镇文体活动上得到了交流。
“这样一来,地方特色文化也有了展示的舞台。”汪十月表示,在综合文化站的助力下,扛灯协会、舞龙协会、高跷竹马队伍纷纷成立。这些协会还开展培训班,并与学校共同联动,“从小培养学生对高跷竹马、舞龙、制灯的兴趣,本地传统文化才能代代相传。”在综合文化站的支持下,文化志愿者们也成了老师,为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守望护航。
在西河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员们看来,他们与市民们的心正是在一次次义演中贴近的。
西河文化志愿者服务队:
舞台上传唱最美文化
“非常感谢你们团为我们村送来了免费的文化大餐,我们七里乡治岭村是柯城区最偏远的村庄,离城区足足有50多公里,开车过来要2个多小时。但你们不顾路途劳累……我们村的老百姓看了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说‘演得真好,唱得真好听’……”前不久,西河越剧团文化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方佳又收到了一封感谢信,朴实的话语表达出浓浓的感激之情。
“我们这些志愿者与群众的心,就是在一次次义演中贴近的。”方佳介绍,成立于1993年的西河越剧团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是一支由专业人士和文艺爱好者组建的民间志愿者服务队。20多年间,文化志愿者的接力棒经历了几代人。他们坚持在市区天妃宫免费为市民义演,慰问社区、工地、部队、敬老院、孤儿院等;他们还走进乡村,共组织了7500多场演出。
“当下,衢州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团队可以多为民众演出,多宣传传统文化,为创建文明城市添砖加瓦。”在方佳看来,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也是“建设者”。衢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西河文化志愿者们将把烂柯传奇、天王塔等衢州经典故事搬上舞台,让更多来衢州的游客通过舞台认识衢州、了解衢州、热爱衢州,“在舞台上,我们就要做最美的文化传播者。”
编者按:参加志愿服务可以凭公益益币换取礼品,8月1日起实行的《衢州市志愿者激励机制》,为全市志愿者送上了一份贴心大礼。志愿服务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和鼓励。
近年来,我市志愿服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志愿者注册人数也从2016年的6.4万人增加到目前的44.9万人。这其中,还包含着一支近两万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这群文化志愿者们以各类问题为导向、以居民需求为目标,创新服务方式,将书籍、讲座、培训等送到百姓家门口,共同构成了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带来了文化志愿服务效能和社会影响力的双提升,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亮点。
市工商联召开全系统学习大会
湖南前三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长7.8%
黄圃镇召开爱国卫生工作会议
关于组织推荐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的通知
十堰市直事业单位招聘昨起报名 首日723人报考最热岗30∶1
衢州文化志愿者在南孔圣地演绎“礼”与“美”
广东地税局原党组书记吴升文涉嫌受贿案被提起公诉
南山区风险管理协会成立
城关区:多部门联动确保安全度汛
黑河市与珠海市签署协议深化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合作
牛首山“流星雨夜景”昨天惊艳试灯
琼桂粤签署《2018-2019年推进 实施合作重点工作》协议
体育赛事项目招标公告
阳春三月百花开 万紫千红游人醉
湘潭园区发展势头强劲
这里有书香墨香汤圆香 元宵花灯照亮城市书房
白官屯镇打响生态环境深度整治攻坚战
珠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郭永航会见大会代表并合影
连云港港国际班列整体年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未检"用爱心办好每一件案子 矫正迷途未成年人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