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永利 通讯员李永红 公守祥)“咱家的10亩坡耕地改成梯田后,成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耕种起来省时省力,每年还增收了8000多元……”8月3日,站在自家的甘薯地头,卢龙县刘田各庄镇塔上村村民刘宝银乐呵呵地说。卢龙县连续5年实施的“坡改梯”,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新增了像刘宝银家这样的“三保田”4.3万亩。
位于燕山南麓的卢龙县属低山浅丘地貌。由于县域沟道纵横,年水土流失量高达243.6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大量泥沙淤积河库影响防洪,更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为防止冲土成沟,群众年年叠堰保水保肥,但既耗费人工又收效甚微。
“2013年10月以来,我们抓住列入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县的契机,累计投入10612万元,实施了4.3万亩坡改梯工程,逐步建立起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9平方公里,年增产粮食两万余吨。”卢龙县副县长张志强介绍。
“‘坡改梯’,就是经过表土剥存、深挖翻土、整平田面、修筑田坎(埂)、表土回铺等工序,实现田坎稳固、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改善土壤地力墒情和蓄水能力。”卢龙县水务局水保站站长侯洪学说,“此外,集雨水窖、扬水站、蓄水池等配套工程,可有效增强地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县水务部门走村入户宣传动员,并组织村民代表到现场参观。“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创新了完验单制度,群众满意签字后,技术员、监理和建设单位才开始验收。”卢龙县水务局主任科员谢海滨介绍,他们还与乡镇和村明确建后管护责任,建立起建、管、用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双望镇青龙港村840多亩山坡地全部进行了坡改梯。“县水务局免费改造的梯田,让地里能留住水和肥;田间路等配套工程则使机械化作业成为可能……”聊起坡改梯的好处,村支书马江如数家珍。村民李文军说:“在去年干旱甘薯普遍减产的情况下,咱家的80亩梯田却亩均增收1000多斤。”
在坡改梯实施过程中,卢龙县注重梯田工程建设与区域主导产业开发相结合,使项目区农作物亩产量普遍提高了30%。侯洪学说:“‘三跑田’变成‘三保田’,实现了甘薯亩产增加1000斤左右,玉米亩产增加300斤左右,全县年增加产值1000余万元。”
“以前每逢雨季,雨水裹挟着泥沙冲入河流,不仅增加了防洪压力,而且使农药、化肥等污染物排入河流。坡改梯,促进了面源污染防治,为全县河流水质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谢海滨介绍。通过坡耕地治理,卢龙年保水345万立方米,年保土12万吨,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双望镇向阳村,村民彭银华家梯田里的26亩花楸树,预计今年亩均收入可达1万元。“没改成梯田前,种花楸树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彭银华说。“卢龙县以发挥坡改梯的后续效应为契机,积极引导农民重点发展鲜食甘薯、中药材、经果林等高效农业,提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增产增收。”张志强告诉记者。
看看你的孩子去哪上学?
林东:为石代言,淡泊平和心自安
姜文宏深入塬畔村看望慰问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前夜大雨来袭,高明区各级各部门各尽职责加快排水
卢龙“坡改梯”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市检察院一分院联合市第一看守所开展主题宣讲
工商银行宿迁分行与宿迁市国土局举行深化合作签约仪式
应城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企业创新
一支扶贫攻坚的生力军
省商务厅副厅长周越一行来我县开展外贸补短板专题调研
高港区召开城市工作会议
“熊孩子”腿卡进连排座椅缝隙无法动弹 十堰消防助力脱困
推进全域环境综合整治
揭阳产业园多措并举推进省道335线改建工程拆迁工作
“七夕”新人扎堆领证 城区登记结婚数量超160对
科技园办:为辖区6农业村100余名保洁员送温暖
35名外籍选手将角逐“德马”
磁县经济开发区积极与客商洽谈招商引资项目
市外侨办赴杭州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