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暴怒、难以适应环境……正视成长“小烦恼”,家长可以这么做

自卑、暴怒、环境适应困难,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三类问题,在德州晚报心理健康咨询群中,也有许多家长提及孩子“不喜欢说话”“爱打人”“越来越古怪”等情况。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心理咨询师团队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案例,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同样面临这些困扰的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找到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不良情绪的来源,从而引导孩子更加阳光、开朗、快乐地成长。
a 胆怯、孤僻没朋友融入集体是关键
【案例】
小颖(化名)是一位六年级的女生,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成绩上游。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小声,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勉强笑一下,还是把自己关在教室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走亲访友,她也不去。“觉得孩子特别孤单,没有小伙伴,我们也走不进她的心里,怎样才能让孩子开朗起来呢?”小颖的妈妈为此十分困惑,她认为自己从未和孩子发脾气,家庭也很和睦,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这么孤僻。
【分析】
通过对小颖的了解,她有自卑、胆怯的心理。首先,从个人、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分析,小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小颖是独生女,爸妈学历有限,但对她的学习却要求较高,敏感的小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失望,同时,小颖内向的性格使得老师、同学对她了解不够多,总是处于角落中,加重了自卑与胆怯。久而久之小颖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也就越来越不自信。
小颖胆怯自卑的来源主要是找不到归属感,因此,心理咨询师并没有直接与她谈论更多,而是选择与小颖的父母、老师沟通。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性活动,老师在举办班会、社会实践时,多注重孩子身上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带领孩子融入集体。此外,还可以让小颖帮助老师做一些收发作业的任务,增加她与其他同学的沟通机会,帮助她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心理咨询师有话说:
孩子会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自信,从而忽视了自己的优势,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是克服自卑的关键。
针对类似小颖这样的孩子要循循善诱,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事物的思想方式,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b “攻击性”太强,首先要学会沟通
【案例】
小刚(化名)是一名十岁的男孩,正在上小学四年级。他是家中独子,父母均为农民,家庭基本和睦。小刚的妈妈介绍,小刚有很强的“攻击性”,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因此同学关系紧张。他与老师关系也很差,经常与老师争执,见到老师从不主动打招呼。因为经常怄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认真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更不愿意让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日趋下降。
即使回到家中,他与父母话也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
【分析】
在母亲的描述中,小刚存在攻击性和交往不良倾向,进一步了解得知,小刚一直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也听父母的话,父母的做人原则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上大班后,有一次玩耍中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勒他的脖子,小刚反抗了,而且劲儿很大,那个小朋友被吓跑了,也是从那件事之后,小刚开始慢慢变成大家眼中的“问题儿童”。
根据小刚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习得经验的结果,也就是说他认为这种行为能给他带来某种利益,而且没有过重的惩罚,“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躲避”等消极反应所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就变成为一种习惯。
至于小刚与父母的关系,其一是因为他目前学习、人际都存在问题,不喜欢听到父母批评、指责;其二,孩子不认同父母的建议与为人处世的风格,孩子认为父母只会批评自己,并不能给自己“保护”。
■心理咨询师有话说:
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总伴随着人际问题、学习问题等,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
遇到类似情况的父母,可以从“学会沟通”入手。首先,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其次,父母与孩子交流“委屈”等事件,并且让孩子了解到他的老师也知道了他的“委屈”,大家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愿意帮助他一起改正。然后,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进行演练。最后,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优点、不足点,逐一进行改正。
c 男孩“古怪”不合群家长要改变教育观
【案例】
洋洋(化名)是一名8岁男孩,爸爸对他的描述是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我很奇怪,他今年已经8岁了,身上的那些小毛病还是改不掉,例如卫生习惯差,新穿的衣服一上午就脏了,脸上、手上总是有脏东西,特别不爱干净。”洋洋爸爸说道。
此外,洋洋的人际关系也比较恶劣,他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喜欢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据洋洋老师介绍,洋洋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分析】
进一步了解得知,洋洋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而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蛮横任性的性格。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变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强者”。
由于洋洋自小被宠爱,过于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而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他没有意识到“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洋洋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心理咨询师有话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洋洋的爷爷与父亲,在孩子教育上都存在错误观念,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孩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多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的书报、电影。
此外,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俞荣

市“四送一服”财税顾问团走访雨山区企业
今晨翔安大道一部拖头车突然着火 公交安保上班途中帮忙灭火
上半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发布!阳江位列全省第四
岳塘区建设路街道:多举措构建 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互联网+”让城乡居民享受便捷文化服务
自卑、暴怒、难以适应环境……正视成长“小烦恼”,家长可以这么做
二0一七年度福建省报纸副刊作品年赛复评会举行 闽东日报三件作品获奖
市城管局开展案卷评查工作
建始一中开展爱国主义系列读书活动
五莲再入选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
通知!东明路沿线区域今天起至18日停气 快看具体时间
我市两项工程获2017年度省优质工程“世纪杯”
关于《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2015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二次公告
峨边县农业局组织开展“学习新党章展现新作为”主题党日活动
买本《梁家河》 千里寄亲朋
西峡县军马河镇: 相约七夕作红娘牵线搭桥暖人心
罗娟到我市检查“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
受降水影响 6月20日至21日贵阳铁路12趟列车停运
我市国企改制圆满收官
“智造型”企业如何引才?公司潜力更被求职者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