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医疗卫生软硬件建设持续改善


“没想到,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来瞧病。”日前在醴陵市均楚桥居委会禾家垅组,村民殷永建边晒太阳,边等着自己的家庭医生上门。去年,他和镇卫生院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每月有医生上门为其提供健康指导、疾病检查等服务。
殷永建享受到的便利,还只是株洲医疗卫生“软硬件”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健康株洲,正从一张蓝图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硬件提升,不再“看病难”
改善市民就医环境,硬件提升是基础。
“这里环境真不错,我这下可以安心待产了!”2月7日,在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刚刚做完孕检的二胎妈妈王心怡乐开了怀。
王心怡家住芦淞区,4年前,她生头胎时到临产前几天才解决床位问题。如今,碰上了“二孩”高峰,她担心床位会更紧张。但这一次,她的担忧多余了。
1月1日,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区。该院区占地面积约24.2亩,预计一期能提供428张床位,极大地缓解了全市妇产科床位紧张的问题。
启动市中心医院田心院区提质改造项目;在全市遴选疾病谱宽、民众就医需求量大、医保资金外流较大的临床医学专科,以株洲市级三家公立医院的五个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为中心,建立向下覆盖80%县级公立医院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去年来,我市一项项民生项目如期完成,就医环境不断提升,市民“看病难”的问题有效改善。
服务提升,就医更放心
保障人民健康,医改是重头戏。
“去大医院看病,挂号难,费时间,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服务,太便捷了!”2月8日,在天元区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住湘银小区的张利平抱着孩子,正在排队等候来自省直中医院的儿科教授李继红。
去年11月24日,省直中医院“牵手”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联体,该院每周选派儿科、心内科、妇科等科室专家到社区坐诊。
推进分级诊疗,是我市提升医疗“软实力”的一个生动注解。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组建各类医联体25个,涉及医疗机构169家;大力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536个,常住人口签约人数137.43万人;去年10月1日起,我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有效遏制了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多措并举有效构建了市民就医新模式。去年,我市被省政府评为2017年度全省唯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城市。

市政府召开廉政工作会议 田庆盈出席并讲话
今年依旧“看天供暖” 采暖季延期至20日零时
天全县老场乡六城村“一村多品”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沅北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违建全部拆除
前NBA金州勇士队球员克里斯·波特在晋城市乐健体育篮球馆与200多名小球迷开展交流活动
我市医疗卫生软硬件建设持续改善
市领导调研古德寺
浙江女子与老人亲如母女
乳山市科技局: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市纪委第二派驻纪检组领导为干部职工作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辅导报告
贵州省地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军一行到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研
第四届深圳政务舆情与新媒体工作交流会召开
蒙牛乳业荣获2017年金港股“最具价值消费及服务股公司”奖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外投食为野生动物送“冬粮”
国家卫生城市曝光
崖州区扶贫联络员骆国芳践行党员责任与担当苦干实干赢民心
彬县“九件实事”出实招重实效
曹毅鹏:惠城区创新孵化面积年内扩至13万平方米
宜昌秭归发现4.5亿年前页岩气
200名排水工人路段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