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酱油的“酱油”惊现?看清两点不上当


日前,江苏省消保委曝光一批不符国标酱油,29个样品“上榜”,其中不乏知名商标;但10月17日,中国调味品协会科技委发声明否认了上述报道,认为此信息存在哗众取宠和夸张猎奇的“标题党”行为,伤害了真正做好产品的企业。
根据媒体报道,江苏省消保委比较试验中发现,4款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达标,其中,某红烧老抽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仅为0.01g/100ml,全氮为0.07g/100ml。这意味着该产品不仅“不达标”,甚至不能称为酱油。
“酿造酱油的核心成分是氨基酸态氮,这也是衡量酿造酱油品质的最核心指标之一。”有着26年酱油酿造经验的技术专家王兆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氨基酸态氮范围一般在0.4g—1.3g/100ml。含量越高,通常酱油的质量等级也相应越高。
长期以来,配制酱油一直是行业争议的焦点。
作为济南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早在2012年,王兆芹就提出建议,国家应取消酱油醋配兑标准,矛头对准了之前受到国家标准保护的配制酱油。
在她看来,长期以来配制酱油的原料——氨基酸,在酸水解过程中会生成三氯丙醇(二类致癌物质)。在1994年召开的全国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的调整研讨会上,亦曾提出中国酱油工业要“以粮食为原料,经过微生物酿造,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酿造产品”为发展方向。但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将酸水解蛋白液投入生产,只是要求其“符合标准”。到了2001年,国内曾掀起酱油酿造、配制之争,当时的矛头也是对准了三氯丙醇。
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将配制酱油从国标中移除。这意味着王兆芹多年的呼吁得到了回应。
如何鉴别劣质酱油?
专家给出了简单两招:首先,通过瓶身标签辨别,若标签上酿造工艺处写的是“高盐稀态”,酿造时间则相对较长;而如果写的是“低盐固态”或者“无盐固态”的酱油,则可能是人工高温加热快速发酵而成,质量欠佳。第二,看标签上“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越高则鲜味越浓,质量越好。
原标题:不是酱油的“酱油”惊现?看清两点不上当

攻克“黑色黄金”——山西钢科坚持科技创新做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实践
金口河:我区举行深入开展法治扶贫暨“三官一律”进基层活动启动仪式
晋煤集团天源公司举办第十届技术比武活动
夕阳生辉 奉献不已
中秋滋补干货热销
不是酱油的“酱油”惊现?看清两点不上当
王巍到彭寨镇调研“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
孙珅检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舟山俩熊孩子给自己制造了麻烦:一个耳朵里塞棉籽发了芽;一个鼻子里塞钮扣电池
全省残疾人脱贫奔康 动员会在阜召开
60余名妇女学女红 省妇联精准扶贫女红技能培训班新晃开班
内江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万伟带队开展“河长制”巡河工作
提示:哈洽会期间"会展区域"私家车禁行
人行天桥铺草坪 小服务引来大赞扬
宜秀区卫计委与安庆市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成立
凌源市妇联发放“母亲邮包”
省运会闭幕 乐山获19枚金牌25枚银牌49枚铜牌
市运管局开展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督查
生死时速 24小时拯救一条鲜活生命
[福建日报] 宁德霞浦:为“荷”而来,为“畲”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