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信息的传播如此迅捷,它能快速并且大面积的到达所有人群,并能够使所有人受益;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信息的获取如此方便,人人都可以从各种媒体获取各种信息。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创造了无限可能:人人能读书,处处可学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三通两平台”落地实施,依托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普遍应用,逐步在改变着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这一高瞻远瞩的的论断,更是从国家层面的战略抉择变成教育领域的实践行动。传统教学已经抵达变革的历史转折处,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势不可挡。
站在时代的拐点上,我们的学校教育该建立起怎样的愿景?我们的学科教学该如何转型?我们的课堂结构该如何重建?2017学年第二学期,北师大嘉兴附中科研师训部依托于“领雁项目组”,在信息化与学科教学融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探索与实践。
活动现场
近日,北师大嘉兴附中在砺金楼四楼报告厅举行“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主题论坛,四位分享教师围绕主题向与会教师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有丰富的见闻,有深刻的体验,有独特的探索,有宝贵的经验;观众或侧耳倾听,或积极互动,或会心微笑,或鼓掌喝彩。整个会场变成了教师自我教育、自我追求、自我成长的舞台。
第一位分享者是张维纲副校长。2017年下半年,张副校长在新加坡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教育考察与培训。与新加坡学校进行“深度接触”中,他全面了解了新加坡的教育与教学。他的讲述由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学校的部门组成、课程辅助活动的特点切入,为我们详细的呈现了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背景、意义,到实际应用,到未来规划,一个全面、立体、真实的“最幸福的新加坡教育模式”就出现在了我们的眼睛里。我们深思:是继续着这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工业时代”的教育特色?还是接轨教育的3.0时代,为学生21世纪技能的培养奠基?张校长的报告中有我们的梦想与期待,更有我们经过努力就能到达的幸福彼岸。
第二位分享者是曾小英老师。她向大家介绍了她在stem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stem教育是国际上公认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模式,如何设计和实施stem教育?曾老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如下设计流程——“确定目标——调查研究——形成方案——沟通、评价与反思”,并以“智能风扇的制作为例”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是互联网+背景下我校学科教学转型方面的又一次成功地尝试!曾老师说: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已经不再被知识分子所垄断。教师即使成为百科全书,也无法替代学生去实现他们自己的创意,教师最好的指导是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三位分享者是沈洋老师。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他的目标就是使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让现代的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沈洋老师分享了他在信息化技术与学科融合方面的经验。如何利用平板电脑进行学情检测、实时互动、作业批改?如何利用大数据跟踪学习进度、分析班级情况、掌握学校情况?如何利用app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沈洋老师细致入微地讲解拉近了高科技与老师们内心距离,其实,信息技术离我们的课堂教学并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
第四位分享者是董国红老师。她重点讲述了“混合式学习课堂模式”的结构特点,提出了“自查——诊断——内化——提炼”的学习流程。课前:利用导学案或微课自学,教师掌握学情。课上:用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学生事实性知识了解的不足进行诊断性指导(可借助微课视频);接下来再用15分钟的时间,针对学生理解性问题存在的不足,组织讨论、探究,并引领思维碰撞;然后,通过迁移、运用,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二次诊断,并进个别指导;总后5分钟总结、提炼。这样的学习模式为重建课堂结构提供了非常落地的实施策略。
马云曾说过:要去拥抱智慧,而不是仅仅占有知识。如果教育理念不改,未来,孩子竞争不过机器。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究竟要如何去做?四位老师的分享引发了我们了共鸣,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活动现场还穿插了颁奖环节。沈洋、吴晨华、刘新群、赵亚强四位青年教师,2018年上半年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方面表现突出,被评为“领雁之星”!朱建林和张维纲两位副校长为他们颁发获奖证书,并合影留念。核心素养首先是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没有诗和远方,学生就只有眼前的苟且。感谢四位教师的勤于思考,乐于研究,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他们用行动勾勒出了通往“诗与远方”的路径。
面向未来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无论你是否承认、是否理解、是否接受,我们都无法拒绝地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节点。从私塾到学校,从黑板粉笔到电子白板,从课本挂图到多媒体资源,从传统教学到数字化教学,教育的目的没有变、使命没有变、情怀没有变,但育人的环境变了、要求变了,路径也在变。教育,因技术进步而变革,因社会需求而进化。
顾明远先生说:成绩不好不是北师大,仅仅成绩好也不是北师大。北师大嘉兴附中以“立德树人”为使命担当,面向未来,追求学科教学的新格局,继续坚持四个深化:
一是要继续深化学科学习模式的创新。在前期实验中心的stem教育、语文组专题学习、通用技术组项目学习以及以生物创新实验室为载体的综合实践学习取得初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学科学习模式,深入探索跨界学习、多学科整合学习,深入探索学习中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深入探索如何将创新的学科学习模式与社团活动相结合,让教与学的过程变得更丰富、更趣味、更实效。
二是要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整体推进混合式的学习模式,先学后教,学习过程中利用微课进行学习诊断或对事实性知识进行指导;利用平板电脑进行课堂互动,跟踪学习过程,教师根据数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教师角色由传统课堂的讲授者变成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援助者。
三是要继续深化学习资源的创新。继续开发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校本课程,将学习与生活相连接,例如我们正在进行编写的“最美的学习在路上——研学系列”课程;继续开发微课资源,这是混合式学习模式得以推进的基本保障。未来,我们还要在建模软件、仿真实验、制表工具、以及交互性课件等自然科学类的学习资源的开发上加大力度,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具体需求进行学习选择。
四是要继续深化评价体系的创新。传统的评价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以人为本,发展个性”的教育需求。我们要构建科学、公平的现代评价体系,尊重人工智能,个性差异,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让评价更全面;完善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例如目前语文专题学习就采用以写作为主体,以演讲、辩论、戏剧都多种语文活动为补充的多样评价方式。当然,如何将单一学科的评价与学校整体的学生评价相衔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教育是美好生活的第一要务。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曾说,“不断减轻人类痛苦是技术持续进步的主要动力”。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必将让教育变得更美好,必将让学习变得更快乐。
一年后,北师大嘉兴附中新校区就要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的智慧校园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技术是冰冷的,然而教育的温度却从来没有减退。用合适的教育,助最好的成长,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不变初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用思想引领实践,用智慧书写北师大嘉兴附中教育教育与时俱进的新篇章!
港区大队组织社区负责人开展消防培训 助推三年翻身仗行动
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 河南队收获六金
市安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上饶人速看!婺源篁岭“大美上饶免费游”优惠政策详细解读
乐平市严查环保违法行为 一企业相关负责人被行拘
用思想引领实践,用智慧书写新篇——北师大嘉兴附中举行“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主题论坛
本市召开卫生计生系统领军人才工作交流会
2018年海南省中等学校招生提前批录取分数线(二)
留坝多举措促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蓟州区建成旅游大数据处理中心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奉新县中医院结为医联体
东昌区住建局对乡镇村屯巷道等重要区域展开综合整治
张建慧会见参加国际华商节客商代表
千名学生携自制智能车汇聚厦门 小车懂得避让还会下棋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海报和标语等您来投票
3500人次市民春节期间入馆健身
四川省老科协科技服务创新基地授牌仪式暨内江市老科协工作汇报会在我市举行
省农机局要求做好春季农机化生产工作
乐山开展“工商进万企 问计放管服”活动
谭宇宏:落实河长制整治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