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胡宗仁 报道组 钱李源 通讯员 徐忠良 文/摄
古樟、碧水、荷塘、花海……在常山港的上游,有一河段被当地人美名为“绣溪”。在绣溪岸边,十几棵参天古樟树簇拥在一起,与绣溪之水相映成趣,可谓一处天然美景。这里就是常山县金川街道徐村。据史料记载,宋代龙图阁大学士范冲、翰林学士樊清曾被徐村优美的人居环境所吸引,定居于此。
如今风光旖旎的自行车绿道
“在开展‘五水共治’之前,原先优美的绣溪被污染了,垃圾多,溪水脏得漂了一层白沫,连溪里的鱼都有一股柴油味。”9月7日,79岁的村民徐金云告诉记者,现在溪里变干净了,水变清了,村庄变美了,每年来村里参观、游玩的人非常多,村里的农家乐生意红火,溪里的野生鱼游客抢着吃,这一切得益于新农村建设。
“我是1958年去当兵的,1963年退伍回家。”徐金云回忆,因为患严重胃病,他回家后动手术,胃切了80%。身体差,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4个儿子,徐金云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他说,承包到户后,家里条件才一年比一年好,4个儿子也渐渐长大,个个争气有出息。现在,大儿子在一家水泥厂上班,有两个儿子成了街道、村里的干部,第4个儿子在水泥厂当办公室主任,月工资四五千元。
昔日砂石铺的村道
“党的政策好,才让我们有幸福的生活。”徐金云20岁就成了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回村后,他当了十几年民兵连长,现在发挥余热帮村里干些杂事。他说,原先徐村是个穷村,田地分散,要走老远的路去种田,村民收入低。近些年,村里通过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面貌焕然一新,成了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也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不少村民吃上了生态饭。
“我们村能真正大变样,关键靠‘治水’。”徐村村支书叶继强介绍,自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村里就打出了创建“常山洁美第一村”的牌子。昔日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沙滩,用工程车清运出70车次的垃圾。根据规划,如今那个沙滩已经变成一个生态沙滩,是儿时记忆中的美丽沙滩,一到夏天来游泳的游客络绎不绝。水变清,环境美了,徐村成了常山县沿205国道乡村休闲旅游长廊的起点村。
受此启发,叶继强继续带领村干部打造起绣溪岸边“第一村”的品牌,连着几年赢得上级部门的扶持,拿到了200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我们陆续建了20多亩荷花塘、130亩大草坪、220亩紫薇花海,还有3公里的环村自行车绿道等。”叶继强告诉记者,今年正在建一个集停车场、淋浴房、小卖部、公厕、沙滩酒吧为一体的沙滩休闲综合体,还把原来的小学原址改建成民宿,打算建一个婚礼产业园,助推美丽经济的发展。“现在,全村有农家乐7家,2家民宿在装修中。”一年,有20万人次的游客来村里戏水、休闲。村集体经济也从2016年的20万元,递增到去年的40万元,估计到2019年能达50万元。
46岁的村干部叶国有抓住徐村变美的商机,在2015年开了农家乐“叶家农庄”。记者看到,农家乐紧靠荷花塘,门前是个停车场,到溪边沙滩也近。
“改革开放40年,不仅村庄变美了,村民收入提高了,幸福感也增强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叶国有开始经营起大货车运输生意。他说,那时候,生意特别好,做了4年,每年有十几万元收入。之后,他种起食用菌,又承包一些锅炉技改工程,赚了些钱。
2011年,叶国有当上村干部,参与村里的新农村建设。“通过一系列整治,村庄美了,我就带头开起农家乐。”叶国有说,当年投入130万元,建了一幢木结构的房子,有10个包厢,一个可摆七八桌的大厅,2015年7月正式营业。“那年,生意特别好,每月营业额有15万元。”到现在,客源稳定,每个月农家乐的营业额也有10万元左右。
他说,随着“第一村”名气打响,再加上大花海、大草坪以及夜景的打造,相信未来农家乐的生意会更好。
团市委为单身青年搭建交友平台
元旦铁路公路民航迎高峰 近半旅客出行选择高铁
今天湘西南局地大雨 明晨部分地区有雾需防范
台州市文化馆将成立少儿越剧团
江湾社区厚德戏台唱响“移风易俗 绿色生活”宣言
徐村:绣溪岸边第一村
生态建设结硕果:歙县新安江流域40年来森林覆盖率提高40%
春运连平预计发送旅客34.9万人次
蒙城县第三季度经济工作督察调度会与会人员参观庄周、双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市区出租车整治百日行动启动
海安农民徐中祥48年不离不弃照顾残疾妻女
常州首次举办“美德少年中华文化夏令营”
永定培丰司法所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
贵阳市档案局召开城乡“三变”改革档案规范化管理座谈会
大力推进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
水蛭成致富增收“软黄金”
临沂兰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开展"放管服"活动
家园共育 亲子共享——区妇联开展家庭教育专题巡讲活动
市公安局召开党委(扩大)会议 贯彻落实全省公安队伍警示教育大会精神 部署当前重点工作
胡旭晟率队来岳集体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