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区奏响生态环境保护“交响乐”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年来,九原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守住生态底线,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到“末端”,将工业治污、城市治污、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管等手段贯穿始终,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路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九原区一直在努力。相信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美丽九原”的梦想不会遥远。
工业污染治理 建一批环保绿色工厂
作为全国最大的高碳铬铁生产企业,明拓集团铬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冶炼区和球团区是废气排放的主要区域。为减少废气污染,企业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环保工艺,引入芬兰奥图泰公司先进的除尘过滤工艺及球团生产技术,使两大区域粉尘排放量每年减少约59.35吨,减少so2排放量约74.46吨,减少nox排放量约531.06吨,排放指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通过对技术集中攻关、消化、吸收、转化,明拓实现了“降成本、增效益、减排放、优环境”的目标,也因此成了九原区建设环保绿色工厂的典范。
以明拓集团的“环保战略”为标杆,九原区实施“调、去、优”3字诀破除工业污染。
调,调结构。即在引进项目之初,从源头上调整布局好产业结构,严格执行规划环评、严把项目关口,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产业,对选址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等要求的项目,不予立项、审批,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去,去产能。即针对落后的、不符合产业政策、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产能,九原区坚决予以淘汰。2014年至2017年间,先后淘汰了水泥粉末站等5家低端落后企业。此外,2015年和2016年连续组织开展了“十小”企业排查工作,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企业。2014年至2017年,共取缔违法排污企业802家。
优,优存量。即鼓励现有工业企业进行环保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开展清洁生产。要求企业通过实施“脱硫、脱硝、除尘”三大改造工程,进一步降低排放,减少污染。几年来,九原区先后完成了华电、三电、神华煤化工6台共190万千瓦机组的脱硝、除尘改造工程,4台共100万千瓦机组的脱硫升级改造工程,以及神华煤化工一炉一岛改造工程,完成了华电、三电厂煤场全封闭治理工程和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今年,九原区在工业治污上继续发力,实施了鹿城水务除臭项目、普拉特3号垃圾焚烧炉改造项目、包头东方希望碳素有限公司焙烧烟气加装脱硫系统项目以及华电汽车卸煤沟全封闭改造4个企业大气污染改造项目。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完工后,不仅企业本身更加绿色环保,也将进一步改善地区空气质量。
城市污染治理 守一方新鲜洁净空气
北方6个月供暖期的燃煤污染极大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为此,九原区严格新建燃煤锅炉准入门槛,禁止在建成区及周边新、改、扩建燃煤锅炉及其他燃煤设施,并持续开展燃煤锅炉整治工作,2014—2015年共拆除燃煤锅炉216台,完成燃煤锅炉取缔任务。同时,在主城区及周边村镇全面开展燃煤散烧治理工作,建成型煤配送点19家,现已入购型煤10914吨,销售型煤10270吨,禁燃区内1400多户居民,超过9成都使用了型煤。
联动治理城市扬尘污染。2013到2018年间,九原区对建筑工地进行不定期抽巡查;严格按照《包头市道路机扫作业标准》开展道路机械化清扫,启用洒水降尘作业控制城市道路扬尘污染,2014年以来,机械化清扫面积由60万平方米拓展到545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由35%增加到65%。
多措治理餐饮油烟污染。采取常态排查与集中摸排、重点排查与分散排查相结合的方法,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强化巡查管控、部门联合执法等方式,对城市建成区内191家餐饮服务企业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目前,已有163家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安装比例达到85.3%。
2014年以来,九原区累计投入5418.5万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其中2017年投入1860万元,比2016年增加了666万元。经过几年的努力,九原区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6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58天,达标比例73.1%;2017年达标天数264天,达标比例74.4%,比2016年增加6天;2018年截至4月底,达标天数89天,达标比例75.4%。
水质污染治理 还一片清水绿岸美景
近日,华电蒙能包头发电分公司投资1.4亿多元的废水零排放改造项目正式进入试运行。企业历时3年半建设的这个项目,采用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分盐结晶工艺,将企业生产的废水实现综合回收利用,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按照设计标准,每年可以减少废水排放110万吨。成为蒙西地区火电厂中首家完成废水零排放改造并投入试运行的企业。
同时,九原区还通过雨污分流、河道综合治理、景观绿化等方式先后对二道沙河、四道沙河开展了黑臭水体及水污染治理工程,让曾经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的“景观河”,形成“水清岸绿、引排得当、循环畅通”的生态水系景观。
此外,农村水环境治理也一直是九原区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今年,九原区在全市首创性开展了农村牧区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该项工程通过在村民家院里安装无动力蒸发式污水处理设备或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将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三级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处理后的水可回用冲厕或外排储存用于灌溉植被,实现循环利用。避免了过去村民在自家挖渗水井或者直接在村里倾倒污水的情况,减少了农村水污染和土地污染,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水污染治理,不仅要让水变清,更要让水质变好。近年来,九原区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防护专项行动,对黄河昭君坟水源地、九原供水站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进行现场核查;开展乡镇、农村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调查工作,并将数据录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信息采集系统,进一步保护百姓用水安全。
生态保护修复 筑一条绿色生态屏障
夏天的清晨,在九原区梅力更景区,绿意盎然的林区一直延绵到巍峨大山的半腰。曾经的沟壑和碎石荒坡之所以能够呈现出如此均匀、茁壮的绿色,其关键便在于隐藏在大山脚下的一座智能小屋,在于以此为心脏向四方延伸的以色列智能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科技。
这是九原区政府与以色列耐特菲姆滴灌公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打造的“生态林智能水肥一体化节水高效养护项目”,项目采用ppp模式,将人工养护转变为设施养护,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严格按照国家绿化养护标准进行科学养护、规范化养护,克服了因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对树木成活的影响,全面提升了养护质量和效率,实现科技保绿,科技增绿。
曾经大青山南坡赤裸的土地一直是包头人的心病,对于紧邻大青山南坡的九原区而言尤甚。2008年以来,九原区扎实推进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保护,大青山南坡冲积扇得到了初步治理,林草植被覆盖度大幅提高,2008年到2017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5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73万株(丛)。其中,南坡一期绿化面积8000亩,南坡二期绿化面积7000亩,在京藏高速公路两侧、110国道农区段及高速九原出口,启动了三线绿化,共完成绿化1万亩。2018年至2019年,九原区将对阿嘎如泰苏木采石场356亩面积进行生态修复。
目前,大青山南坡整体绿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为九原区改善生态、涵养水源、展示形象、促进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大青山披上绿衣的同时,九原区的城区也在逐渐被满眼的绿色覆盖。 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解决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小区庭院绿化较差等问题,近年来,九原区投资14.6亿元,相继实施了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公共绿地和政府外围绿化、老旧小区绿化提档升级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投资约7.27亿元对区内公路铁路沿线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美化里程约67.98公里,绿化里程72.395公里,完成绿化面积5125.42亩,种植油松、樟子松、山桃、珍珠梅等各类树木137.2万株,清理垃圾8.3万吨。
经过一系列努力,目前,九原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2%,绿地率达到3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9.1平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5%。
农村环境治理 留一派山水田园风光
清晨的哈林格尔镇打个坝村,阳光明媚、街道干净、空气清新,一条干净笔直的林荫小路从村口一直通向村里,路上,不时能听到环卫工人清扫路面的“沙沙”声,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路上的小狗悠闲地溜达;绿树环绕鲜花簇拥的小广场上,早起的村民们跟着音乐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村民李喜欢坐在家门口的木头栅栏边上,看着眼前住了一辈子的村庄,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过去的农村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太差了。现在可是大不一样了,我们的村子变得这么美、这么干净,真可以说是鸟语花香的,我们住在这太幸福了!”
在九原区,农村牧区人口数量就占总人口数量的七成。因此,在环境保护这场战役中,农村牧区的环境整治也是重点。
为补足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建设滞后这个“短板”,九原区三年投资21亿元,实施了42个行政村、129个自然村的美丽乡村工程。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先行,在打圪坝旧村等11个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开展美丽庭院、绿化亮化、垃圾处理、树木养护等薄弱环节建设,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努力打造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和“升级版”,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哈林格尔镇兰桂村被住建部公布为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是自治区仅入围的2个村之一;哈林格尔镇唢呐村、萨如拉街道张六村被评为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
因为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九原区被住建部公布为全国第一批100个县(市、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并成为自治区四个、包头市唯一入选的区(县、旗)。此外,全面完成了宋昭公路、万哈线、新旧南绕城线“四线”环境整治工作,为农牧民出行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还成为九原区乡村道路和城乡形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九原区以“三个一体化”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管理长效化。其中,于2014年启动实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四有三化”的工作新格局,做到户有垃圾桶,村有垃圾收集箱,镇有垃圾清运车,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一级清扫保洁服务问题,形成了生活垃圾“村镇收、区转运、市处理”的新型运行模式,切切实实地解决了农村牧区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问题。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九原区坚持标准化的理念,制定出台《九原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从基础设施、村容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乡风文明、长效管理六个方面制定了134条标准,规范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被自治区确定为12个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之一。
环保监管严格 建一支环境保护铁军
环境保护,“治”是基础,“管”是保障。为了严控大气污染,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九原区在环保监管督查执法上绝不手软,始终保持对违法企业严管高压态势,按照“规范一批、取缔一批、送法院强制执行一批”的监管思路,严惩违法排污行为,全力改善环境质量。
一方面,全面推行环保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在辖区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13个环境监管网格,成立乡镇环境监察中队,实现区域环境监管的全覆盖。
另一方面,严格按照新环保法要求,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打击,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公安环保中队,配备10名公安干警进驻环保局与环保执法人员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先后开展了“环保利剑”一号、二号、三号行动,“蓝天一号”“蓝天二号”等专项治理行动。
同时,按照包头市政府“百日会战”专项行动要求,组织开展了联合执法夜间突击检查,集中力量查处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偷排偷放、超标排污以及“散乱污”企业等违法行为。

上饶客车驶上智能制造快车道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情况的通告(2018年第1期)
[国土局]我市首个“补改结合”土地整治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龙岗区扫黑除恶专题文艺演出首演
福州市审计局组织老干部参观滨海新城建设
九原区奏响生态环境保护“交响乐”
姜锋主持召开省委统战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栖霞区公路管理站三大阵地建设喜迎祖国69周岁华诞
交警加大大型货车和渣土车闯禁行抓拍力度 3823宗闯禁行被处罚
古河乡召开秸秆禁烧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部署会议
国网南平市延平区供电公司:积极部署清明“防山火”工作
灌南:县政协召开十届十次主席会议
全面升级普惠金融服务
刘斌检查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图)
十二届自治区党委第四轮巡视完成首批集中进驻
合肥文博会主会场5个展馆 带来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乡村振兴怎么干?江宁掀起“头脑”风暴
关于《构建便捷高效政务环境若干意见》的政策解读
可恶!武汉一的士司机宰客 兜里藏遥控可操纵计价器“跳表”
埇桥区城东街道文艺演出庆“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