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一早,被称为“河田哪里穷?朱溪罗地丛”的长汀县河田镇罗地村里,79岁的老护林员刘文波虽然已经没有从事护林工作,但仍习惯性地来到青翠的山林里走走看看。刘文波1982年开始担任6700多亩山林的护林员,30多年来查获和制止了数百起毁林行为,当年恼羞成怒的毁林人如今纷纷为他点赞:“当年要是没有强硬的护林员,村子的生态不可能这么好,也不可能发展种养业。”
凌晨四点多钟,长汀县项公亭板栗基地的负责人赖金养和儿子俞永祥就来到果园里进行雾化喷药作业。赖金养的吃苦耐劳加上俞永祥带来的新理念新知识,让这个已经耕耘了20多年的果园老树发新枝,郁郁葱葱的板栗林里,遍布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灵芝等经济作物,散养的河田鸡悠闲觅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长汀县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实现了从重度流失到植被初步恢复到生态质量提升的转变。放眼全市,在水土流失率逐年减少、光秃秃的红帽子山头明显减少、低产低效针叶纯林明显减少的同时,稳步实现了水土流失区群众收入增多、社会参与治理的力量增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和生态村增多。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高质量推进,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闽西的生动实践,推动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滴水穿石 接力推进
龙岩市是福建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据1985年遥感普查,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374.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13%,其中,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其水土流失历史之长、面积之广、程度之重、危害之大,居全省之首。“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柳村无柳,河比田高”、 “晴三天,闹旱灾;雨三天,闹洪灾”是水土流失区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
水土流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牵动着历任各级领导的心。1983年开始,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到河田视察水土保持工作时总结出水土保持“三字经”,在他的推动下,省委、省政府把长汀列为全省治理水土流失的试点,开始动员组织群众上山治理水土流失。1986年,水利部把长汀河田列为南方小流域治理示范区,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从政策、项目、资金等各个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1999年11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专程来到长汀考察水土保持工作。2000年元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治理报告》上批示:“……同意将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00年伊始,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被省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每年由省级有关部门扶持1000万元资金。从此,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迈上更加规范、科学、有效的道路。
习近平同志一直挂念着闽西红土地的水土保持工作。2000年得知长汀建设河田世纪生态园,他专门托人送来1000元,捐种一棵纪念树。2001年10月,他又一次来到长汀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指出:水土保持是生态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方要重点治理,以点带面。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认真总结经验,对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起到典型示范作用。2001年10月19日,习近平同志对长汀水土保持工作作出批示:再干8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
一任又一任领导的强力推动,老区干群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至2011年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6.5万亩,其中彻底治理面积137万亩。据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我市水土流失面积降至237.7万亩,长汀降至47.69万亩,闽西人民的绿色梦想渐成现实。
进则全胜 加速突破
从荒山到绿洲到生态家园,水土流失区面貌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2011年年底和2012年年初,龙岩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再次迎来了里程碑式的关键节点。习近平同志先后两次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市水保办主任卢晓香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面总结推广长汀经验,连续六年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列入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连续六年把水土流失治理列入县党政目标考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打响生态环保攻坚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卢晓香介绍,我市建立了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社会资本“引一块”、财政投入“增一块”、争取支持“筹一块”,五年来全市企事业单位投入资金达4.4亿元、群众自筹达3.09亿元,市级财政筹措4103万元优先安排水保项目前期、项目配套资金和以电代燃等投入,向上争取资金73716万元,实现有钱治理。同时,构建多层化参与格局,通过党政带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全市参与治理的民间组织和个人达3831个,实现有人治理。在此基础上,探索多样化治理模式,实现有样可仿,如分类型、分区域建立示范点,新罗区主打矿山生态恢复型治理,永定区主打低效果园改造示范工程,上杭县主打低效林改造示范工程,武平县主打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示范工程,长汀县着力打造汀江生态经济走廊,连城县采用“大封育小治理”模式,漳平市大力实施坡改梯示范工程,同时探索治理新模式,充分利用长汀水保研究中心等平台,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探索治理新模式新技术。
工作推进过程中,龙岩市创新经济化治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崩岗经济,实现有利可得,2012年以来,全市水土流失区累计新植经济林果18.81万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803.5万亩、实现产值121.2亿元、直接惠及林农18万多户,累计治理崩岗637座、保护耕地上千亩,新增经济林地、工业和农村宅基地、养殖用地分别达345亩、390亩、60亩,水土流失区年人均增收1476元,长汀河田、策武、濯田、涂坊、南山、新桥、三洲等7个水土流失重点乡镇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或超过县平均水平。此外,我市还构建制度化保护机制,不断完善以电代燃补贴、暂停砍伐阔叶树、禁止炼山造林、高速公路沿线生态断弱带修复、矿山植被恢复等政策措施和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健全水土保护网络,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了有章可循。
据统计,2012-2017年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5万亩。一座座荒山重披绿装,一条条流域恢复清洁,一座座美丽乡村拔地而起,一个个生态产业加速发展,龙岩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精准施策 再铸辉煌
经过多年持续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我市的水土流失率已降为6.98%,仅高于厦门的6.5%,剩下的水土流失地基本分布在第二、三重山,有些是开发建设项目造成,山高、坡陡、土质差、交通不便,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长汀县水保局局长岳辉告诉记者,该县把植被初步恢复转向生态质量的综合提升作为水土流失治理升级版的重要一环,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在继续强化治理剩余39.6万亩水土流失地的同时,对106.6万亩已治理的初步恢复区,开展林分优化和土壤改良工作,今年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区建设绿色产业示范点10个,面积达4500亩,争取到2020年全县绿色产业示范点达到30个。
据市水保办数据,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2.33万亩,占省下达任务105.8%;完成投资24569.5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6%。水利部门策划落地较大水保项目26个,已争取到位中央、省级补助资金8070万元。水土流失区和生态脆弱区得到有效保护,水土保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实现了水土流失治理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的有机融合。
卢晓香表示,龙岩市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提升和拓展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以山水林田村系统治理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抓手、加强重点区域的保护与修复,以精准高效监管为抓手、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以长汀实施以奖代补试点县为抓手、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治理机制,规划“十三五”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万亩,力争“十三五”末水土流失率下降至6.5%以内。
钟亚辉主持召开政协主席会议和党组扩大会议
全市公交企业对老旧车辆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临泉县两亿元资金专项扶持工业转型升级
天津经济运行继续企稳向好 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市人社局组织专家上门服务贫困户
龙岩市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纪实
罗汉文:一片真心爱民情
市政协组织委员视察成贵铁路建设
共享手机网络有妙招
开发区“直通车”服务助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秋长100余名群众观看禁毒主题电影
南通如何拥抱“独角兽”企业
十年援建情 家园气象新
2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办理商事登记
无卡取款时别忽视安全
上半年开封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30亿元
这个油库出来的柴油含硫?量超标70余倍!龙游警方破获衢州首例非法销售柴油案
5000张球票3分钟光 今晚广厦能否拿下抢七大战
云南:树立“安全第一”理念 加大国庆假日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力度
彭健初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