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刚刚过去 “双12”硝烟再起

“‘双11’有件棉袄没舍得买,这次‘双12’我一定要拿下。”昨日中午,家住曙光小区的张丽在某购物网站上为一件心仪已久的棉衣付了定金。和张丽一样,不少“网购族”在“双11”落幕不久就开始等着“双12”的促销。对此,市工商局开发区分局的工作人员建议,面对即将到来的“双12”,消费者要理性购物并注意取证。
“定金”和“订金”  一定看清楚
昨日,记者浏览多家购物网站后发现,多家购物网站的商家已经开始了“双12”的商品预售。然而,预售活动背后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小觑。许多商家刻意混淆“定金”与“订金”。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
根据某购物网站管理规范的规定,“定金”是指买家在购买预售商品时预先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主要用作购买预售商品的担保和确认购买名额。如果消费者想要退定金,必须将商品的尾款支付完毕后,再申请退款才可。
而目前来看,“双12”同“双11”一样,预售商品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基本上都为“定金”,而非“订金”。从法律意义上看,如果消费者对一件商品给付定金后,非因商家原因而不支付尾款、放弃购买商品的,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而很多商家在预售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基本上都为“定金”。
满减大促销  一定要理智
价优是吸引消费者“双12”继续剁手的主因。为了大促销的低价,先涨价后降价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家住高新区金色维也纳小区的李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事。
李先生说:“我看上了一款扫地机器人,半个月前收藏此商品时的价格还是699元,但是目前已经涨到了899元,‘双12’可以领店铺优惠券,优惠过后还是699元,这等于根本没便宜。只不过商家表示会赠送一套杯子。”
市工商局开发区分局的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参加促销活动时,不要一味追求低价,被“优惠”“折扣”“便宜”“返现”等冲昏头脑,不要盲目购买不需要的商品。货比三家,最好提前关注选购商品在实体店和不同购物网站上的售价,并与当前促销价进行比较,避免被商家的虚假打折蒙蔽,谨防“先涨价再打折”。
消费要理性  花钱需谨慎
面对即将到来的“双12”促销热潮,市工商局开发区分局的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遵循按需购物的原则,不要一味看价格进行购买,要做到理性消费,物有所需,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促销活动。遇到心仪商品,购买前多关注商品平时的售价及“双12”价格变化,多渠道比对了解同类商品价格情况,避免被明显低价误导,被虚假折扣迷惑。对于商家先涨价后降价等行为,可积极向平台和工商等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工作人员提醒,为避免纠纷,保护自己的权益,消费者在网购时一定要索取并保存好购物凭证以及各种购物聊天记录,作为维权证据。一旦发生消费问题,可及时联系购物网店进行处理,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先申请退款,然后向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投诉。如纠纷依然不能解决,可以向12315投诉或通过消协组织电商消费维权直通车解决,也可以通过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 牛思明

关于企业家队伍人才库信息采集的通知
彭清华前往眉山市、乐山市调研
[食药监局]市食药检研院传达学习2018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
扬州评话少年站上全国大舞台为艺校曲艺表演班学生
资阳首个地面三层结构停车场下半年开工
“双11”刚刚过去 “双12”硝烟再起
平果:贫困村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
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小岭特长隧道左线顺利贯通
扬剧艺术家汪琴昨收“徒孙” 85后海归把扬剧唱给外国人听
拼出项目推进的“日照速度”
德国客人在这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柴桑区狮子镇中心小学举行“希望乡村”公益图书馆开馆仪式
中国银联:超九成电信诈骗源于个人信息泄露
【两会之声】郭国兵代表:放大优质先进产能优势
“玩主”于谦 要干掉无趣
蓬溪县城管局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全国摄影艺术展走进丰南
永杭高速A3标段黄潭河大桥计划10月中旬完成
聊城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召开
天津海关积极创新海关融资租赁飞机跨关区联动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