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电站华丽蜕变 激励大家求实奋进

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如今成为党员教育基地,讲述新时期甘竹滩的顺德精神 
“这里就是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当年上万名党员群众在这合力建发电站,历时3年零4个月,建起全国第一座微水头发电站。”每当有团体到发电站参观学习时,作为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党支部书记、站长的廖冠明总会热情地向大家讲解发电站的兴建过程,重温老一辈党员群众的艰苦奋斗历程。
40多年前,在当时顺德县委的带领下,顺德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集全县之力建起了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成功把“食人滩”变成了“幸福滩”。如今,虽然发电站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这背后折射出顺德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力和党员干部积极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对顺德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已“退役”的发电站也有了崭新的身份——顺德党员教育基地,继续讲述着新时期甘竹滩的顺德精神。
老一辈挥洒青春与激情 
走进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一座座土黄色的建筑,朗朗上口的建设口号,让人不禁回想起纪录片里那众人齐齐边呐喊边开工的情景。“当时工程期间,作为年轻人的我们来到这里看到建设的场面真的很震撼,特别是在爆石清渣那段时间。”每每回忆起当年发电站建设时的情景,作为见证者的邓志访仍然难掩激动。
1971年1月1日,21岁的邓志访来到甘竹滩参加发电站开工的誓师大会,从电站的一名普通民工到站长,邓志访在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一干就是40年,这里见证了他的青春与激情。
同样曾是发电站书记兼站长的卢伦辉则是在1972年3月被征集,当时作为龙江水利会一员的他被调派到甘竹滩支援发电站建设,负责发电机组的安装。对于当年参与发电站建设的点滴,卢伦辉依然历历在目。“当时第二期工程的抽水工程由我负责,由于整个抽水工程渗漏比较大,水经过石缝流出来,所以泵水相当困难。但当时没有一个人怕苦怕难,大家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想方设法一起完成了任务。”
曾任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团总支副书记的曾剑锋介绍,当时甘竹滩发电站的建设可谓“大会战”,最高峰时有上万名党员群众参与建设,“有时为赶进度,党员干部带着头,起早贪黑地干,群众也不怕苦、不怕累地参与其中,大家为着统一目标而奋斗。
正是有当时顺德党员群众这种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精神,才有了全国第一个微水头发电站的诞生。投产后的发电站不但为整个顺德的工农业发展和居民用电贡献了巨大力量,还具备防洪、通航、排沙等作用,1978年更获得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特别嘉奖。
值得一提的是,从发电站的整个建设过程,到发电站停运的几十年间,没发生过一次重大的安全事故。“这是我们作为发电站一员引以为豪的。”龙江镇左滩村老党员胡文添说,在电站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每做一件事,即使是很小的一个工序,都是上下齐参与,大家团结在一起配合完成的,党的坚强领导和党的群众路线在这当中发挥了坚定的作用。
新时代“科技顺德”创新精神在这里弘扬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西江水流量的影响,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发电量越来越达不到顺德用电需求,2009年,发电站正式停产。今日,甘竹滩树木葱茏,绿柳成荫,发电站的拦河厂房坐落其中,横跨南北,成为了甘竹滩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在去年7月,已经“退役”的甘竹滩洪潮发电站荣获一个崭新的身份,那就是顺德第12个党员教育基地。
自基地正式成立以来,已经有数十批党支部、团体前来学习,大家通过观看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纪录片,重温发电站兴建过程、工作流程,听老一辈革命同志叙述当年的艰辛,实地参观发电站的堤坝、发电机房,深刻体会着顺德党员群众“爱岗敬业、求实奋进、敢为天下先”的理想信念。
昨日,龙江镇党政领导班子就到甘竹滩党员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甘竹滩体现的精神在龙江现阶段发展当中仍有指导性意义。”龙江镇党委书记梁伟沛表示,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建设中所展现的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精神也是下阶段龙江发展的精神支柱和鼓舞力量,希望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镇党员,发扬老一辈党员的这种精神,为龙江发展作出新贡献,开创新时代的甘竹滩精神。
曾剑锋认为,甘竹滩洪潮发电站过去的成果到现在仍然有它的价值所在,作为党员教育基地,无论是对党员的教育还是普通民众的教育,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能把从这折射出的攻坚克难、创新精神继续弘扬。“未来很希望后一辈人,特别是年轻的创业者,都为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持续发挥它应有的历史作用而做出贡献。”
据了解,接下来,龙江将以左滩为切入点,整合周边乡村、基塘、水域等资源,打造龙江南部以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文化体验为主题的里海旅游文化区。其中,在项目的推动过程中就包括对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的维护和翻新。龙江镇党委书记梁伟沛表示,未来将全力保护和活化这座寄托着顺德人精神的工业建筑,使其能够结合乡村振兴和党建教育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珠江商报记者 何蕴瑶
评论
寻“味”顺德,甘竹滩精神今安在? 
梁新平 
顺德美食声名远播,食过返寻味,纷纷再来寻。闻香识顺德,有美食的地方,就有“顺德味道”。比如,很多人包括笔者在内的“外来老佛山”以及年轻一辈的顺德人,认识甘竹滩大概也都是从食海鲜(河鲜)开始的。 
可怕的顺德人,缘何可怕?相信绝大多数新顺德人乃至不少对顺德略知一二的各方人士,或多或少能够说出点其中的“子丑寅卯”来。即便如此,其实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未必真正读懂了顺德人,未必真正读懂了不同时代一以贯之的顺德精神。 
日前,由《珠江商报》等媒体开始以专栏重点推出的专题系列新闻报道,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甘竹滩,不一样的顺德。让我们扪心自问:甘竹滩精神、顺德精神,昔在、今在、永在? 
甘竹滩是广州经顺德通往江门、肇庆和广西梧州等地的一条重要航道,滩口上下落差虽然仅仅1米左右,但水流湍急、暗礁林立。甘竹滩水电站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物资条件与技术设备相当差、技术难度非常大等困难的前提下,顺德人“自己设计、自筹资金、自造设备、自己安装、自己施工”,硬是将险滩变为通途、水害化为水利而建成的全国发电水头最低的潮水发电站,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特别嘉奖。 
47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今非昔比,往事如风,还能吹动多少人的心? 
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在其专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 “克罗齐命题”。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去加深认识理解?应该如何结合当下的现实去作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47年前发生在顺德的“蚂蚁啃骨头、万人会战甘竹滩,誓把吃人滩变成幸福滩”的这段光辉历史故事,如果不是今天被重新挖掘报道出来,它或许就会永远被尘封于陈旧的档案资料里头,片段或全面淡出于我们的视野与思维当中。即便今天通过口述历史以及各级各类媒体的编织演绎,让这些壮美的历史画卷穿越时空与我们邂逅,又究竟还能产生多大的冲击波?这,当属“克罗齐命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笔者认为,关于这个著名的重大命题与上面的几个设问,顺德已经通过诸多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改革开放40年来一份份“顺德成绩单”就是最强有力的例证!我更相信,新时代新征程,顺德一定会、一定能干出新气象新作为! 
毋庸置疑,改革步入“深水区”,前进途中会有更多的“甘竹滩”。而且,这些“甘竹滩”的滩口上下“落差”也往往更大,触及利益面会更广,触及灵魂处会更深。比如,作为顺德“头号工程”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又比如建设“五个顺德”之一的“科技顺德”,如此等等,莫不都是一块块异常难啃的“硬骨头”。这跟当年“蚂蚁啃骨头、万人会战甘竹滩”的壮举既是何等相似又是怎样的不同?! 
甘竹滩,不仅仅是一处险滩,而且还是一股力量的激流;甘竹滩发电站,不仅仅是一个电站,而且还是一座精神的丰碑;甘竹滩精神,不仅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还需要。甘竹滩,不仅仅有“清明虾”等美食,而且还有这些更加宝贵的精神;寻“味”顺德,不仅仅是要找寻这些美食的味道,更应该找寻顺德历史记忆及未来追求的“精神味道”。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望西江甘竹滩,遥想顺德新未来。 

男高音歌唱家林希教授到宁德市进行声乐讲座
环保税将迎首个征期我市已识别认定环保纳税人1014户
鹤城丁笛故事多!
天鹅湖周边180栋建筑将“亮起来”
南师大镇江创新发展研究院召开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昔日电站华丽蜕变 激励大家求实奋进
山区片各镇文联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会议在我镇召开
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发布我市首批“最多跑一次” 公证事项
李智远:坚持以城市经济促进三大经济崛起
古都灯会进入尾声 门票下调至20元
在三明举行的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羽毛球总决赛圆满落幕!奖项名次全名单在这里!
钦州新区供电局整治树障隐患 确保线路稳定运行
阅读净化心灵 书香提升素养
我市举行交办案件办理和整改工作推进会
海口美兰区多举措恢复蔬菜生产 完成42%蔬菜恢复种植任务
内江地税专题学习十九届二中全会和十九届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
让脱贫档案“共享记忆
深入查摆问题营造新风正气
四川:严守生态红线 腾笼换鸟高质量发展
铁西区投放三千个毒鼠盒 提醒广大居民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