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的主要依据,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力量之一。而要想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应该从娃娃抓起,从下一代抓起,因此,学校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阵地,因为学校教育承接着孩子的未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任重道远。
教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的传播工具。学生接触最多的莫过于教科书,它不仅是学生快速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重要渠道,而且还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它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有力的助手。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教育部明确规定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学校应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在语文、历史、政治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深挖学校文化底蕴,将学校的光荣历史和发展成就,以及校友们的先进事迹进行整理编入校本教材,积极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受学校独特魅力,激励学生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图强。
教师是中华传统文化有利的传播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先行。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栽培。老师是历来被称为“先生”的,先生传道、授业、解惑,垂范世人,薪火传承,照亮一方山河。教师的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事关他人前途和家国命运的神圣事业。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立己达人,不断丰富乃至超越“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内涵。一个合格的教师要在立己达人的螺旋上升中,逐渐成长为学生乃至世人行事的榜样,用自己良好的品格和风范为学生树立典范,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把学生塑造成有中国情怀、中国精神、中国信仰的一代新人。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学校不断探索新路子,深度发掘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学校教育与传统文化同呼吸,共命运,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强国梦。
(作者单位:衡水卫生学校)
让与争一闪念,畅与堵一瞬间
【法制办】参观红色基地 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关建勋到阳煤集团调研时强调:营造“六最”环境 推进深度融合 共促转型发展
湖北省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
武夷大酒店装修工程项目喜获福建省“闽江杯”优质专业工程奖
孟志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任重道远
【晋城报网互动】“惠及晋城全区域人民的大动作!”
滦县农牧局开展森林防火督导检查
孟津县审计局召开“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敲开现代果业大门
丰南区领导入户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
集中整治共享单车
凤凰街人大助推精准扶贫
兑现“真金白银” 福安法院集中发放执行款2100万元
禅城发布“区块链+产业”应用项目
2017年1-11月份 聊城住房公积金缴存额达24.98亿元
衡祁路一路边石雕作坊占道经营被投诉
黄梅国际育才老师创新教学“让学生爱上课堂”
九江三中全体党员教师参观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馆
市人防办领导深入岳西群山腹地落实帮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