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扶起”脑瘫爱子,她用15年诠释母爱

沙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安静的康复理疗室里只有一对母子,跟着妈妈的节拍声,看上去肢体不便的男孩将双脚固定在康复器材上,重复地拉伸腰肢。
母子二人在理疗室
这名男孩叫小昊(化名),而旁边则是耐心帮助他康复的母亲廖洁容。15年前,刚刚出生的小昊被诊断为小儿脑性瘫,属肢体重度残疾二级。他无法与人正常沟通,还一度被视为“植物人”,面临生命危险。幸好母亲廖洁容没有放弃,将儿子的生命紧揽在怀中,如今小昊通过治疗慢慢有了好转。2015年天河区授予廖洁容“天河好人”的称号。
24×5000小时的陪伴,母亲分秒不离爱子
天河区左竹园社区里,顺着一条曲折狭窄的小巷子走到尽头,一幢老旧的三层民房便是小昊一家人的住处。社工志愿者告诉记者,平日里很少能见到两母子,廖洁容一大早就要带着孩子做康复,而且还要陪护他上学,而父亲莫国强是公交车司机,同样早出晚归,用自己三千多元的工资勉强撑起家庭。
“不少人都觉得我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廖洁容对记者说。为了给儿子治疗,她放弃了自己经营的小生意,15年,5000多天,不分日夜照顾小昊的的日常生活。
回忆儿子刚出生那几年,光是喂奶就让廖洁容满头大汗,由于身体僵硬,廖洁容抱不住小昊。“吐出来的比吃进去的多。”
小昊双手无法抓物,双脚不能行走,随之而来还有吞咽、交流困难。洗澡、穿衣、上厕所这些普通事,对于廖洁容和儿子来说都是挑战。
比起生理上的挑战,更困难的是心理。过去外出理疗,廖洁容心里都很不舒服,“感觉路人的眼神都扎人”。
沙河医院的一位老医生为小昊医治了五年,每当廖洁容母子出现,他都会对排队的人群说:“让他们先看(病),妈妈不容易。”“时间一久,加上好心人的理解,我感觉没什么好怕的。他是我的儿子,我无怨无悔。”相比于一般的少儿脑性瘫痪患者,小昊的恢复情况已经算顺利了。“我无论去哪里,都要带着他一起。”眼光每逢与儿子交汇,廖洁容都异常坚定。
廖洁容获得“天河好人”称号
凭努力成功升学,未来立志做文员
现在小昊已经成长为一个160左右的小伙子,虽然他的腿部力量还不足以支撑他站立行走,坐的时间长了也会不自觉地歪斜,不过他的精神状态很好。在长期坚持康复理疗下,小昊的肢体避免了僵化,他还能灵活的用手指操纵手机,微信玩得比妈妈还流利。“我会和微信好友聊天,还会发朋友圈和点赞。”他笑着说。
“理疗室的医生都是看着小昊长大,孩子精神状态没有因为患病而消沉,真的很欣慰。”理疗室的医生说道。
小昊在学习上付出了比常人更多努力,“正常的小孩教一遍就会了,但他要学上10遍,20遍,甚至更多。”
在学校里他最喜欢的科目是语文,不过令他头疼的是:由于肢体不便,800字的作文他需要花3小时来写。在廖洁容眼里,小昊对语文有一股“倔劲儿”。“只要老师布置的作业里有作文,他就必须写完才睡,一般要写到晚上十一点以后才休息,”廖洁容说,“虽然慢但是很认真。”
学习之余,小昊喜欢在报纸上读新闻。“阅读能够帮助他思考,锻炼脑部也是康复的一部分。”
目前小昊考上了一家特殊教育职高,今年9月3日已经入学,主修文员专业。他所在的班级也只有他成功升学。“直到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才知道他原来有这样的志向。”廖洁容说道,“我想让他在学校多呆几年,比只在家康复更好。”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文员,小昊还练习了如何用电脑打字,现在他能完整地制作出幻灯片和表格。
每天邻里街坊都能看见,廖洁容骑着自行车,后面坐着小昊。也许在她自己看来,这么多年对小昊的照顾已成习惯,但是在旁人看来,这已经是最美的坚持。过去十五年,这位普通的妈妈用不寻常的毅力,诠释了一位母亲的责任。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 侯翔宇

锥心之痛!3岁小娃中秋前走失 魂牵梦绕!16载苦寻一家人圆梦中秋
选派干部牵线搭桥 优质农产直通市场
林州市企业再次获评“中国建筑业成长性200强企业”称号
让我为您照张相——黄山市红十字会开展“守望夕阳”志愿服务活动
高升乡村民喜领入股分红款
重新“扶起”脑瘫爱子,她用15年诠释母爱
男子谎称采购器材 诈骗女友同学二十万后玩消失
新集镇开展自查自纠认真落实党建督查工作
湖滨东路与仙岳路交叉口发生交通事故 两人被卷入车底受伤
胡湘之调度莲株高速(醴陵段)项目建设
青龙财政收入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紧攻坚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晋城市加强工业企业环境监管
仙女“亲到”啤酒节 高颜值成风景线
时代大道萧山段2020年底前通车 未来将牵手杭州“中环”
重庆市6所中小学喜获“2017年度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行李箱失而复得 全因细心车长在书内发现一张快递单
奥运冠军创业入驻昌平众创空间
关于购房奖励补贴政策相关事项的公告
睢宁县以“比学赶超”精气神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安市委统战部开展禁毒学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