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韶霞
在泽州县巴公二村岳雷斌剪纸工艺部,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别样的世界:《九龙图》、《富贵牡丹》、《西施浣纱》、《八仙过海》……一幅幅剪纸作品,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谁能知道创作这些作品的是一个38岁的残疾小伙。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就这样承载着岳雷斌的梦想。一个春意盎然的上午,记者聆听了岳雷斌与剪纸的故事。
岳雷斌沉浸在剪纸的世界,享受着剪纸的快乐。 吴韶霞 摄
a 受母亲影响,12岁开始学剪纸
岳雷斌今年38岁,泽州县巴公二村人。1岁时,他患上了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导致身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更让记者惊讶的是,他的手因病导致变形,而且一直颤抖。“刚开始我们也不敢相信,这双手能剪出剪纸来。”由于岳雷斌沟通能力因病受限,与他的交谈,只能由其父亲代劳。
据岳雷斌父亲介绍,小时候岳雷斌发现自己与别的孩子不同,看到别人在大街上蹦蹦跳跳、上学放学,而自己只能坐在小车里,他哭过闹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岳雷斌慢慢懂事了,他暗下决心也要给自己找一条出路。
岳雷斌的母亲会剪些花花草草和一些简单的小动物,他看到母亲手拿纸张和剪刀,一会儿剪朵小梅花,一会儿剪朵小菊花,一会儿又剪一个胖娃娃,一把剪刀几张纸就能剪出那样好看的纸花,从小耳濡目染,激发了他对剪纸的浓厚兴趣。12岁那年的一天,他看到母亲又在摆弄剪刀和纸张,便主动提出想试一下。让岳雷斌父母惊讶的是,岳雷斌第一次拿剪刀,就剪得像模像样。那一刻,岳雷斌的父母高兴了,但同时他们也哭了,因为他们知道,孩子是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孩子也想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生活。
慢慢地,从母亲手中学习剪纸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岳雷斌的需要。直到2007年,听别人说电脑上有很多剪纸图案,岳雷斌就向父亲提出想要一台电脑,父亲特别支持,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一台电脑。因为没上过学,刚买上不会用,看到别人一有空,岳雷斌就谦虚地请教,姐姐、外甥都成了他的老师。
从开机关机到简单地用拼音打字,再到上网建qq号,岳雷斌不厌其烦,一遍学不会学两遍,两遍学不会学三遍,如今他熟练掌握上网的基本技能,并加入了很多剪纸的qq群,和全国各地的剪纸爱好者交流学习。“以前他剪纸就觉得剪得像就行,但慢慢地他知道了剪纸原来是一门艺术,不仅有更好的剪纸方法,还有怎么构图。”岳雷斌的父亲说,构图知识就是他通过网上学到的。
2015年,岳雷斌有了手机有了微信,与外界的联系更方便了,他常将自己的剪纸心得在网上与大家分享。
很多人都被岳雷斌乐观、坚强的精神所感动,一些剪纸爱好者会给他邮寄剪纸书籍、纸张。很多微友也纷纷留言鼓励他,让他感受到无比的温暖,也增强了他的信心。
b 剪纸20多年,用坏了20多把剪刀
剪纸是一项技术活,剪重了会剪成豁口,整叠纸就会报废;剪纸也是一个细致活,有许多细发如丝的线条,对一个会剪纸的正常人来说都不是易事,对双手颤抖、身体严重残疾的岳雷斌来说,要付出多少心血,可想而知。
刚开始,为了练习手的力度,岳雷斌的父亲把家里保存的老唱片拿出来让他剪。“剪这种唱片虽然能练他的手劲,但是很硬,几天下来,硌得孩子的手起了厚厚的老茧。”更让他父母心疼的是,岳雷斌拿剪刀拿不稳,稍不注意,就会豁自己一个大口子。看着岳雷斌伤痕累累的手,母亲只能偷偷地抹眼泪。
“因为孩子没上过学,我从最简单常用的字入手,这样既让他学了字,又练习了剪纸。”岳雷斌母亲边跟记者聊天,边慈祥地看着正在剪纸的儿子。记者注意到,每剪一刀岳雷斌看起来都很吃力,手中的剪刀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闪亮的光泽,但他很享受的表情,不禁让人为他的勇气和毅力感动、佩服。
岳雷斌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条件一般,懂事的岳雷斌练习剪纸时,从不用父母给他买的专用纸,而是收集一些废纸箱、废报纸,一剪就是一天,剪破了多少次手指,流了多少血,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剪刀秃了,父亲给磨,实在不能用了,给他换新的,20多年来,光剪刀就用坏了20多把。
完成一幅作品,岳雷斌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为了静心创作,他经常是晚上剪纸。一幅小作品,别人可能半个小时就能完成,但他也许就要两个小时。“有时手一抖,可能就把里边的线条剪断了,没办法,又得重新剪。”岳雷斌的父亲指着一幅《九龙图》告诉记者,看这九条龙有的吐火,有的喷水,形态各异,这幅作品足足花了他一个月的时间,为了完成这件作品,每天晚上岳雷斌都要剪到凌晨两三点。听着父亲说他,坐在一旁的岳雷斌憨憨地笑了。
就这样,从最初简单的“喜”字、“福”字,到现在的《松竹梅兰》、《牡丹团花》以及人物造型,多年来,岳雷斌吃了不少苦,但骨子里的那份执著,让剪纸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一把剪刀,一个人物、一株花草、一组动物,甚至是当地的风俗民情和民谣故事,岳雷斌发挥奇思妙想,都能用一双“巧手”让人和物活灵活现。
c 成立剪纸工艺部,用双手实现人生梦想
虽然常年在轮椅上行动不便,但岳雷斌的创作热情却没有被磨灭。
一张《母爱》的剪纸作品引起了记者注意,一位面容和蔼的母亲一双手做出爱心的形状,中间捧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这是送给我妈的。”从岳雷斌咿咿呀呀的发音中,这次记者听明白了他的话。原来这副作品是去年母亲节,他专门给他的母亲剪的。
岳雷斌是一个很用心的人,每次坐着轮椅外出,他都会观察街上变化,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他回来就会剪发芽的树枝、盛开的花朵。秋天,他会剪出农民丰收的场景。而且他会结合时代特点剪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一位戴口罩医生,指导大家如何进行消毒、通风、打药,这组剪纸别具一格,是非典时期,岳雷斌为宣传抗击非典创作的;晋城煤的储存量大,他创作出《煤的传说》……这些作品不仅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也流露出他对生活的感恩。
20多年来,岳雷斌剪出200多幅(组)作品,并获了不少奖。今年正月十五,他的150幅作品在泽州县西黄石村进行展览,受到游客广泛关注。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市县展出,屡屡获奖。《和和美美》、《寿蝶》、《孔雀戏丹》、《五福捧寿》等作品先后获得2004年晋城市元宵节农民书画展一等奖、2010巴公镇书画工艺品展一等奖、2015年晋城市第二届农民美术书法作品展优秀奖。其中《梅兰合一图》在2015年“中国梦·民族情·欢乐中国年”艺术大展《晋之梦——山西民间剪纸精品展》中,获得“山花杯”山西剪纸精品奖优秀奖,作品《旗袍》在2017年“潼关杯”全国剪纸邀请大赛中荣获铜奖。剪纸带给岳雷斌信心和快乐。现在,剪纸对他来说,就是他生命的全部。“虽说我是个残疾人,但我想靠双手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岳雷斌经常和父亲说起这句话,并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
2002年,岳雷斌在父母在村里开的店里也挂上了自己的牌子“岳雷斌剪纸工艺部”。白天,岳雷斌在店里看店,晚上则一个人静静地剪纸。在岳雷斌的剪纸工艺部,记者注意到,一个不大的门面,墙上甚至门上、电脑上都贴满了岳雷斌的剪纸作品。憨态可掬的娃娃、惟妙惟肖的蝴蝶、雍容华贵的仕女、造型别致的戏剧人物、寓意深刻的故事传说……如同变魔术一样,展现在平淡无奇的红纸上,让人领略到剪纸的神奇魅力。
如今,岳雷斌已成了村里的“名人”,来找他剪纸的人络绎不绝,甚至一些外村人家里有孩子结婚、老人做寿用的双喜字、寿字和窗花,他都可以按大伙的要求剪出来。虽然大多时候他并不和大家收钱,但每次看到大家满意开心的笑容,他就有种自豪感,觉得自己做了件有意义的事。
因为剪纸,岳雷斌收获了自信和朋友,谈及以后,他说,他还会继续剪下去,通过自己的剪纸手艺让父母生活得更好,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朱汉东调研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黄岩区】黄岩水利项目获史上单笔最高补助金额
台湾弘辉集团总裁来宜考察
北海打响哈密瓜品牌
常德老西门招牌灯光太亮 附近居民睡不着
【封面人物】岳雷斌:轮椅上剪出别样人生
建平县法院重拳出击严打拒执犯罪成效凸显
2018年上海市环卫保洁企业行业“大师杯”优秀工匠、优秀劳模工作室评选擂台赛顺利举办
省政协副主席吴晶在衢开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专项督察
濉溪县四铺镇“讲严立善新”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和“双严双强”活动接受督查
漳州首个村级方志书屋落地平和
邮储银行临泉县支行发放农机贷款
全市农贸市场规范管理工作交流会在天全县召开
王启荣到党建、扶贫联系点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提升窗口行业文明创建水平
十七部门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
睢县纪委监察委 实行信访举报问题交办机制
市政协召开十三届八次主席会议 郝占敏主持并讲话
用创意设计让博物馆和老字号活起来
市委常委、副市长白云一行检查指导九龙水库枢纽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