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网记者 阮晓宁
“自从村里建起了养殖场,我和爱人在里面做工每个月一个人就能有2000~3000元的收入,去年11月我们家脱贫了!”1月30日,“新时代•新梦想”——广西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来到百色市田阳县五村镇桥马村,村民韦少国和记者们说道。
韦少国告诉记者,他回到村里“上班”已经两年了,脱贫前全家就靠自己一个人在县城务工,妻子在家务农兼照顾年迈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扣去租房吃饭等生活费,他一年的收入也不过3000多元。回来后,他和爱人到村里的蛋鸡养殖场工作,每个月都能领工资。现在,村里又建起了肉鸽养殖场,爱人已经参加培训一个月,夫妻俩打算认养一批肉鸽。为拓宽增收渠道,他还新种了5亩蜜柚,挂果后又是家里的一笔长期稳定的收入。
在田阳县五村镇桥马村,像韦少国这样通过在家门口“上班”实现脱贫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图为村民在蛋鸡养殖场内务工。(图片由曾广明提供)
据桥马村第一书记曾广明介绍,桥马村和桥马片区有着光热条件好和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优势。因此,该村利用以上优势,将见效快的生态养殖作为发展片区产业的首选,引进2家养羊企业、2家养猪企业、1家养蛋鸡企业到片区发展生态养殖,同时使用村集体350万元资金建设起鸽舍发展肉鸽养殖以及桥马村村民合作社与公司合作建设食用菌种基地,通过企业付租金,村民在养鸽场务工的形式,解决村民短期内的收入问题。与此同时,该村大力发展长期见效的种植业,在片区推广牧草、芒果、脐橙、三红蜜柚的种植,贫困户通过参与养殖、种植、入股分红、务工、出售牧草等方式,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此外,该村还利用企业资金和田阳县的补贴资金建了2座光伏电站,发电收入用于贫困户分红。
桥马村第一书记曾广明向采访团介绍桥马村扶贫产业发展情况。
曾广明告诉记者,以上项目被称为“三合一”项目,是桥马村扶贫方式的一个创新,同时解决了贫困户家门口务工难、村集体经济发展难、企业发展扩张难的三大问题。他以肉鸽养殖场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肉鸽养殖场每年可饲养种鸽2万对,年出栏肉鸽36万羽,年产值达450万元,只要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养殖,一对夫妻靠养鸽一年的收入就可达9万到10万元。在桥马村,哪怕是因病致贫或家中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每年也能享受2500元的光伏收入,依靠低保和光伏电站分红收入就已足够使他们脱贫。
图为桥马村村民屋顶上的光伏板成了本地独特的风景。(图片由曾广明提供)
据了解,桥马村是“十三五”一类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1.9亩,村民原来以种植玉米为生。由于地处山区,石漠化严重难以发展,该村全面开展“产业富民”活动以来,扶贫成果喜人,2017年村集体收入5.83万元,贫困人口减少至11户3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47%。
贫困户喜领分红金。(图片由曾广明提供)
在百色,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每个月领工资的不只是韦少国。在右江区四塘镇富联村常年蔬菜种植示范片里,正值西葫芦丰收季,50岁的黄信清正和村民们在地里帮老板采摘西葫芦。“我们都是富联村凑冻屯的村民,在这里做工时间很灵活,老板按小时支付工资,一天做8个小时左右,一个月就能有2000~3000元的收入,比出去打工划算多了。”黄信清和记者说道。
富联村凑冻屯的村民在地里采摘西葫芦。
记者了解到,右江区四塘镇富联村常年蔬菜种植示范片位于四塘镇富联村凑冻屯,该示范片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种植,现栽培辣椒、包心菜、毛节瓜、茄子及绿叶蔬菜等120多亩。示范片主要通过运用最新蔬菜种植成果,推广高产高效无公害蔬菜栽培、蔬菜工厂化育苗、蔬菜塑料大棚、蔬菜喷灌和膜下滴灌、蔬菜配肥等高新技术。该示范片目前除了种植西葫芦,还种植有58亩辣椒,预计亩产4000斤,按当前市场价计算,预计收入20多万元。
长势喜人的西葫芦。
为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基地负责人黄有力带动14户贫困户到该基地务工,管理蔬菜种植,每天务工8小时,人工按小时支付。有了黄有力的帮助,贫困户生活有了目标,有了方向,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张维国在市委市政府武当山旅游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会上强调开新局 促大兴 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全面提升
沈阳开通直达洛杉矶航线 加速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
固镇县城管执法局多措并举助力春季大气污染防治
庆云:让戒毒康复人员重拾生活信心
宜秀区举办2018年安全生产主体培训班
家门口就能“上班”领工资 贫困户脱贫信心更足了
具体政策未见 "综艺限薪"难免遭遇执行难
80后小伙拉着“房车”旅行 沿着大运河行走1700多公里
佳木斯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动员暨试点培训会议在同江市召开
唐山十中2018年新年歌舞音乐会在唐山大剧院举行
鹤壁广场文化艺术节6月起陆续上演
现场教学强本领 科技培训增信心
中央财政50.9亿支持耕地轮作休耕试点
市文广新局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
石龙女子手机放外套口袋“咻”一下“飞”走了!天眼把这一幕拍得清清楚楚
2018长春国际马拉松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
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
2018年湖北省科技活动周在武汉植物园启动
我市24名教师 被推荐为省中小学 特级教师候选人
项目建设不放假精准扶贫“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