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功夫小子国外武艺见闻录

在英国求学的汪胜杰
2017年7月夏,汪胜杰由上海经法兰克福至曼彻斯特,前往英国最古老、最负盛名的班戈大学求学。
汪胜杰谁呢?杭州一位大学生,也是一位多项国际武术及跆拳道、散打的冠军。
汪胜杰的证书     此去国外求学,汪胜杰还给自己了一项重要任务,学习世界各种武术流派,以磨砺自身对武术理解。
到校完成注册手续后,汪胜杰便想着恢复训练。他先拜托英国跆拳道队的学姐寻找合适的跆拳道馆,开始了功夫探索之旅。
汪胜杰第一个去的是一个名为“糸东流”的空手道馆。
拳手教的也不错,有腿法拳法训练,有实战,有型(空手道套路称为型)。
汪胜杰在和英国国家散打队教练对攻
汪胜杰虽然对空手道并没有那么感兴趣,但他很佩服极真的大山倍达,加之早期的跆拳道也有空手道的影子,所以对其特点有所了解。
在国内,汪胜杰了解比较多的是松涛流和极真,松涛较为流行,似乎在国内是主流,实战时拳不可击头,好像还不能发力,有点像切磋传统散手,点到为止的感觉。极真比较刚硬,少有的可硬打硬拼的空手道。据说早期无护具实战,肉身强悍。
出国前,杭州西湖边练功的汪胜杰      相比较散打来说,空手道的规则较多,但是对内涵结合比较好。实战空手道打法比较硬,移动较弱。
汪胜杰先进行一些腿法拳法练习,感觉是一些比较传统的空手道打法,特别强调大弓步前手拳之类的进攻方式。他不太习惯空手道打法:“总感觉大弓步打法移动削弱,不适合我。”
不过,糸东流对移动的重视让他惊讶,这种移动可能远超其他空手道流派,但汪胜杰依然认为还有欠缺。
开始实战,问清楚规则以后,汪胜杰第一轮和学员实战,对手为黑带学员,打的不是很流畅,汪胜杰就发挥前腿的控制技术,散打混合跆拳道,圈外踹人,圈内打人。
可能实战经验比较少,汪胜杰的对手第一局没怎么有机会出手。
第二局和四段师范实战,师范是一个四十岁左右英国男子,和汪胜杰身高相仿,师范的实战经验就比较丰富,单一的控制无法生效,他拦腿近身速度极快。
汪胜杰充分利用移动走位来打,不过空手道的身形很稳,汪胜杰做假动作也很难抓到破绽,后来他踢了一些空手道不常见的腿法,诸如后摆后踢,二段鞭腿,侥幸得分。
第三局又和一名黑带学员打,对手是一名年纪较大的英国大叔,挺和蔼的,打之前还让汪胜杰别踢他脸,因为他“i love my face”。
不过一开打,情形就不一样了,对手动作老道,汪胜杰就发挥跆拳道的腿速,再加上凭借年轻不怕体力消耗,硬拼两分钟,全程起腿。表面平局,但盛胜杰心里有数。
之后,观看了糸东流的型,感觉他们打的挺有特色的,松涛的空手道打的感觉是气势,是意志,糸东不只有空手道的那种气势,更有一种灵动,他们的擒拿手特别松活,但又有韧性,有一种错觉,这像是多年前带着斗笠的白衣日本僧侣的武功。
后来查明,糸东确实还曾经和中国南少林武术有关。
获英国全国太极锦标赛亚军
这是汪胜杰去的第一个馆,他不是一个好斗的人,他也不是去踢馆的,他带着虔诚的心态去学习世界各种武术流派,以磨砺自身对武术理解,以及加快融合自己的各种武术。
第二周逛街时,恰巧碰到一个拳击馆,不仅有兴趣班还培养拳手,看了看训练的场地器械,都还满意,就在那里打了一段时间拳击。其实拳击馆的质量,不在于场地,而在于教练水平。
拳击馆是两兄弟开的,哥哥是主练健美,弟弟jamie打过拳赛不少,腰带奖牌挺多。
“说实话我是对奖牌不感冒的,谁知道这里面的含金量,光看一个名字连是商业性比赛还是锦标赛都不知道。”
“不过我看了jamie比赛的视频,打的算是灵活有度,最关键是从容,不是那种刚猛硬抗的欧美类型,很合我类型。”
亚洲人刚猛对拼身体会比较吃亏,欧美人的力量耐力都优于亚洲人。哥哥带他们训练的是boxing for fit的课程,主要就是运动运动减减脂肪。
一系列动作循环做,强度比较大,一般是两分钟跳绳,间隔三十秒再去做投球,做速度求,打沙袋,翻轮胎,拖轮胎,捶轮胎,摔假人等。
不会细究动作,但是要求两分钟的强度够大,说实话这种训练我和本地的拳手差距就比较大了,或许第一个两分钟,我打沙袋的力量速度频率还只是稍弱于他们,那名几个动作以后再一次打沙袋,我的质量远低于他们。
“欧洲人的力量比我们强,不可怕,关键是他们的体力体现在他们在劳累的时候仍然可以力量速度不弱地完成击打,不过,后来有一次折返跑再打拳的训练中,我发现我远远领先他们,可能这是一种战斗意识导致的系统最优化体力分配方案,他们的体力最主要用来保证击打速度和力量,我的体力倾向于保证移动和动作连接上,这一点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亚洲人都有这个倾向。”
jamie的课是拳击技术的课,有各种拳击技术和实战,有一个是两个人要把前脚踏进圈里打实战,意图是两个人无法拉开距离的时候靠身法来躲闪反击。
有一次,汪胜杰抽到和一个三四十岁的女生打,他不好意思下重手,结果马上还被吃了对方两个勾拳。
在和老外的对抗中,汪胜杰总体感觉是对方进攻意识都很强,打的很激烈。“力量上我比不过他们,不过也没有被ko过,也没有输过。”
两月下来,汪胜杰汗水、酸痛并学习着。
“老外都比较好斗,所以拳击对他们是一项很常见的运动,how can you don’t love it,他们不惧于ko的精神让我感叹,不过我身为亚洲人,并没有那种身体素质,依旧得小心保护自己。”
jamie的教学比较专业,盛杰受益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两兄弟的性格都很有趣,哥哥很英式绅士,喜欢wink,弟弟性格随和,虽然经常抱怨会说damn或者fucking weather,但是并不会经常说脏话,在拳手里能有这样的修养的也已经很好了。
彼时,学姐推荐了盛杰去manchester ace跆拳道馆,负责人叫brian green。
第一天去时感觉自己信心满满,但去了以后发现,差距挺大。
英国队是世界跆拳道强队,率先独树一帜发展新式打法,前腿技术特别厉害。而中国队更传统一些,虽然也打控腿,但是更多的是打反应,打组合。训练比较轻松,热身,拉韧带,活动,然后一起对练,踢靶,穿护具实战。
第一天没有和太厉害的人打,感觉很轻松,但是brian green发现了盛杰的技术缺点。
如果说以前的打法像是拿着两把单刀,看好距离就一顿组合乱砍,而英国人的打法是手拿长枪加短刀,冷静而又有利的试探,出击,刺,刺,刺,打。
之后几次训练,盛杰开始和他差不多体重的对手打,英国的运动员身体素质都挺好,恰到好处的壮,刚开始的时候很有挫败感,怎么打都打不赢,还经常被侧踹踹飞,有时候还要很小心不被爆头ko,全凭那一口气支撑,硬是一场场实战打下来。
由于大家都是重量级,有时候还不穿护具,回家以后经常发现满身淤青。
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帮人全都是运动员,有的是从英国队退役的欧洲冠军,有的是现役运动员。
paul green,paul大概是那个俱乐部里唯一个子比盛杰矮的,超快的腿法,控腿让他无处可躲。
“狼狈,痛,累,这就是刚开始的两个月,有时候想想为什么要在英国继续学跆拳道,大概是一种运动员对赛场的不舍吧。”
第三个月,汪胜杰终于慢慢适应了新式打法,打赢了两三场实战,不再无一战之力。
虽然上个月被后踢踢到下巴,差点ko,但是终于找到了那一种久违的,运动员的赛场掌控力,如果是赛场的空气是危险的,那我们就像是以此为生的鱼。
中间去看了两场比赛,认识了一些些打跆拳道的大学代表队,也看到亚裔运动员在大学生比赛中全都负伤失利,比赛是刺激他最好的东西,看完以后就感觉很技痒,能让他忘记伤痛,回去俱乐部接着猛练一顿。
俱乐部那些运动员都可参加欧洲公开赛的水平,对他们来说大学生的比赛,就像是平时实战练习一样轻松。
也有一些搞笑的事情,运动员场上严肃,私底下都挺随和,喜欢互相开玩笑,习惯了在紧身裤外面穿篮球裤的盛杰,被他们笑了半个小时,国外觉得紧身裤外面穿裤子很gay,brian green觉得中国字和韩国字都方方正正。
曼城的跆拳道馆是盛杰长期训练的地方,每个星期都去。英国的火车很慢,每次都要在前一个晚上准备好便当,穿过山和海。有时候看着火车路过海边,经过农田,穿过城市。
每个星期不去曼城的时候,盛杰会去参加学校的社团,他参加了学校所有的武术类社团,尤其柔道和拳击。
柔道社的教练是steve,一位英国老爷爷,系着红白相间的带子,平时走路一瘸一拐,上了柔道场仿佛瞬间年轻了(后来他才知道红白相间是柔道黑带六段的标志)。
获得银牌的汪胜杰和金桐奖选手合影
steve是一个真的很热爱柔道的老爷爷,完全不收费地在社团里教大家,并且教学的很认真,他会为柔道社人不够多而感叹。“他真的和我师父——徐民生老师很像,七八十岁仍然乐于武道。”
在柔道社的实战中,盛杰也曾试过使用推手技术和师父教的一些中国跤技术,很遗憾,面对柔道服的抓把,他完全用不出推手,中国跤也只能用一些。
汪胜杰认为,传统武术有时在现代竞技体育中缺少高效化,不管是柔道还是mma,都是竞技体育,需要简单节省体力达到最佳效果的招。但柔道的练习,又反哺了盛杰太极推手的功夫。
柔道是这一年让汪胜杰最酸痛的武术了,练完地面技,第二天根本起不了床,浑身脊椎都是酸痛的,咳嗽都痛,有时候实战,对手手黑还被抓破脸,抓紫手臂。
拳击社是他在拳馆之后才加的,其实在拳击社没怎么练技术,更多的是找了一些对手练实战,认识了一些人,却吸引了好多人一起练散打和跆拳道,他们虽然还不知道散打是什么,只感觉他打的是chinese kickboxing。
到英国后,武术只能他自己练,开始精修太极拳、太极剑,练得最多的还是陈式太极的老架一路,拳架之外又多了一些感悟,仔细看了小架以后,真的感觉,同一套太极,不同的理解就能产生不同的架子,那么如果追溯源头,那时候的太极是怎么样的?
应该和两套都不一样,有必要去追溯吗?如何修炼?
汪胜杰的感觉是,同源而生的两套太极,无论从哪套练起,都可以反溯源头,虽然没有必要一位复古,因为古架其实不一定现在还适用,但是这种推演对理解太极很有帮助,从不同架子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的那一套“一”的太极,而另外所学架子,都是“一”的衍生。
他的理解里,老架一路比较舒展中正,练的气是长的气,小架的气更密。
去年11月,从未参加过太极比赛的他,两个星期参加了两场比赛,一场在伦敦举行的英国全国太极锦标赛,遗憾地拿了块银牌,一场在上海的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终于为学校拿了武术的金牌。
伦敦之行比较匆忙,路上诸多意外,赛场打的自己也不太满意,倒是认识了几个英国的老爷爷,他们很热爱武术,而且他们有很多观点和盛杰出奇相似,颇为投缘。
今年开始,汪胜杰在英国正式开始授课,第一期为太极课,主要内容是陈式太极套路和推手,有留学生,也有本地人。相较于力量,英国人在动作协调上和亚洲人相比很有欠缺,有的时候套路对外国人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所以推手部分他做了些总结和简化,以期更多的自由练习和积极改进。
汪胜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杭州小伙,加油。

天气一热蚊子变多,那么防蚊有哪些妙招
拾金不昧暖人心 失主上门送锦旗
全市政法机关全力做好春节期间安全稳定工作
齐市今年禁止零售摊床贩卖烟花爆竹
云霄离退休教师:小乒乓大快乐
杭州功夫小子国外武艺见闻录
上次他上门砸人“出了名”,前天又去泼油漆,还捅伤房东
三年内中心城区单车停放点位将达一万个 开展“电子围栏”技术试点 乱停乱放或挨罚
北京将减量调控共享单车
嫩江县:新品种播下新希望 绿色种植扎根民心
农村“三变”吹拂乡村振兴“春风”
把农产品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九江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闯入一匹黑马!瑞昌五小首次参赛跻身第四
全省招百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浈江区文化志愿者开展专场演出暨送戏下乡活动
无棣县:县领导开展节前走访慰问
下王村: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
宿城区召开京杭运河宿城段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
老兵张龙凤养蛇遭遇挫折不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