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把“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原标题:把“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导语
    天道酬勤,我们分享发展的喜悦;信心满怀,我们展望未来的精彩。汇聚一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共赴盛会,共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计,共同谋划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
    不忘初心,我们携手迈进新时代;牢记使命,我们奋力开启新征程。书记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为扬州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厘清了思路、制定了目标。而今,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面对新的目标,全市上下将进一步凝心聚力、同舟共济、苦干实干,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谈报告
    一个“实”字贯穿始终
    目标清晰、路径准确、措施扎实
    刘金存(人大代表):政府工作报告紧密结合扬州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总结分析问题。2018年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目标清晰、路径准确、措施扎实。我相信,2018年的扬州定会取得高质量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以长远眼光着力打造大学生城,提档升级扬子津科教园区,重铸扬州高等教育辉煌,最终的目的就是支撑扬州经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质态,这具有长远意义。作为来自高校的代表,我们将办好专业,提高精准人才服务,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强产学研融合,为产业、企业发展合理设计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专业体系,为扬州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重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陈佑欣(政协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详实、全面客观,坚持用具体数字说话,用发展成果来说话,既没有浮夸也没有拔高,非常实在。报告中,“人才”这一词汇出现频率很高,这就是传递了一个很明确的信息——本届政府将重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眼全市,大力推进“人才+资本”的创新创业模式,既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加大各类人才的引进力度,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也将加强产业集聚效应。
    谋发展
    扎实抓好“六个高质量”
    企业运营将再创新高
    程晓曦(人大代表):扬农1958年建厂,今年迎来了60周年,我们的使命就是“行业领先,受人尊敬,打造一个创新型的精细化工企业”。这几年,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总体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态势,运营质态一年比一年好。2017年无论是利润还是研发,都是建厂以来最好的一年。展望2018年,我们有望再创新高,利润保持2017年创造的40%的增长,可能还会更高。
    新举措振兴富民产业
    刘兵(人大代表):2018年,头桥镇将进一步振兴医疗器械这个富民产业,做到打基础,扶本地,请外援。头桥的一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发展上有一些新的举措,作为传统产业企业发展并不容易,成长力不强,但是目前一些企业有意向利用“外援”企业的联合发展,有进行工业辅料生产的,也有新项目。建议将医疗器械产业纳入市级战略性新型产业范围,并且出台政策进行扶持。
    提升企业发展精气神
    杨文喜(政协委员):2018年,高邮将按照市委全会和“两会”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区域协调发展工程、环湖旅游推进工程、聚文化人创建工程。2018年上班第一天,高邮市委、市政府开展“向企业家报告、听企业家意见、请企业家评议”活动,与企业家们一道,共同盘点发展的成果,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谋划美好的蓝图。其目的就是提升企业发展精气神,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也让企业家感受到党委政府无时不在关心企业的发展。这对高邮下一步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对部门服务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生态立市”思路,高邮以江淮生态大走廊、大运河文化带为抓手,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即十个生态中心、百里长堤建设、千条河流治理、万亩农业生态修复。
    看成绩
    幸福写在百姓脸上
    有实力、有活力、有定力、有潜力
    白江(人大代表):对于过去扬州取得的成绩,我总结出“四个力”:有实力,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GDP总量连跨3000亿、4000亿、5000亿元三大台阶,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从56位上升到40位左右;有活力,体现在经济平稳向好,比如去年全市小微企业营业收入4760亿元,增长41.4%;有定力,“不淹不涝”、“清水活水”、“八老改造”等“不显眼、不抢眼但恰恰是人人都需要、天天不可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实事”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点赞;有潜力,去年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华侨城、光线传媒、宝胜长飞海光电缆等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重特大项目实现新突破,连淮扬镇高铁开始电气安装、城市南部快速通道主体基本贯通等,都让城市发展有动力、有后劲、有底气。
    扬州发展令人振奋和骄傲
    尤广秀(政协委员):书记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五年来的总结,特别是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有目共睹,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8%,创造了扬州近几年来历史之最。项目建设也创造了扬州新业绩,去年就有3个百亿项目取得新突破,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全省第一等,扬州发展令人振奋和骄傲。
    议焦点
    发展要抓住项目“牛鼻子”
    新的一年抓好重大项目招引
    王正年(人大代表):今年是“项目质量优化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紧紧扭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重大项目建设,既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可以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更可以推进制造强市的建设。围绕项目建设,新的一年,必须抓好以下方面:一是抓好重大项目的招引,常态化开展“6+X”招商引资活动,紧盯大型央企国企、百强民企和世界500强企业,立足扬州现有的产业基础尤其是主导产业,分析产业链,瞄准龙头带动型、科技创新型、重大技改型项目,全面推进基本产业和特色产业补链扩链强链合作,力求在50亿、100亿重大项目上下功夫,推动重特大产业项目实现突破。二是要提高项目的“实在度”,提高项目的质量,今年力争工业投资增幅达到12%以上,技改投入增幅达到15%以上,同时整个工业投入占社会资产投入的比重稳定在55%以上。三是要提高项目投入产出效益和项目督查考核实效,围绕亩均投资、销售、税收和竣工后研发投入等指标开展重大项目绩效评价。
    深耕实体经济,加大研发投入
    刘利(政协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五个指标提出五大目标,这些目标的最终实现靠什么,说到底就是要靠扬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靠重大项目的支持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报告中,提到了强化企业支撑,提升存量经济质态。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也向企业家们敞开了胸怀,未来,必须鼓励企业家深耕实体经济,加大研发投入,全力以赴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定期开展企业家论坛和“创二代”领航论坛,营造支持、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
    本报记者整理

播撒一颗颗音符成就你诗意的人生
诚信美德入笔锋
【绿园区】省委第二巡视组听取绿园区委工作情况汇报
湖南开放强省建设暨国家级园区重点产业推介会7月26日南京举行
【文明花开】花开十八洞 山高格外红
凝心聚力,把“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鸟巢”书屋 爱伴成长
精准扶持实体企业
蚌埠市禹会区金域社区开展《安全生产法》宣传日集中咨询活动
包里有3万多元现金 她为何随手扔掉?
宁德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2018-06-06
岳阳市中心城区深化平安创建推进会议召开
长宁医改新举措解决居民看病难 线上对接居民线下弥补盲区
青岛共享汽车数量已达8000多台 排名全国第二
康驿镇:“一三五”工作法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
市人社局在传达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会议上强调:用全会精神引领人社工作迈进新时代 实现新作为
云南石化运行一周年 加工原油逾1000万吨
2018四川首届高校大学生文创作品大赛在蓉启动
淮北市委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第一次会议
乐极生悲 14名大学生迪庆雨崩村独桥上合照坠入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