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扬大校友率队培育出两只克隆猴 将促进自闭症等疾病新药研发
扬州网讯 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突破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由扬州大学校友、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率领的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这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该项成果于昨天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昨天,《人民日报》头版、10版也聚焦此次重大技术突破。
扬大校友率队
攻克体细胞克隆猴难题
自从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难题。以往用普通的猴子做实验动物模型,存在繁殖力低、遗传背景复杂两个劣势。
基于此,一直以来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都在想办法攻克这个难题。
这一困局被扬大校友孙强所率领的团队打开。孙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6月获扬州大学动物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2005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6月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负责组建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平台,围绕着转基因猴构建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两只克隆猴均为雌性。截至目前,两只小猴子的各项身体指标均很正常,发育状态良好。
付出5年努力
他说主要难在三个方面
“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利且有效开展。”孙强说,“比如,目前绝大多数脑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疗,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研发药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类相差甚远,研发出的药物在人体检测时大都无效或有副作用。”
2012年,在浙江乌镇举行的非人灵长类研究小型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蒲慕明院士提出,神经所要开展猴体细胞克隆的工作,并认为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可行道路。于是,孙强率领以博士后刘真为主的团队开启了研究。在这两只体细胞克隆猴的背后,孙强团队付出了5年的心血与努力。
非人灵长类核移植究竟难在哪里?“主要难在三个方面。以猕猴为例:一是猴细胞核不易识别,去核难度大;二是猴的卵母细胞容易提前激活。操作稍一不小心,卵母细胞就可能被激活,然后它就会先开始自主卵裂,体细胞就跟不上了,最后导致这个卵无法发育;三是猴的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差,培养囊胚效率低,优质囊胚比例低。”孙强说。
猕猴成有用模型
将促进自闭症等疾病新药研发
体细胞克隆猴构建成功的意义,在于证实了猕猴可以用体细胞来克隆,并且猕猴可以成为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此外,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
“同时,这一突破也率先实现了‘领跑、弯道超车、三个面向’的目标,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科学家在我国即将启动的灵长类全脑介观神经连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主导地位。”蒲慕明说。
国际细胞治疗协会主席、医学科学家约翰·拉斯科评价说:“这一次来自上海的科学家利用聪明的化学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来导致克隆猴失败的障碍。这是许多专家一直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 记者 乔云
今年2.3万余人在南通高考 设17个考点
县长李蓉一行赴一名微晶调研
长电科技集成电路封测基地项目落户宿迁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家
南澳县召开渔业安全生产暨伏季休渔工作会议
扬大校友率队培育出两只克隆猴 将促进自闭症等疾病新药研发
市委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奋力谱写中国梦德阳篇章
绿水青山就是致富“靠山”!乡亲们靠它脱贫奔小康
维护政治生态 生成反腐合力 监察权是如何行使的?
激情飞扬六月天
城固铁腕治超初显实效
咸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走访慰问扶贫村
接驳城际列车 广汉新建汽车客运站
现代川剧《江姐》首演
2017年崇左市旅游业发展呈现新景象
6个项目签约 总投资25亿(图)
东安县:高峰中学校长带领全校老师入户访贫助教
我市举办服务贸易法律及业务知识培训
阆中农商银行沙溪支行乔迁开业
请给孩子第二次生命,成功救治在即,不能因缺钱而半途而废,希望大家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