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污染源头治理 打赢蓝天保卫战


  昨日天气晴好,不下雨的南宁又现蓝天白云,鲜花绿树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妖娆。
扬尘污染的有效治理换来了“南宁蓝”的陪伴。
南宁市开启治尘“三个年”以来,南宁的面貌悄然改变:工地、道路不再尘土飞扬;扬尘污染治理向规范化、长效化转变;治污治尘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今年1至5月,南宁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7%。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5月南宁市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六,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
南宁市以“2018年制度建设年”为契机,巩固提升扬尘污染治理成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力争蓝天保卫战再战再捷。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扬尘污染治理作为PM10防控的重中之重,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提出了“2016年集中整治年、2017年巩固提升年、2018年制度建设年”的“三个年”治尘规划。
自2016年开启“三个年”治尘规划以来,南宁探索和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尘办法和机制,相继出台《南宁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14—2025)》等规划、计划。
开展“两点一线”扬尘污染、工业及交通排放污染、焚烧烟尘污染、工程车辆扬尘污染、裸露土地扬尘污染五大整治,推动治尘工作由扬尘污染一个源头,向扬尘污染、工业排放污染、秸秆和垃圾焚烧污染、餐厨油烟污染、汽车尾气污染5个污染源头治理纵深推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尘新格局。
针对扬尘污染,南宁市找准污染源,各个击破;联合执法,形成坚韧的防线;精细治理,粗放管理模式得以转变——
城市扬尘治理领域各部门由市“扬尘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统一领导,做到打总体战;
将消纳场、工地、采石场等主要污染源都纳入监控范围,实现无死角治理;
2016年8月出台《扬尘污染治理有奖举报方案》,发动市民举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不密闭等8类扬尘污染违法违规行为,并给予有效案件举报人资金奖励,激励引导市民参与治理。
源头治理成效明显
抓好“两点一线”的治理是扬尘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从建筑工地到重点路段,从企业堆场到消纳场,成为扬尘污染治理的主战场。
“请把车体外部的泥沙清除干净……”7月4日,在沙井乐贤村岭头坡南扶二级公路零公里处,一辆散体物料运输车因车身带有泥沙达不到车体干净的要求,被执法人员现场责令立即整改。
江南区沙井乐贤村零公里联合执法卡点坚持严厉打击运输车辆违法行为,周边的超限超载现象有了明显改观,有效遏制各类散体物料和建筑渣土运输车辆抛撒滴漏造成道路扬尘现象,提升了城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强化9个城市主要出入口联合执法卡点建设,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整治,加强路面执法管控,城市工程车辆专项治理成效明显。截至6月26日,开展了24次打击散装物料运输车、“泥头车”、水泥罐车等各类城市建筑工程运输车辆各种违法行为的联合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5.4757万人次、执法车辆0.8853万辆次,检查车辆9.6419万辆,处罚车辆1.1957万辆,罚款约612.4557万元,暂扣涉嫌违法车辆985辆。
全面深化扬尘污染治理
在大力度、实措施之下,南宁扬尘污染治理成效立竿见影,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提升,“南宁蓝”成为市民的生态之福。
污染物PM10、PM2.5平均浓度逐年下降。PM10平均浓度:2014—2017年分别为84、72、62、56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2014—2017年分别为49、41、36、35微克/立方米。
“‘南宁蓝’是首府最美的风景,作为南宁人感到幸福、安心,为拥有‘南宁蓝’感到骄傲。”市民陈先生说。
下一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我市将继续开展城市治理“制度建设年”活动,建立治尘长效机制,坚持“源头管控、行业管理、智慧治理、联动处置、全民参与、责任追溯”的原则,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扬尘污染治理新格局,全面深化扬尘污染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大提升。

叶集区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助推“绿色崛起”
手机上的名人故居!京津冀名人故居联盟客户端上线
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
生态中国最美丽
致敬!平凡岗位上的英雄
强化污染源头治理 打赢蓝天保卫战
6月份深圳CPI同比上涨2.3%
爱心基金 公益助学
生活中的那一抹绿
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贵阳市纪委监委机关立案决定处分决定宣布和执行暂行办法》出台
“祭扫大军”周末出动48万人涌向昆明各大公墓
景德镇市防指举办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长培训班
大同机车技师学院蓉城取经
中国外交部:金砖国家发出反对单边主义信号
心灵沟通让孩子远离了网吧
广汉市南丰镇人大代表开展“七进七访七问政”把全会精神传达到基层传递给群众
全省禁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佛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改革发展主旋律
东莞红树林环保自主研发污水处理装置 今年将迎业绩爆发
高唐县梁村镇茶棚村——茶棚美景四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