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GDP万亿后”高质量发展之路,创新这一主引擎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创新产生的动力源于生态系统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要发挥创新的主引擎作用,推动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的“小气候”尤其关键。随着城市能级的不断提升、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何增强创新生态的系统性和包容性,是无锡必须回答好的一个时代课题。
优化创新生态与优化自然生态一样,需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刚刚闭幕的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堪称创新生态优化的一个成功案例。作为中国物联网首航之城的无锡已在这一领域深耕九年,并以海纳百川的襟怀搭建起物博会这一世界性交流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物联网这个未来产业的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在一起,为全球企业打造万物互联解决方案、构建万物互联智能世界、定制物联网时代的美好生活提供了一个既具包容性又具整体性的机会窗口。事实上,也正是在持续不断的产业深耕和局部良好气候的加快营造中,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整体生态环境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上看,无锡的创新生态还难以称得上优良,条块联运、全域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创新链各环节还没有实现无缝对接,创新各要素的集聚效应、协同效应亟待放大。要让无锡的创新生态“小气候”越来越好,我们必须瞄准痛点、堵点,进一步畅通创新链条,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相关机制,形成覆盖创新全过程的完整生态系统。
营造好创新发展的生态“小气候”,还要跳出自身局限在更宽广范围内审视自我提升自我。单打独斗的城市没有未来,这就需要我们眼光放远,把无锡放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大格局中打量,放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如何更好地构建创新发展的生态“小气候”。不久前,上海社科院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城市排名报告”,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到,科技创新驱动力包括了研发创新驱动力和产业创新驱动力,科技创新驱动力的衡量要根据投入、载体、产出、绩效等四个维度以及各种单项指标来作出综合评价。对标找差,在这一榜单上排名中游的无锡要实现争先进位,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过细的工作要做。科技创新不只是科技的创新,而是涉及科技界、政府、市场等的整体创新生态系统。只有像做优自然生态那样做优科技创新生态,才能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让科技创新在产业强市进程中凸显关键性价值,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江苏高校自主选拔考试拉开序幕 打破文理界限选拔人才
银川从“后进生”变为“排头兵”
“侗族绣娘”陆婷:刺绣文化“穿”上身,脱贫见真章!
承袭十里洋场人文风貌 三江口城市“新天地”年底完工
无锡法官上海扣豪车 线索举报人获1万悬赏金
营造好创新发展的生态“小气候”
垫江县三溪镇:做好三篇文章 推动乡风文明
《关于印发潍坊市金融创新奖评选办法的通知》政策解读
男子宾馆“撒酒疯”最终“住进”拘留所
产业磁场助推村民走致富小康路
1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养蚕让我脱贫致富”
我市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立政德重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东莞消防公布10家火灾隐患单位
青岛市在全国率先使用手机APP办理农机补贴
兴宁区平话山歌宣传十九大精神
简化办电服务程序 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湖南省首届“环天门山”国际自行车邀请赛将在张家界举办
东新区召开机关干部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