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讯】(记者周绍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拥有2200多年耕读文化的桂林,催生了大量的传统村落。自2012年住建部等国家部委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我市坚持以“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为主题,积极开展传统村落调查摸底、资源评价、修缮保护等一系列工作,截至目前,桂林市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85个,占全区的52.8%;列入广西传统村落263个,占全区的40%。
所谓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桂林传统村落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广西传统村落最为集中、类型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的区域。目前全市列入中国名录的85个传统村落,分布于灵川、兴安、灌阳、龙胜、阳朔、荔浦、平乐、恭城、永福、临桂、雁山等11个县区;列入广西传统村落263个,占全区657个的40%。全市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传统村落64个,争取补助资金1.92亿元;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的传统村落62个,争取补助资金1.24亿元。其中,列入第一批、第二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31个传统村落,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第三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18个传统村落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5939万元,完成率为76.1%;第四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15个传统村落即将转入实施阶段;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正在申报阶段,桂林获得了128个申报名额。
按照建筑特色及传统文化类型,桂林的传统村落大致可分为红色文化、风景文化、耕读文化、民族文化和商业文化等类型。其中,红色文化类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或习俗文化,有着比较明显的革命斗争等时期的痕迹或特征,以灵川县路西村、灌阳县夏云村为典型代表;风景文化类传统村落,是我市传统村落的主要类型,其传统建筑或人文景观分布比较集中,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村、兴安县榜上村、灌阳县月岭村等村屯为典型代表;耕读文化类传统村落的古建筑大多具有典型的桂北传统建筑风格,且保存较为完整,传统农业社会“耕读”文化遗存丰富且延续较好,以临桂区横山村、灵川县江头村、恭城瑶族自治县乐湾村等为代表;民族文化类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比较聚集,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和习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以龙胜的地灵村、临桂区旧村、灌阳县洞井村等为代表;商业文化类传统村落大多处于古交通要道,传统建筑和传统商业文化保存较为完善,以阳朔县旧县村、平乐县沙子村、灵川县长岗岭村等为代表。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桂林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条例》立法起草工作正加快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将步入法制化轨道。
秋花争艳斗金秋
温湛滨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加快推进省实验室建设 打造国际一流科创平台
永泰建立"1+3+N"帮扶机制 用"密码"打开扶贫之门
万人绘制国旗歌唱祖国
守护传统古村落 建设美丽新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八十五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国名录占据广西“半壁江山”比例达百分之五十二点八
方城县释之街道人大:集中学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
新会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召开 抢抓机遇 拼搏奋进 开创新局面
三亚社区开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专项服务活动
殷都区压实责任破解瓶颈 全力加快项目进度
陆河去年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超97%
五一期间主城周边短途旅行 注意这些安全隐患路段
成都市首批“未来独角兽推荐榜单”出炉
宿州供电:“光明”照亮扶贫路
华科大实践队走进上林调研产业扶贫
我市厅级老领导参观考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党建工作
宝鸡凤县工地挖出汉代古墓和钱窖 西汉人的“皮带”出土
溪口探索“村情通+垃圾分类”模式
“轮椅团”游冰城全程暖心“公主抱”
商业街中秋氛围浓郁 商家摆装饰品吸引消费者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