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数年时间方得正果,失传古瓷“火”中重生。这几年,在国家级非遗“平定黑釉刻花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文亮眼中,传承、保护、创新是他对非遗不变的责任。直到今年,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带着和儿子张赫城携手创作的“云水瓷”梅瓶在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上一举斩获金奖后,张文亮才发声评价自己的最新创作:“‘云水瓷’虽然是一种新的陶瓷品种,但它的确是在复活了失传多年的‘绞化妆土制作技艺’上发展而来的。”
寻找失传已久的“绞化妆土制作技艺”,是张文亮多年的执着与梦想。
自古,传统陶瓷门类众多,其中“铁流沙”盛行于宋金时期,是山西陶瓷艺人在唐代绞胎瓷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的一大创举,在收藏界被混称为“绞釉”。民国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中所载“云釉、混釉”,略同于此。在河北等地亦被称为“墨流瓷、绞花瓷”等。我省则以“绞化妆土”称之,主要分布在长治、朔州、平定等几个窑口。山西省博物院所陈列的金代“绞化妆土玉壶春瓶”出土于朔州窑。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曾做过“山西长治窑——绞化妆土玉壶春瓶”的介绍,只可惜,因技艺失传已久,节目中并无其工艺介绍。
无师传授,无参照物参考,博物馆陈列的藏品又不能上手……困难重重,张文亮为此苦恼不已。张文亮说,他翻阅过有关书籍,参观过博物馆,所见自古留传的“绞化妆土制作技艺”的器物多以瓶、盘等摆件为主,虽然央视介绍的“山西长治窑——绞化妆土玉壶春瓶”是其代表之作,但色彩单一,就连他在平定窑遗址中收集到的标本也只有黑白两色。一时间,张文亮对“绞化妆土制作技艺”的研究仿佛陷入了“绝境”。
可这些困难,丝毫没能动摇张文亮复活传承失传已久的“绞化妆土制作技艺”的想法。2017年冬,一个机会摆在了张文亮的面前。他在太原某收藏家府邸终于有幸触摸到“绞化妆土玉壶春瓶”残器,顿时生发灵感。回家后,他立即与同样对制瓷工艺颇有造诣的妻子研究探讨,尝试烧制。烧出的第一只“绞花瓷”茶碗,水泡大,花纹混杂。夫妇俩毫不气馁,之后反复尝试,最终以“湿作法”,经配料、研磨、过滤、拉坯、修坯、彩饰等数十道复杂的工序成型,且湿度、温度、浓淡、厚薄都得拿捏得当,再经1300摄氏度的高温烧制,才将失传已久的“绞花瓷”古老技法在“火”中重生,且成功研发出了“云水瓷”。
对“云水”的赞美自古有之。禅语云:“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经过创新,“云水瓷”与传统“绞花瓷”对比,颜色更丰富,从原来的黑白两色拓展到现在的黑、白、黄、红、蓝五种颜色,更具美观度;烧制器形种类更多,从原来的只能做盘、瓶等小器,到现在可随心所欲制作瓶、盘等小器和壶、罐等大器,更具选择性。张文亮说,“云水瓷”是赞美云水的又一种表现。既似仙乐袅袅余音绕梁,又如神韵悠悠回味绵长,更有中国画“泼墨、泼彩”之神韵,“云水瓷”能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美的享受。
获悉“云水瓷”问世,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当代瓷器鉴定泰斗耿宝昌先生和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副主任耿东升先生非常高兴,亲笔题字“张文亮云水瓷”以示鼓励。张文亮创作的4件“云水瓷”作品也于今年被市博物馆收藏。
面对外界的肯定和称赞,张文亮却不满足于复活古老的陶瓷技艺,依旧在“泥火”中传承创新。他说:“我要将这门手艺传授给后代,让‘云水瓷’永存于世并发扬光大。”(郁 静)
健步者远行 成都银行稳中求新逆市上扬
天津环境保护突出问题边督边改第四百零九批公开信息
惠州市纪检监察机关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今年上交所地方债累计发行规模已破万亿元
全市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推进会召开 胡朝荣出席
泥火情深生“云水”
系列片《食品名城誉华夏 品牌漯河展风采》(一) 产业集聚发展 实力持续壮大
市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助力我市农业企业发展
峨眉山市召开专题会议 切实推进禁毒工作社会化
出租车不规范营运减少,雁城正擦亮“文明窗口”
“春风行动”招聘会举行
75岁老妪河沟被困5天 房县警民开展生命大营救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纠治隐形变异“四风”问题
伪造驾驶证开报废车这个司机“掉得大”
从不平凡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提升三防工作水平做好各项防御准备
塘厦:上半年发放救助金35万多元
省运会田径预赛在泰安举行
清江浦区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试点工作接受省考
周六将现本世纪最长月全食 近期还可观看火星大冲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