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闻网讯:这年头儿,好人都不能随便当了,见义勇为之后反被扣屎盆子,都不是稀罕事儿。
这不,浙江省金华市一男子在某论坛发帖称,他骑电动车经过一路口时,一位骑着电动车快速驶来的老人在他身后自行摔倒,他将老人扶起,却被路人指认撞倒老人,于是老人报警。由于该路口监控因修路施工而无法工作,男子一度百口莫辩。又过了两天,警方调用了事发地附近一家钢材店监控拍摄的清晰视频,证明了老人是自己摔倒后被他扶起来的,这才还了男子的清白。
真相大白后,男子决定起诉伤者及指责他的路人,材料已经准备好,择日将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元。摔倒者的儿子表示,都是误会,已向对方道歉并愿意赔偿,“他想当白莲花就让他当好了”。
“起诉并非为了赔偿,希望为自己讨个公道”,为自己讨公道合情合理,但是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1元,有点不可思议,或者说是太软了。因为从那句“白莲花”就能够看得出,伤者家人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对,反而觉得自己道了歉还要被起诉,是对方不依不饶。
好心好意帮助了别人,却遭到误会,当误会解开之后,对方虽然道歉了,但是却不甚心甘情愿,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要求赔偿1元钱精神损失费,在你看来是意义大过于数目,但是在对方看来,也许人家觉得你软弱可欺,是在作秀博同情。
法律层面上,见义勇为是受保护的。我国《民法总则》第183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深圳出台的“好人法”里还提到了,“救助人因被救助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而发生费用的,有权依法向被救助人追偿。”
有了法律这把保护伞,遇到“碰瓷儿”、“讹人”这类事件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法律规定该怎么赔偿就怎么赔偿,1块钱这种事儿,对于某些人来说,不痛不痒,根本起不到惩罚震慑作用,只有让他们狠狠“肉疼”、“大出血”一次,才能真正得到教训。不必有心理负担,这不是不依不饶,这是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是为了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见义勇为有足够的安全感了,人们才敢路见不平,不然,再遇到老人摔倒这种事儿,你是扶,还是不扶?(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蓬街:“全国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走上街头
关注福州水资源保护 市政协委员多地走访
周口市地税局:风雨扶贫路 浓浓税收情
第二届四川村长论坛暨村社发展大会在我市举行
承德往返石家庄航班时刻调整
评论:见义勇为也需要安全感
2018年秋季南昌市城区学校收费标准公布
市统计局全面安排部署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台账填报工作
南昌全速推进中医药科创城建设
“到人民中去”河南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三门峡慰问演出
滑县公交项目移动支付应用成功启动
全市招商引资暨新旧动能转换专题培训班开班
阳光100商贸综合体全面开复工 计划年底完成主体建设
企业年报申报本月底截止 逾期未报将标注经营异常
【平安桂林】桂林市2018年“法进校园”巡讲活动正式启动
“五个一百”:点燃共建网络家园的燎原之火
关于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信访举报件交办单受理公示(第31批)
玄武区工商联:落实党建目标要突出三个关键词
抗震小英雄杨琳的自我疗愈:伤痛埋心底,灿烂向未来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开展“转变作风 解决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宁政〔201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