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附中人才辈出 老舍文学奖最年轻得主文珍回访母校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徐哲康)3月21日,史上最年轻的老舍文学奖得主,中国四大文学奖首个80后获奖作家文珍为母校深大附中的学弟学妹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分享自己的文学梦想,并现场与初中部和高中部600余名学弟学妹进行了提问互动,回答了如何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等多个问题。
据了解,文珍,1996至1999年就读深大附中,是深大附中众多知名校友之一。深大附中深圳市直属公办重点中学,依托深圳大学雄厚的教育资源办学。在短短的三十余年的办学历程里,已然涌现了一大批像文珍一样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优秀校友。如,在理科方面,1998-2001年就读深大附中的胡劲之在瑞典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在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工作,从事肿瘤基因组的甲基化研究项目,后加盟华大基因历任欧洲和美洲两区的商业拓展和子公司运营负责人,2014年回国创业,创立岩之澜(北京)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在高端艺术培养领域,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李梦,曾先后主演《火线三兄弟》《致青春2》《少年巴比伦》等电影。
深大附中校长刘为基告诉记者,学校邀请优秀学子回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分享成功的经历,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在校学生的求知欲和潜能,通过互动交流还可以解惑在校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种种问题,感发意志。学校一直以来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不同的成才平台,众多学子取得成功,各成乃器,2017年王振宁同学还通过自主招生获北京大学录取。
据悉,2017年深大附中第15次获得深圳市高考最高将——卓越奖,重点率70.4,本科率%99.3%,深圳市教育局对全市70余所高中学校高考成绩和中考成绩的对比分析数据中,深大附中进步率全市第一。
人们往往好奇,为什么从这年青的校园里走出的学子能够快速在各个领域独树一帜?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学校来探个究竟。
大学附中,名师引领成长
据了解,深大附中是深大教育实验基地,有大批教育专家引领,坚持高品位办学,占领现代教育制高点,成为基础教育领跑者。附中学子可以走进深圳大学,共享大学丰富的图书资源、先进实验室设备,通过网络先修大学课程,提前获得大学学分。
众多大学教授走进附中指导课程建设,开设高端讲座,讲授前沿知识,开设校本课程,协助辅导学科竞赛。
该校有高级教师和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各100余人,均占专任教师约50%。中学正高级教师3名,数量全市第一;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竞赛金牌教练、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是附中主力师资队伍,100多人次获市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
深大附中学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有一批优势学科,许多学科教研组成为市先进科组,尤其是化学、历史、生物教研组在省有较大影响力,成为广东省中学“学科示范教研组”。
学校引进深大教授担任导师,建立多元互动的教师(班主任)工作室,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赵金、杨梦迪、陈一嫡等青年教师多次获得市教育教学一等奖,黄迪、田伊欣等多人获得国家、省级奖项。其中,该校生物组杨丹燕老师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中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市参加全国比赛获金奖,为深圳市争得新荣誉。
优越的办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深大附中学子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文珍在回忆教过她的老师时说,对她影响很大的是高中时的物理老师,是文革前的复旦物理系高材生,身上有一种智慧之光……有幸上他的课,是让她从中不溜变成年级第一的主要原因。
因材施教,水平全市领先
深大附中的老师坚持“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责任,用行动诠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子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一批又一批学子“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理想大学,100%圆大学梦。
有效教学:智慧课堂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名师编写“导学案”,引领学生学习;量身定做“个性化作业”,作业少且精,减负又增效。
智慧课堂:课堂资源上云端,作业网上推送,学习数据自动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技能技巧掌握程度实施针对性教学,制作微课精准辅导,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求点播学习,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拿云实验:高中每个年级开设拿云实验班,荟萃顶尖学子,配备卓越师资,实施拿云计划,培养创新型人才。实验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量身定做成长规划和培养计划,配备专业导师,让每个孩子都能实现梦想,做最优秀的自己。三届拿云班喜获成功,高考重点率近百分之百,一大批优秀学子进入名牌大学深造。有100多人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多名同学被授予省市级荣誉称号。
另据了解,深大附中在开齐、开足国家、地方类课程的同时,聘请深圳大学教授担任学科指导专家,加强课程指导,实施“一师一课程”,开设个性化、多样化、精品化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选择,使每一个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最优化成长,成就最好的自己。2017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我校19节课程获评“省优”,10节推荐“部优”。
心怀梦想,成就领袖人才
学科竞赛,摘金夺银。学校在生物、物理、信息学、化学、数学等学科拥有一批优秀金牌教练,竞赛成绩突出,进入教育部、中科协全国高中500强榜单。第19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戴威尔同学以广东省第一名的成绩为深圳市夺得首枚国家级金牌。2016年后,又有王振宁、康蕴哲、谌宇涛同学获得2枚国家级银牌和1枚铜牌。近年已有18名同学因奥赛获奖或自主招生而被北大、复旦、浙大等名牌大学录取,成为“领袖”人才。
科技中心,创客圆梦。学校设有科技中心,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美国两院院士马克•霍默恩教授带来了国际特色项目-outreach program,与深大附中合作建立眼科学探究基地,共同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8名博士组成的专家团队和我校教师团队共同引领附中精英学子开展眼科学探究活动。并设立了生命科学综合实验室。机器人项目在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全省第一。还有两个项目分获首届“深圳学生创客节”特等奖和一等奖。
学校通过“大学+中学”的方式,培养创新人才。深圳大学在附中设立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大学教授担任创客导师,指导附中学子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创新大赛;学校与科大讯飞、易尚展示等科技上市公司合作,建立创客基地和3d实验室,建设智慧课堂等,把前沿的最新科技成果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高端艺术,直通名校。学校设有高端艺术校本课程,共有艺术兴趣和特长的学生选择。不仅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又有深大众多教授的鼎力支持,形成文化与专业并重的“高端艺术生”培养模式,每年为全国一流艺术院校输送优秀学生。近年,学校与深大金钟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全方位合作,培养更多优秀艺术人才。
特色体育,张扬青春。学校是深圳市首批阳光体育先进学校,大课间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跑操、跳绳、体能训练等。学校不仅重视体育运动的广泛性和普及性,还进一步开发了特色体育课程。是深圳市首批高水平运动学校(乒乓球)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跆拳道、羽毛球、游泳)。2016年升级为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游泳、乒乓球)和足球特色学校。学校乒乓球、跆拳道、游泳、羽毛球等高水平运动队在各级比赛中摘金夺银,其中,4名同学入选中国中学生国家队集训队,有望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跆拳道大奖赛。目前学校有10余名同学为国家一级运动员,20多名同学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学校体育的高水平发展,吸引了奥运冠军的关注。2017年,游泳奥运冠军焦刘洋、乒乓球奥运冠军王楠先后来校指导,激烈队员成长。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戏剧社、文学社、跆拳道社、街舞社等8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有特长的同学发挥特长,让没有特长的同学培养特长。学生还可在社团部的指导下根据兴趣、特长创立新的社团。每一个社团都涌现出一大批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先进典型。戏剧社《选举之前》获全国校园艺术展演金奖。文学社刘宝儿同学获第13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a组一等奖,全省仅3人获此殊荣。义工社16岁女生李嘉琪走进尼泊尔当义工,创建“琪心公益”,为尼泊尔儿童筹款助学,蜚声国际。在第31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高二年级社团成员的科研成果获科技实践类和科学论文类两个一等奖,并受邀参与深港两地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

全国诗歌征集颁奖暨名家朗诵晚会昨举行
获赠特殊的开学礼物
摩中国家合作发展协会代表团访锡
63户贫困户乔迁新居
粗心爷爷把孙子忘在公交车上 十堰热心司机帮寻亲
深大附中人才辈出 老舍文学奖最年轻得主文珍回访母校
填补省内"空白"湖北省首家危化实操考场在荆建成
以“六讲六比”作风建设活动为抓手仁化县吹响新一轮文明创建进军号角
印度大学举办云南经济发展研讨会 云南7位学者受邀出席
住户楼道里种菜还用粪便施肥,邻居崩溃:整栋楼弥漫恶臭
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为了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翠园中学宿舍14人住一间?校方回应:千方百计改善
擦亮“红色律师”品牌
普及人民币知识,邮储银行在行动
东莞市大朗第一中学物业管理服务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秀英每年3000万元扶持特色农业发展
10月23日创卫攻坚战报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多层次养老服务照得“夕阳红”
市教育局组织召开2018年教育外事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