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委执法人员在农资店检查。陆 达摄
春节前夕,市农委组织相关执法人员对畜禽产品屠宰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这是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查的其中一项内容。
近年来,市农业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监测体系建设、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完善体系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去年10月,市农委邀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专家和农业专家对植保站和技术推广站制定的“阳泉市玉米螟绿色防控标准化”“阳泉市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8项技术规程进行评审并予以通过。到目前,全市共有27项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市农委还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发放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规章制度、操作手册、明白纸等宣传资料,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按照“以农业标准化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带动农产品质量提升”的总体要求,我市出台了《阳泉市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意见》,建立了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我市标准化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一套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全市制(修)订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技术规程和标准30项,“三品一标”生产总面积达到12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规模生产基地100%实现标准化。农产品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项目100%通过竣工验收。
市农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开展“三园一场”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示范场。同时,我市开展标准化乡镇、示范县建设,推动“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农业标准实施、信息服务、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全过程标准化链条。去年,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新增10个,产地认证面积3万亩,养殖业认证规模2万头(只)。从2018年起,我市申请的农业项目原则上必须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主要是无公害认证)。
重拳出击
严打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去年,省农业厅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用新的举措来适应新变化、满足新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围绕“千方百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标,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市农委制定了《2017年阳泉市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方案》,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强化执法监管,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为消除区域性、行业性的问题隐患起到积极作用,从源头上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按照“政府负总责,各级有机构,监管到田头,检测全覆盖”的总体思路,我市坚持“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和检测”的原则,狠抓监管体系建设。到目前,全市3个农业县区农委和畜牧中心全部成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乡镇职责、机构全部明确到位,落实了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制度。
聚焦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违禁使用、私屠滥宰及注水和注入其他物质、制假售假等突出问题,我市着重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兽用抗生素、“瘦肉精”、生鲜乳等专项整治行动及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等六项专项整治行动。从生产、监管两端发力,强化源头治理和执法监管,扎实推进质量兴农,切实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中,我市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检查和监测、加大执法办案力度、重视协调配合、健全长效机制等,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人民群众监督举报,积极拓宽案源线索。
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执法人员做到有案必查、查必到底,查不清源头的决不放过。案件查处过程中,我市强化跨地区的联合执法,建立案件会商、抽检结果共享、信息通报交流等制度,产地、销地衔接配合更加紧密,形成执法合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薄弱环节,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巡查检查和监督抽查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努力做到举报受理率达到100%、违法线索及案件查处率保持100%、案件信息公开率达到100%,有效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保障。2017年,全市共检查生产经营企业304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061人次,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6件。
根据省农业厅下发的《关于开展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积极开展省、市例行监测工作。去年1月、4月、9月、11月,长治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在省中心的督导下,对我市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超市的蔬菜进行了例行监测抽样。例行监测中,全市共抽取120个例行监测蔬菜样品,来自超市和批发市场的3个蔬菜样品农药残留超标,其中基地抽取的样品全部合格。省饲料兽药监察所对我市畜禽产品样品进行了兽药残留检测,全年共抽检猪肉18批、鸡肉16批、牛羊肉28批,合格率100%。同时,我市定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到目前,全市共抽取蔬菜水果食用菌例行监测样品191个,合格率97.91%,畜禽产品抽检样品141个,合格率97.87%。
为规范日常农业监管工作,从立足农业发展实际、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依法依规依程序执法等方面出发,我市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录入和抽查工作。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国务院推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的有效创新,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农委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制定了详细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并在网上公布。
去年,全市共制定监管事项清单45条,录入生产经营单位1456家、执法人员56名。通过摇号方式,从市场主体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从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全市共进行了双随机抽选18次,检查企业、合作社22家,出动执法人员44人次,并将抽选和检查结果在阳泉农业信息网上进行了公示。
示范引领
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位于平定县官道沟村的市美好家居服务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园内,企业检测人员将刚刚采摘的蔬菜水果放到速测仪上进行检测。检测数据刚刚生成,在市县农业部门监管信息平台上立刻就显示出来。不仅是在美好家居服务有限公司,平定县有十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配备了速测仪。
2015年到2017年期间,平定县承担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任务。平定县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诚信建设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同时,平定县强化源头治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基层监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平定县积极构建“政府负总责,县、乡有机构,监管到村;经费有保障,检测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按照机构队伍、职能职责、设施装备、制度机制、标识档案“五个规范化”的要求,平定县全面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确保机构健全、职责明晰、装备到位、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行高效,切实发挥基层监管效能,推进监管重心下沉、监管关口前移,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配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着力解决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
到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全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站,317个行政村各配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
2015年开始,平定县在部分主要蔬菜、食用菌种植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积极开展农产品自律性检测。
目前,平定县各乡镇都建立了农产品速测室,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种植企业中有11家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畜牧企业业有3家配备了兽药残留速测仪。这些企业除了对自身企业的农产品开展自检外,还接受其他基地的农产品送检工作,同时部分基地能够将数据上传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做到信息互动。
去年7月24日,市农委组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考核组,在省农业厅专家的监督指导下,按照《第一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核查评分表》中的工作考核、质量安全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三个方面内容,对平定县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进行验收。平定县成为我市首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苏建平)
淮北市高新区和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工作汇报会召开
英德市住建局开展2018年春季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找借口
[双创双修]昌江城管专项整治“污水直排”
巡察督查齐发力 共护脱贫攻坚路
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引才工作取得新突破
魏县县委书记卢健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
【晋城报网互动】晋城“二环”时代即将来临引爆网络
古稀老人好心帮忙却被骗 花十万元买了五罐肉松回家
咸宁何时满城桂花香?专家:10月将大面积开放
以“放管服”改革打通发展堵点
城南街道“幸福书屋”实现全覆盖
15日18时起珠海危化品产储运实施停产停运
市中医医院:风雪中,党员在行动,为来院患者开辟安全道路
福州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冲刺推进会
找准突破口 实现金洞森林康养大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龙山”新名片
资兴:离休老干为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上党课
“海南再出发”三亚专场嘉宾支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