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青龙山有缘。缘自多年前我与好友钦挥先生策划编著《全州民国人物》,通过巜广西民国参议长蒋继伊》初识青龙山,并深为她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吸引。近年又因为搜集红色史料的缘故,与青龙山再续前缘。
青龙山在红军长征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存在,多次出现在中革军委的电文中。是中央红军红三军团、红八军团等行军途中重要的集结地和宿营地。
青龙山古村,位于全州县西南部,距全州县城35公里,隶属安和镇,距镇政府5公里。海拔258米,村域面积 2.2平方千米。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8℃。 现有常住人口318户,1210人,建村距今已有350年历史。
青龙山村人皆姓蒋,是三国时蒋琬公长子蒋斌的后裔。蒋姓为全州望族,有很多分支。他们这支蒋姓排辈:“文时守尚得,锡汝叶荣生;永作朝廷士,钦洪才焕承”。
其远祖第79世伯全公自宋嘉定年间(公元1224年)由零陵太平门迁居湘源城北之黄华岭脚下。伯全公十世孙势琳自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30年)始迁居于永岁大冈,到势琳公九世孙得彪,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大冈迁居外建乡(今凤凰镇)百家塘。康熙三十八年(1669年)举家迁涉至此,繁衍生息,整个古村皆得彪公的后裔,同一香火祠堂,嫡传血脉,他们严守祖训家规,耕读传家,谦恭礼让,家风严谨,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
走近青龙山,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苍茫的都庞岭和海洋山之间,有一条气势磅礴的山脉突出雄起,山峦相拥,层峦叠嶂,葱茏苍翠,气势雄伟,如虎踞龙蹯,又像一幅巨型屏障,绵延百里,这就是当地人称的青龙山了。青龙山脉下浸槽有一沟小源浸水顺山势奔腾而下,绕过奇峰怪石自山口潺潺流出,当地人称小源江。小源江绕村而过,沟深2米有余,宽约4米许,形成一道自然屏障。
古樟古柳掩映下的青龙山古村,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绝美画卷。古村是如此的恬静幽美,让第一次走近青龙山的我,有一种不忍离去的感觉。
古村是由典型的徽派民居构成,鳞次栉比,青砖青瓦灰墙,高低错落有致。那山,那水,那墙,那瓦,那桥,那倒影,像一副剪影,又像一副水墨画,婉约,典雅,宁静,让人心醉神迷。
走进青龙山,第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村口用功名甲石铺设的石桥,横卧的甲石隐约可见当时立甲石人所取得的功名,整座桥看起来显得厚重稳实。听当地老人说,村里有五座小桥与外界相通,这是该村独有的风貌,据说在全国也是独一份儿。原来三座是木桥,两座是石桥,其中木桥是由八九米长四五寸厚三四尺宽的两块木板镶在一起铺成;石桥都是整体石料架起,有木桥两个多那么厚。木桥现仅存一座,但依然保有远古木桥的韵味。还有一座石桥,很有点历史价值,桥面是破四旧时,取村里的功名甲石铺设的。其余的三座已改钢筋水泥桥面。
迈过小桥,就是整洁的铺着鹅卵石或青石板的巷道,四通八达,相连于各座屋舍门前,而后皆通向村中心的蒋氏祠堂。
在村口的三四人合抱的古柳荫下,经常会有三、五个老人在树下聊天。行走在这样幽静的古村落,它们虽然繁华褪尽,但骨子里却透着宠辱不惊,在岁月的流淌中依然保持平静。
古村现有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连片古建筑 36座,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徽派硬山顶穿斗式结构;清一色的青砖青瓦,依山就势而建,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呈扇面形布局。
一座座庭院,飞檐画栋,窗棱雕花,工艺精美,汇集了清代至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荟萃了木雕、石雕、彩绘等民间工艺的精华,又融入了西方的建筑艺术风格,彰显着该村先辈社会经济地位和殷实的经济基础。
每座建筑都有厅堂、房、天井、走廊等等。厅堂是家族议事以及接人待客的地方,厅堂的中心位置都安放祖先牌位,供后人拜祭,体现了尊崇祖先的观念。房又分为主人房、厢房、书房、厨房、澡房等等;另外还有走廊、巷子、斗门等。
有的建筑规模宏大,主次分明,屋内住人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体现了宗族伦理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铺臣公庄户”和“春甫公庄户”。
辅臣公庄户的主人是青龙山蒋氏二十四世蒋生佑,荣达公长子,号辅臣,名锦藩。
它建于清朝末民国初期,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为四进式府第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由左右两道拱门进入。坐北朝南三座房子以竖向型整齐排列,分下、中、上三个厅堂,每座房子既独立而又以两道中门相贯通。每座独立的房子都设有东西大门和侧门,连接外面左右巷道。整个庄户内共有三个厅堂,20间房,3个天井,一列左厢房和一列右厢房,由路亭直通上、中、上三个厅堂,每个厅侧边的两间主人房。拱门和房屋墙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密实的整体。建筑的拱门、大门门头都雕刻和涂画精致的图画和文字,内容都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墙面图案意象精致,美观大方。
春甫公庄户的主人是青龙山蒋氏二十五世蒋永铭,蒋生佳的三子,荣达公之孙,号春甫,字任衡。该庄户应是春甫公父辈所建,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为四进式府第建筑,面积达2300平方米,由门楼通道进入。坐北朝南六座房子,以左三座、右三座中间有大空坪院落式府第。每座独立的房子都设有东西大门和侧门,连接外面巷道。整个庄户内共有六个厅堂,30多间房,六个天井,每座房子左厢房和右厢房,每个厅堂侧边的两间主人房。房屋墙体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密实的整体。其中有两座建筑内用结实木板扎楼,并以木踏步上楼,形成有一层楼的青砖青瓦四进式府第建筑,在当时非常气派。门楼还有防卫设施,左右两旁留有内稍微宽外窄能架枪的枪眼。大门门头也都雕刻有精美图画和文字,寓意深远,美观大方。
青龙山保存得最好最雄伟的古建筑当数蒋氏宗祠堂。这里是祖宗灵魂安息的地方,是村民思亲奉祖、慎终追远、祭祀活动的场所。该祠堂矗立在青龙山古村中心,设上、下两个厅堂,中间设大天井,天井两旁建寮房相接上下厅堂。飞檐拱脊,朱门青砖墙青瓦,室内雕梁画栋,上下厅堂宽敞,在下厅堂开正中大门,正中大门外两边安放青拱石,拾级而上才能从正中大门进入祠堂。祠堂上下厅堂两侧对开门。上厅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正中设有神龛,历代祖先序排于上。下厅堂,可搭台演戏。一般每年清明、月半节,在此祭祀、演戏、聚餐。村中过世的老人也在此举办丧事。
来到青龙山,有一个地方你必须去一去,那就是青龙山私立高等小学堂旧址,这是整个古村的骄傲,也全州教育史上的骄傲。这是由村民蒋任衡先生在清宣统元年(1909)创立的,还开设了女校,是全国最早的私立新式学堂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原湖北大学一百多名学生为躲避战乱,在老师带领下,他们在这里学习了一年,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曾经有过一所大学,见证了苦难中国艰辛的教育史。
青龙山村的古迹遗存还有武圣宫值得一看。
在青龙山古村的旁边,曾经有两座宫堂庙宇,一座在村东名为广福庙,一座在村西名为武圣宫。据说,康熙年间,一位道士云游到此,族长好酒好菜招待,在此住了半个月,离开时交代:这个村子风水很好,若要大富大贵,子孙发达,要在村上建宫堂庙宇,依本村地貌在村东外建一座广福庙,给村落祈福,在村西口建武圣宫,给村落聚宝。族长按照他的指点,建起了这两座宫堂庙宇,果然人丁盛旺,读书出贵,村运亨通,财主聚财,为官擢升。广福庙早己坍塌,唯有残垣断壁见证了当年的热闹。武圣宫依然完好,里面供奉的是武财神关帝圣君,听村老说,自从村里建起武圣宮不久,村里就开始出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所以有清一代,青龙山武圣宫的香火都很盛旺。听当地村民还说,当年红军也曾在那里歇休过,村里还收留了两个落伍的红军伤病员。
一个叫蒋朝顺,是红34师的战士,江西万安人。 为了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他们师陷入了桂军的重围,在安和乡文塘村后龙山激战中,蒋朝顺在战斗中负伤掉了队。因不熟悉路,不辨方向,蒋朝顺行至安和乡青龙山村时,因又冻又饿,再加上伤口流血疼痛,晕倒在路边。一名当地群众看见了,把他背到村里的老中医蒋脚玉家。蒋脚玉家在青龙山村是医药世家,蒋脚玉医生宅心仁厚,一身正气,医术在附近很有些名气,看到蒋朝顺奄奄一息的样子,二话没说就把他留了下来。经过蒋脚玉老中医的治疗和照顾,几个月后,蒋朝顺的伤痊愈了。为报答蒋脚玉老医生的救命之恩,拜他为父。
一个叫蒋廷秀 ,江西人,也是红34师的。部队在文塘激战中,蒋廷秀因年龄小,没有武器,受伤躲避时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被民团的一个兵发现了,要杀蒋廷秀,当地村民蒋作军在兔子塘拾粪,见状忙一把拽过将廷秀,用身子挡在前面,跟那民团的人说情:“老总,看样子,他还是个孩子,给我带回去做孙儿吧!他也不是大恶大奸之人,你放过他,也算做了件好事,为后人积了阴德,以后会有福报的。”蒋作军在当地很有些威望,民团的人看到他亲自求情,便没有杀蒋廷秀,走开了。蒋作军把蒋廷秀领回家,用草药为他治好了伤。取名来秀,后改名蒋廷秀。
在武圣宫旁边不远处有一棵古老的沙朗树。 枝繁叶茂,它的树枝向南北张开形同巨人张开双臂保护着整个村落。看不出它活了多少年,听当地老人传说,这是村里面的一棵神树。老人口耳相传,村里砌家住屋一定要在它的庇护之下,不能越过门前这条江。以前有人不信它的神奇,偏要过江去砌屋,结果进火之后住家不顺利。因此,全村人对这神奇的沙朗树非常崇敬,一代一代叮嘱。
青龙山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据族谱记载,自得彪公从康熙年间举迁青龙山以来,从清乾隆年间至民国初期共出了22位取得功名哟人物。二十一世锡本公的儿子汝唐,号虞三,例授修职郎(“岁进士”不是殿试进士,大清的贡生正八品文官)的职位。到二十二世汝唐的长子叶晋,字茂昌,号旗峰。由优贡,于道光元年选举孝廉方正(赐六品章服)。二十四世蒋生佑(号辅臣)、蒋生佳(号九成,更名蒋誉)、蒋生儆(字连甫,榜名联飞),二十五世蒋永铭(号春甫,名任衡)、蒋永鑑(号莲浦,榜名连杰),二十六世蒋作诚(榜名继鲁)、蒋作训(号伯文,榜名继伊)、蒋作诫(号叔贤,名学继尹)他们祖孙三代在青龙山古村成就最高,如蒋作训(号伯文,榜名继伊)为官两广(广西广东)财政厅长,国民政府广西省第一任民选参议长。
蒋永鑑 号莲浦,榜名连杰,是蒋生佑(号辅臣)之子、兼善公之孙。光绪戊子科武举,己丑会试大挑二等,庚寅恩科进士。钦点卫用守备,分发本省,旋以剿匪功,保都司衔,升用营守备,充驻省提辖。历任隆林三里桂林各营千总。所在军令严肃,待贤以礼,名扬亲显。
蒋永铭 号春甫,名任衡。是蒋生佳(号九成,更名蒋誉)之子、兼善公之孙。中华民国七年率子孙迁居鳌鱼洲(今安和镇政府大院)。蒋任衡人称老夫子,是光绪年间的贡生。光绪丁酉年,会匪肈乱,与弟连杰办团练平之,以功保尽先选用训导。先时管理六乡宾兴,秉正无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时值新政,蒋任衡与“铁面御史”赵炳麟倡立全邑学堂,以全州宾兴局(旧址在今老县政府大院)为校址,拨宾兴公款(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的经费),创立了全州(县)第一所两等小学,小学分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开创了全州新式教育之先河,他兼任校长。清宣统元年(1909)又创私立青龙山高等小学堂(龙山小学),后迁鳌鱼洲,再迁头所,称永安小学堂。民国11年(1922)任全县县长。他为人宽仁敦厚,质直好义,达于事理,动合机宜,扶贫济困,修路架桥,为民排忧解难,论断是非,调解纠纷,常一言以决,在地方上享有很高的威望。
蒋继伊(1882~1952),字伯文。是任衡之长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癸卯科举人。1905年,经广西布政使张鸣岐选派留学日本。入法政大学专攻财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回国,协助唐尚光筹办广西咨议局,并着手创办广西银行。宣统二年( 1910)三月初一正式成立的广西银行,由广西官银钱号改组而成,蒋伯文担任总监督,是其创始人之一。这是广西历史上第一家省营地方银行,是清末成立的6家省银行中的第三家,仅次于浙江银行和贵州银行。广西银行总行设在桂林后库街(后库街因其位于藩台衙门的金库之后而得名,后改称为厚富街,今属解放东路)。
1911年4月,孙中山在广东发动武装起义,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两广总督张明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起义失败后,烈士的遗体无人敢去收尸,是时任两广总督行政公署秘书的蒋继尹说服了两广总督张鸣岐网开一面,才让烈士遗体入土为安。
民国2年(1913),张鸣岐调广西民政长,将蒋继伊升为政务厅长,民国3年署理财政厅长。民国4年,张鸣山调广东巡按使,蒋继伊随同前往,先任粤海道尹,继升广东财政厅长。
民国15年7月蒋继伊奉派修筑桂黄公路(从桂林北门至全县黄沙河南岸)。当时修筑公路在广西是一项新兴事业。在他主持下,依靠少数工程技术人员和一批未经培训的工人,边干边学,终于在翌年修成桂林北第一条长160余公里的公路。民国17年首任广西公路管理局局长。
民国21年,蒋继伊在内建乡老家闲居。9月间爆发了桐木江瑶民起义,广西当局先采取“宣抚”政策,在全县先派区长蒋春甫、梁翰藩到瑶族山区大源劝导,蒋继伊担任调解工作,终于将事态平息。
民国26年抗日战争开始,蒋继伊又为新桂系启用,任湘桂铁路桂柳段工程处副处长,负责主持修筑湘桂铁路全县黄土井起经桂林至柳州段,全长300余公里。全段征工、征料、施工均由他组织。当时由于战事紧迫,在土方工程中未采用过去修筑铁路常用的包工或招工方式,而是征调沿线20余县的20余万民工奋力完成。工程进展迅速,至今仍为铁路史家称道。
民国29年,蒋继伊出任广西省政府顾问,民国30年至34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得到蒋介石青睐,将其认为本家叔叔。民国35年,蒋继伊当选为广西省参议会议长。民国36年5月,桂林各大中学校学生,响应全国学联“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号召,决定在6月2日举行全市大中学生示威游行。当时有人透露国民党特工人员,已雇请一批流氓打手准备对游行进行破坏,军警乘机抓捕学生领袖。为此,领导桂林市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的杨庆祝,委托桂林中学学生唐善继、唐振真拜访蒋继伊参议长,请其设法保护。蒋继伊获悉后立即打电话给省保安司令部,要求派军警维持秩序,以保证学生游行顺利进行。桂系当局迫于当时全国民主空气高涨,曾派有军警维持秩序,此次游行得以顺利进行。
民国37年12月,淮海战役行将结束,白崇禧为逼迫蒋介石下野,以李宗仁代替总统职位。因此邀集在他所辖的豫鄂湘赣桂五省参议会议长到武汉商谈国事,作出单独和解放军谈和的姿态。时任广西省参议会议长的蒋继伊,应白氏之邀,于民国38年1月18日与李任仁同赴武汉,与湖北、河南、湖南、江西等省参议会代表酝酿组织“五省和平促进联合会”。会议期间,蒋继伊与李任仁曾去拜访白崇禧劝其为实现国内和平起积极作用,但自1月21日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后,白崇禧向解放军提出划江而治的要求得不到实现时,就一反常态,顽固地反对和谈坚持主战了。7月间李任仁被迫离桂,临行前曾特别关照蒋继伊设法离开广西。1949年6月间,蒋继伊暗示侄儿蒋明(游击队联络员),将机枪一挺、步枪7支交给桂北游击队。同年11月,蒋继伊被迫离开桂林飞往香港,后应蒋介石之邀去台湾任国策顾问。不久,因病瘫痪,卧床年余,1952年8月7日在台北病故。
蒋继尹(1889—1929) 字淑贤,号湘农。是任衡之三子、九成公之孙。幼聪慧好学,工文善对,参加州童子试时因联对敏捷工整,主考赞之为:“九岁神童压倒三百卷”。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举秀才,三十年以广西选派官费生东渡日本留学,入成城中学,继读第一高等学校,再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农业化学,获农学士毕业。即在早稻田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谙熟日、英、德3国语言。为振兴祖国农业,1919年回国,历任山东济南农事试验场技师、溥益制糖厂农业化学科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英、法、美等国相互勾结,强行将德国在山东的强取之一切特权全部让与日本,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之后成立鲁案善后督办公署对日交涉,被调任该公署翻译股主任,在对日交涉中多次洞察日方阴谋,并亲绘青岛地图供交涉参考,为收回国权多有贡献,因此获国家六级嘉禾勋章。后转入教育界为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效力,先后任山东农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28年秋,广西大学在梧州蝴蝶山创办,受校长马君武邀请任教授兼总务长。当时该校仅招预科,遂全力协助校长规划整治校园,购置设备,亲率学生开山填土、修筑道路,并修建校门、管理厅、图书馆、教学馆、物理馆、化学馆、矿冶馆、农学馆等,使荒山顿换新颜。马君武赞其:“言可为师,行可为表。”次年5月粤桂战起,6月2日粤军占梧州,广西大学停课,遂携眷乘舟回籍。途径昭平县境时突遭土匪劫持,赎金银元1万元。正筹款援救间,广西当局为制止土匪猖獗,令昭平、平乐、富川3县民团立即进剿,8月遭杀害。著有《食品化学》《中等农艺学》《中等化肥化学》《甜菜栽培学》等。蒋继尹与于式枚、苏乐群、唐景崇,并称民初广西四大教育家。蒋继尹被害的消息传出后,海内外亲朋好友无不为痛失栋梁而伤悲,纷纷送来挽联、挽词、挽诗。广西大学师生尤为悲切,立碑纪念,马君武校长亲笔为他写下挽词:“霁月风光,含华佩实,育导群彦,散事后食。如何斯人,死于盗贼?遗像俨然,令德令式。”3年后 ,蒋继尹遗骸迁 回葬于内建乡(今全州安和镇)绿源里。蒋继伊平时侍亲至孝,现双亲老来丧子,于是,挂冠归隐,回家侍奉,同时把准备用来赎人的赎金全部捐出来,以他父亲的名义,集乡民之力,在古庙观音堂旁,历时3年,兴建了一所冠英小学,即今天安和镇冠英初中的前身。
青龙山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成片栽种的槟榔芋、淮山、生姜、百香果等让勤劳的青龙山村民们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那村后的青山葱茏苍翠,村前的小江水清澈见底,再加上在村东一公里处的泗溪江,泗溪江自源头至大源口村大约有数十里地,那江畔沿途的风景更是宜人,天然造化奇形怪状的岩石和美丽的传说更令人神往,真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文/绿树村人)
油价迎来“三连涨”
加强税务稽查审计工作应抓住四个关键环节
鲅鱼圈区提质改造 “窝心路”变成“顺心路”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三次主任会议
泰山区招商引资招招实
印象长征.红军走过的那些美丽古村_安和青龙山
李荐国主持召开娄底市委常委会会议 传达学习全省市州委书记视频会议精神
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四次会议举行 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五次会议 国家机构领导人选提交各代表团酝酿协商
关于2018年中秋节放假的通知
天津大学“2018年最佳优秀生源基地”花落衡水二中
“网约公交车”能否解决通勤族痛点?
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 我市42名学生获奖
曲江新区开展燃气行业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
罗圣权当选凤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我市成立首支消防战勤保障志愿服务队
地铁工地燃气泄漏? 应急演练!
市经信委到扶贫村走访慰问
阜南县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设启动
淮海技师学院完成2017年成人高考送考工作
流感进入冬季“流行季” 专家为预防流感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