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陈进来,是七里河的一名“民间河长”。每天上午和下午,他各要巡河一次,边走边捡拾垃圾,打捞水面杂物,来回花上一两个小时。老陈说,现在这里垃圾越来越少,过去要用蛇皮袋装垃圾,现在拎一个塑料袋就行了。张孔生摄
本报记者 周寿鸿 张孔生
78岁的陈进来,是七里河的一名“民间河长”,负责联谊路社区段。他每天巡河两次,风雨无阻。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陈进来同巡七里河,感受到了这条河的变化。
东花园小学附近一处小桥上,几名居民正在唠家常。桥下的七里河虽然不是很宽,但河水清澈见底。
“以前我们是挨着臭水沟住,现在是住在了幸福河边。”沿河住户李京洲正说笑着,看到陈进来过来了,站起来热情地打招呼。陈进来打趣道:“七里河整治好了,你家那口子不会再甩脸色了吧?”
原来,去年6月,市委书记谢正义到七里河走访调研,李京洲的爱人倪燕正好路过,上前就劈头盖脸地质问:“这哪里是名城扬州的形象。”然后掉头就走,这事在当地传开了。“过去发牢骚,是因为河水又脏又臭。”李京洲笑着说,“现在心结解开啦!感谢党和政府,把这个天大的难题给解决了。”
每天巡河两趟,一年相当于绕扬州城走了60多圈
每天上午和下午,陈进来各要巡河一次。他边走边捡拾垃圾,打捞水面杂物,来回花上一两个小时。巡河时要目测水质,闻气味,顺手捡垃圾,“一天巡河走上四公里,算下来一年1400公里,相当于逛了60多圈扬州城。”
七里河全长5.5公里,陈进来在河边住了60年,曾几何时,这条河的水是可以用来淘米洗菜的。
老陈还记得,他1958年到扬州机械厂工作,厂南侧就是七里河。下了班,他有时会去七里河游泳,经常看到附近的居民捕鱼摸虾,“那时的七里河,真清澈,能看见小鱼在水里游。”
七里河地处城市东南片区,是扬州工业化、城市化最早的地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化工厂、农药厂、皮革厂等企业排放工业污水,生活小区、农贸市场排放生活污水,导致原本清澈的幸福河,渐渐变成了飘满垃圾的臭水沟。
“这条七里河,让我们遭了几十年的罪,想起来心里就难受。”提起曾经淘米洗菜的七里河,陈进来的眼中满是怀念,而谈起前些年的七里河,他就连连叹气。“那哪里是条河啊?河水黑乎乎的,什么东西都往里面撂,臭味熏死人,蚊虫苍蝇到处飞……夏天再闷热,我们家的窗户都不敢开!”
曾经,七里河也治理过几次,但整治完不久又臭了。东南片区的老百姓,意见最大的就是这条黑臭河。
这条河,还让陈进来落下了一个心病。“外孙女上小学的时候,隔三差五就过来玩,上初中后来得少了,到了高中就不肯来了。有次我问她为啥不过来,孩子说,‘七里河脏死了,捂住鼻子还是臭,我不敢来!’”孩子的这句话,深深刺痛了老两口的心。
“市里下决心整治七里河,让我们心里敞亮了。”老陈说,如今七里河水清了景美了,河边长出了水生植物,还出现了水鸟。去河边走走看看,心里说不出的惬意。
最让老两口开心的是,外孙女去南京上了大学,来这里反倒更勤快了。今年暑假,还特地过来住了好几天。孩子说,东花园的环境变好了,就多来陪陪公公婆婆,把过去的遗憾补回来。
过去垃圾用蛇皮袋装,现在拎一个塑料袋就行了
李京洲和妻子也都没想到,竟能看到七里河变清,“现在,我们家成了‘风水宝地’。门一开就是风光带,吃饭可以把碗端出来吃了,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七里河的风景,心里美滋滋的。”
老李说:“我爱人去年跟市领导发牢骚,是以为市里不管这里了。没想到市委、市政府下这么大的决心整治七里河,我们俩现在想想,真有点过意不去。”
去年7月,听到实施七里河整治的消息,不少居民主动将沿河窝棚拆除,将菜地铲除。李京洲还特地写了首打油诗,来表达老街坊们的心情:“七里河整治掀高潮,领导挂帅来督导,齐抓共管出新招,沿线环境正变好,彻底根治臭水河,治标治本见长效,人人都是责任人,居民素质要提高,上下齐心共努力,还我水清空气好……”
走在七里河边,谈起过去的沿河两岸,陈进来也是满腹感慨。
“过去,七里河别说建排污管道,就是走路都没空间。”老陈说,一年前他巡河,确实是个苦活、累活,每天的垃圾要用蛇皮袋装。第一次巡河,他下到河里,将腐烂的蔬菜杂物捞上岸,回家后恶心了好几天。
尽管这样,老陈和其他河长,谁都没有放弃。
“有人说我傻,我却觉得干这事很快乐。”老陈一边巡河一边说,“七里河是大家的。党和政府花大力气整治,我们花小力气支持,这是累并快乐着!”
“我这个民间河长,现在成了香饽饽啦!”老陈笑着说,居民们都想作贡献,1734人次报名当民间河长。陈进来能当上民间河长,靠的是大伙儿的好印象——他是一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经常在河边捡拾垃圾,维护环境。那些没当上民间河长的,就跟着他做志愿者。常常,你会看到好几个人跟他一起巡视七里河。
这个民间河长,没有权、没有钱,更没有报酬,只有志愿服务的奉献,可陈进来干起来比谁都卖力。他爱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每天安顿好妻子,他就去七里河巡河。没有谁来给他考勤,但哪怕再忙,他也要每天去巡河。
让老陈开心的是,现在的垃圾越来越少,过去要用蛇皮袋装垃圾,现在拎一个塑料袋就行了。随着河道渐渐变干净,环境越来越美,居民的卫生习惯也在转变,越来越文明了。
“七里河水清了,环境美了,成了风光带,沿着河道散步的居民多了起来。我在七里河巡河,每天看两次风景,还散步健身。这样想一想,你说,这是不是个美差事?”
“现在,整个东南片区都在改造提升,我们这里的环境会越来越美,好日子还有后头呢!”陈进来开心地说。
新闻纵深
七里河水清了,美了老百姓的日子,也润了老百姓的心田。在七里河,像陈进来这样的“民间河长”有1700多位。
让绿色成为扬州的城市底色、发展主色和鲜明特色,让生态成为市民的永续福利,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这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富起来之后,进一步追求“生态美”。
去年6月8日,市委书记谢正义徒步调研扬州“龙须沟”七里河,痛定思痛写下民情日记《今天开始,我就是七里河河长》,他表示:“下决心从根子上解决七里河黑臭问题。要努力把老百姓批评声最多、整治呼声最大的七里河,打造成老百姓人见人爱的幸福河。”
市委书记亲自担任七里河河长,领办最难啃的“硬骨头”,并在百姓面前立下军令状,拉开了领导同志到最难的地方去解决最难任务的领办大幕,吹响了各地各部门齐发力的集结号。扬州还涌现出一批“民间河长”,参与到各条河流的环境整治当中。现在,全市实行“一河一策”,分类制定水体整治方案和年度建设方案。
东南片区更新与改造大会战,从百姓最为关心、呼声最大的问题入手,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坚实信念。截至目前,东南片区基本完成安墩河和西沙河水系调整及新安墩闸、七里河支河纵一河、同心河、青年河等整治,正在实施七里河干河、支河、跃进河等工程建设。水清岸绿的东南片区,将在市民面前呈现出一幅崭新的画卷。
我市高标准推动区域中心大城市建设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举行2018年度专业基地住培院级督导
接连入室盗窃又盗车 2嫌犯被抓获归案
高新区370万元重奖突出贡献企业
邀你和好友来一次“真心话大冒险”
从清水源头漂来的幸福 七里河水清了美了老百姓的日子
北京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重污染天数比2015年降25%
全市深入推进优化发展环境暨“放管服”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陈振亮高键操学诚等市领导走访慰问驻朔部队和公安消防武警官兵以及复退军人
市领导到板桥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到村到户”现场会
孙政才受贿案一审开庭
十堰市渣土管理处加大监管力度 全面排查渣土车确保密闭运输
岚山:善谋划 敢担当 快作为
全新哈弗H6豪华型及超豪型上市 13.5万元起
王伟中到所在党支部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
刚柔并济 跑出城中村 改造“开发区速度”
郑州明年实现“单一窗口”报关报检业务全覆盖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12月25日前请务必交上
水泉镇打出“组合拳”助推乡村振兴
雨花区东塘街道圆满完成“四经普”市级综合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