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将生态优先战略摆在突出位置 1至11月“蓝繁”天数达224天

开栏的话2017年即将过去,一年中,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从严从实,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好于预期,尤其是生态环境改善、现代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三航”培植计划等工作创出了经验和亮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位次有影响。为进一步提振信心,鼓舞士气,凝聚发展合力,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德报2017年终特稿”系列报道,反映一年来德州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敬请关注。
12月初,一组来自环保部门的权威数据,印证了德州举全市之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心和成效:今年1至11月,全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224天,二氧化硫、pm10、pm2.5浓度同比分别改善30.3%、14.1%、14.7%,二氧化氮浓度同比持平。
与此同时,环保部的数据也证明了德州的努力:10月份以来(截至12月20日),德州pm2.5同比改善37.5%,改善幅度居“2+26”城市第九位;重污染天数仅为1天,同比减少91.7%。
而此时,距离德州因为重污染天气被环保部约谈,恰好过去了两年时间。
两年里,德州变压力为动力,将生态优先战略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响了一场建设生态美丽德州的全民战役。短短两年,德州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推进环保治理,举全市之力打赢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
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我市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推进环保治理,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的决策。“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在今年的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陈勇斩钉截铁地说。同时,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作为今后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着重提出。紧接着召开的全市“两会”上,市长陈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定要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得见蓝天白云。
由市长任主任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迅速成立,分成各有1名市级领导牵头的8条工作线,统筹协调推动环保工作。此外,市县两级政府的环保工作均由市县长直接分管,将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环保责任压实。同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针对环保领域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坚持“一案双查”,强化监督问责,仅今年以来就依法依纪追责472人。
一系列政府规章、实施细则的出台,进一步让人们意识到,生态环保工作真的是一条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2016年9月1日,《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我市有了地方立法权后出台的首部政府规章,“剑指”环保。今年以来,《德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德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票否决”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督察细则陆续出台,以强有力的督察问效手段,守住责任红线,保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 2017年以来,全市共出动监察人员7.2万余人次,检查企业3万余家次,开展夜查3464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952份,限产停产214起,查封扣押72起,行政处罚3364起。
全力推进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今年10月,武城县鲁权屯镇邢庄村村民张振斗经营多年的中央空调配件加工作坊被关停。
新能源空调产业是武城县的主导产业,产品占全国市场的10%。在鲁权屯镇,大小企业和家庭作坊更是遍地开花,仅吸纳周边就业人员就达3万余人。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说关系着武城的经济命脉。
但一直以来的粗放发展,让整个行业在严格的环保政策面前面临生死抉择:仅鲁权屯镇,就有1017家企业被列入“散乱污”企业治理范围。
环保倒逼激发了武城人的创造性,“共享工厂”模式让鲁权屯的“散乱污”企业起死回生。靠着武城县美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规范企业的引领带动,包括张振斗的小作坊在内,35家小微企业走上了正规化生产之路。“散乱污”治理不但没有给武城的新能源空调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反而实现绿色升级。利用“共享工厂”模式,武城全县成功转化出400余家规范发展、依法纳税的新生企业。
今年1至10月,鲁权屯镇主要经济指标不降反增,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2%。
截至目前,全市清单内“散乱污”企业共7953家,已全部完成整治工作。
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这一点,已经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转方式调结构、走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各级的共同选择。
明确治污路线,突出全面治理。 2016年初,市委市政府邀请柴发合研究员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把脉问诊,找准德州大气主要污染源,确定了“压煤、抑尘、控车、除味、增绿”的治理路径。坚持“冬病夏治”,累计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3953台,削减燃煤260多万吨。大力推进清洁取暖工程,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补贴资金4亿元,累计推广清洁煤120余万吨。今年,全市完成6.71万户“气代煤、电代煤”改造,超额完成省定5万户改造任务;完成燃气主管网铺设875公里,村内入户管网铺设1464公里,104个镇(街)全部接通天然气。
补生态短板、建生态屏障,努力建设京津南部山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11月29日,在陵城区义渡口镇、宁津县大柳镇,热火朝天的秋冬季植树造林行动不约而同展开,当天共种下各类树木3000余株。 植树造林,德州不断推出大手笔。全市秋冬季造林绿化动员会议提出,今年全市秋冬季计划造林10万亩。
补生态短板,解决“有线无片,有树无林”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三年大绿化”工程、“绿满德州·生态美市”行动,统筹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大运河生态林场造林、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和“万千百”工程等各项林业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上半年,“万千百”工程建设万亩生态林场8处、千亩片林55处、百亩林地116处,目前已完成造林9.18万亩。其中,大运河生态林场一期工程,就栽植乔灌木49个品种、10万余株。
市林业局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已完成造林21万亩。
还大地以绿色,下大气力实施生态修复战略,德州不遗余力。以大运河生态林场为例,未来3年,运河经济开发区将成方连片造林7500亩,到那时,这道横亘在主城区和重工业区之间的生态屏障将成为一道壮丽的景观。
今年9月,德州市总河长、市级河长名单出炉,市领导陈勇、陈飞挂帅总河长,德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全市7374名河长全部到位。这一高规格的工作班子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产业格局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治理手段的创新,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
建设美丽德州,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都是参与者。今年,庆云县380名“民间义务河长”全部上岗,实现所有河库沟渠塘全覆盖。作为“政府河长”的补充,这些“民间义务河长”将带头遵守治水护水法律法规,配合河库沟渠塘“责任河长”做好河库沟渠塘巡查等工作。
按照规划,德州今后5年要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京津南部、山东北边重要生态功能区。
一个“蓝天白云,地洁水清”的德州,正迎面向我们走来。

厦门户籍新政实施一月近五千人落户 高校毕业生占多数
云霄县县委书记王金狮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
我市已完成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今年整改任务的97.6%
第九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进入落幕“倒计时”
把“雷锋精神”传承好
德州将生态优先战略摆在突出位置 1至11月“蓝繁”天数达224天
连云中心幼儿园开展“童梦飞翔”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
省高级人民法院领导莅临我市调研考察
南京未来要建24个换乘中心
常山县与万洋集团签订框架协议,计划项目投资50亿元
连续12年保持全国文明单位 石油六公司为桂林创城“加油”
工行临朐支行信用卡发卡实现快速增长
丝路沿线电视台成员代表汇聚西安 三档跨国合作与播放电视栏目同日宣布启动
太平人寿诚信服务快速理赔温暖人心
市法院出台《意见》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工作
中国残联积极推进在国家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中切实落实无障碍改造工作
环海路零点立交南侧匝道桥昨起施工 发布绕行提醒
推动景德镇城市转型打造国际化品质城市
深圳交委会:停车超时无须双倍补缴
中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峰会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