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景萍报道: 如何在转型发展中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如何营造重诚信守承诺的社会氛围, 实现市场环境下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无疑是解题之钥。近年来, 我市持之以恒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7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会同全市各部门综合利用行政手段、 法律法规、经济政策、 舆论宣传等方式, 着重从制度建设、 信息数据、 分类监管等方面发力, 促进各行各业增强社会诚信意识, 为地方经济发展构建了良好环境。
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充分调动市场自身的力量净化环境, 降低发展成本和风险, 我市以健全褒扬和激励诚信行为机制、 健全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 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协同机制为重点, 开辟行政审批 “绿色通道” , 约束惩戒四类严重失信行为, 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 尤其是在重点领域建立了信用 “红黑名单” , 实施联合奖惩, 让守信者处处受益、 失信者寸步难行。市工商局在红盾网上设置信用 “红黑名单” 公示版块, 记录良好信息和不良信息, 向社会公示; 长治银行业协会推行黑名单通报制度、 联合制裁工作机制, 对失信者实施市场性惩戒; 市地税局将a级纳税人名单向社会汇总公布, 利用其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和谐征纳关系的构建。
在信用信息数据基础建立工作中,我市启动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建成 “信用中国 (山西长治) ” 网站, 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双公示” 信息全覆盖工作, 现在已覆盖到全市14个县市区和34个市直单位, 报送 “双公示” 信息38000余条。同时, 我市加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实施, 目前市工商局已办理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近4万户, 市编办、 市民政局分别完成全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存量转换543家和394家。至此, 全市信息 “孤岛” 现象逐步消除, 不诚信者难以 “隐身” 。
组织、 人社部门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 依法依规将公务员财产申报、 个人重大事项申报、 廉政记录、 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纳入档案, 作为干部考核、 任用和奖惩的重要内容; 财政系统依托政府采购网发布采购信息; 发改、 国土、环保、 住建等部门在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公布企业立项、 用地审批、 环评审批、 招标核准等信息……我市还从实际出发, 以强化分类监管推进行业信用, 诚信之风吹遍上党大地。
长治, 正散发出干净、 耀眼的信用光芒, 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凝聚起强大动力。
“这是我战斗过的地方”——杨贵与鹤壁的情缘
芦山县委政法委传达学习纠正四风重要批示精神及省委十一届二次会议精神
博野县农技干部节后先下乡
“严师”一拳“徒弟”骨折
查盛生主持召开筑梦新区第三十三次项目调度会
建立 “红黑名单” 实现信息共享 强化分类监管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听取市中级法院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工作汇报
蹇彪主持召开市委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淳安下姜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开始加力
凤岗灾后防疫工作全面铺开
市政协到岳西县、宜秀区调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哈尔滨召开
我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巡察工作推进会
芗城区召开打击“黑车”专项行动推进会
魏清娥到市经开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郑长才字画收藏展在如皋展出 让市民零距离欣赏大师真迹
南明区推进产业大招商夏秋攻势行动取得实质进展
广元市交投集团公司集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皖全国人大代表到太和考察“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市交通运输局工程一线走访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