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春明
7月24日上午,龙角山下门楼村,郑咏梅站在自家的黄桃基地中,看着满挂枝头的黄桃,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笑容。当天,金湖街办第二届黄桃节在此开幕,人潮涌动,游客络绎不绝,成片的桃林中,挂满了飘香的黄桃,穿梭在桃树下的游客,现场摘下桃子,放进篮子里。“这里的黄桃个大、味甜,确实好吃。”当天在果园内,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游客们赞不绝口的声音。
记者了解到,黄桃此前在大冶并无大规模培育种植先例,作为从外地引进品种培育成功的典范,24日,记者走近这片黄桃基地的开拓者——郑咏梅,听她讲述她的创业故事和田园梦想。
怀揣田园梦
初次创业失败后与黄桃结缘
今年45岁的郑咏梅是金湖街办门楼村人,出生农村的她,从小便有一个田园梦。年轻时候的她爱读书、爱看电影,每每看到外国农庄的美丽画面和诗意生活,她总是心向往之。提起自己的创业路,郑咏梅坦然道,一路都是磕磕碰碰过来的。
1999年,在工厂打工的郑咏梅遭遇了下岗浪潮,一时没了工作,这让她有些无所适从。后来,郑咏梅又干过很多事情,但是心中的那个田园梦一直不曾熄灭过。2012年,她拿出自己多年打工存下的钱,和丈夫一起,东拼西凑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本以为可以借此赚钱,然而由于缺少农业经验以及天灾,她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赔进去不少。
“刚开始时,种植大棚蔬菜的骨架全部做好了,然而谁想到一场大雪过后便全部垮掉了,第一年的投入可以说都打了水漂。”对于回乡刚创业那会,郑咏梅这样告诉记者。第一次创业不仅没赚钱,反而背上了不少外债,这对郑咏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然而郑咏梅并没有因此放弃。
2013年郑咏梅经人介绍,参加了上海的一次黄桃节,就是这次经历,她和黄桃结下不解之缘。
“到上海那边,正好也是这个季节,就发现这个黄桃,也是很多人正在采摘,然后很多批发商在批发,尝一下味道非常非常好。”郑咏梅说,当时心里突然想到,黄桃如此可口,大冶好像还没有本土的黄桃,何不从这边引进品种回家乡种植?如果能成功,必然有市场。想到便干,紧接着,郑咏梅就跟那边的老板谈合作,引进种苗,引进技术,回大冶种植黄桃。
绝不言放弃
一路辛苦换来如今硕果累累
经过多方筹备,郑咏梅于2013年开始在门楼村试种了180亩黄桃,然而满怀希望的她再一次遭遇失败。原来,原产于江浙一带的黄桃无法适应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种下去的幼苗纷纷坏死,这可急坏了郑咏梅。
“这个树苗买回来,就一双筷子那么大,我们像养孩子一样,操碎了心,然而还是由于缺乏经验,我们这边气候多雨潮湿,尤其是夏季,雨水偏多,栽下的苗木很多都淹死了。”那时的郑咏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先后找到街办政府、大冶科协寻求帮助,最终在武汉农科院的专家指导下,才解决了幼苗存活问题。
成功总是眷顾辛勤付出的人,在郑咏梅的努力下,2016年初黄桃试挂果了。“好的品种都是通过精心栽培生长成的。”郑咏梅介绍说,基地生产的水果,都是坚持优质选种、科学栽培、生态管理、健康除害。“舌尖上的安全,丝毫马虎不得。”为此,基地的果树从幼苗到成材,都坚持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在防治病虫害方面,采用太阳能电击杀虫灯,杜绝任何果子农药残留,让客户尝得开心,吃得放心。
如今,她经营的黄桃果园长势喜人。谈及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她感慨万千。“最大感受,很辛苦,但是也有成就感,比如说现在这么多人喜欢吃我的黄桃,我感觉很自豪、很欣慰。”
通道陇城镇:开展有毒野生磨菇宣传工作
威海女子手球队闯入24届省运会决赛
园街联动献爱心 让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
川在线:乐山网络订餐平台潜藏“问题外卖”
速看!襄阳春节期间多条道路通行有变 赶紧看看
黄桃帮她走出致富路
民航28日执行冬春季航班
市公管部门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提质提效
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2018年度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我市公积金缴存比例最高不超12%
攻坚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 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
省供销社副主任张川到大田县调研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
连日降雨致我市两县区受灾
市农委督查指导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九三学社大同市委来唐山调研生态建设用水问题
怀远县召开十七届人民政府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三亚市2018年春运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盐田街道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加强交通整治员队伍管理
站前区振华社区挖掘资源促就业
2018“我最喜爱的童书” 阅读推广活动(大连)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