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红
教师节前,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一些购物网站不少商品都被贴上“教师节礼物”的标签。其中,小红书、京东等网站内,有商家将许多价值一万多元、两万多元的奢侈品贴上“教师节”标签,还有商家将这一节日作为契机搞优惠活动。网友质疑购物网站此举助长送礼的不正之风。(据9月9日新京报快讯)
每年教师节,要不要送礼都会令众多家长纠结不已,甚至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这不,今年开学没几天,就有两篇相关的文章引发了舆论的热议:《中国青年报》的《初入一年级 父母花式“求关注”》一文,深度聚焦了焦虑的父母怕孩子受委屈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在老师那里博好感、求关注,引发了许多家长的强烈共鸣。几天之后,《南方都市报》刊发了一位高中老师的《家长们别纠结了,这个教师节不想收礼》,道出了众多教师的共同心声。
然而,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学校和教师也一再表态“今年过节不收礼”,但囿于诸多因素,依然有家长想方设法变着花样想给老师送礼。在这样的情形下,一些购物网站给商品贴上“教师节礼物”的标签,虽然不违法,却有诱导助长送礼之嫌,无疑显得极其不合时宜。
或许有人会说,家长要不要送礼心中自有主意,与贴不贴“教师节礼物”的标签没有多大干系。殊不知,很多时候内因往往需要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网购时代,网上购物是很多年轻家长的生活常态。有事没事打开购物网站,已然成为一种习惯。工作繁忙,一些家长完全可能忽略了教师节,或者虽有考虑但一时没想到合适的礼物就搁置一边了,时过境迁,也就成为“过去式”了。但一看到“教师节礼物”的标签,自然就激活了内心的想法,而且动辄成百上千乃至几万的标签商品,极易人为拉高送礼的“档次”,助长拼比之风。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由于极少数教师有悖师德搞“人情教育”,以及部分家长的主动或被动迎合,当下的家校关系存在“阴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退一步讲,即便贴“教师节礼物”的标签没有产生实质性的诱导助长送礼作用,商家的这种行为也会营造出一种特殊的“节日”氛围,让公众加剧对教师的“误会”,甚至滋生老师们大开送礼之门的“错觉”。贴个标签看似小事一桩,却在不知不觉中抹黑了教师群体,不利于家校关系的健康发展,岂能等闲视之?
给商品贴什么标签,当然是商家的自由,但不能有悖公序良俗也是商家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民族的千秋大计,怎能任意沾染商业功利等色彩?教师节的本意是让全社会一起来尊师重教,绝不是商家谋利的契机。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商家,理应有底线意识,不该赚的钱绝不能赚,教师节不容“消费”,教师群体不容抹黑!
宜宾县小岸坝:下狠功夫整治卫生死角
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召开全区年度工作大会 今年GDP预计增长8.3%以上
四因素撬动全市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小学校园办起风筝大会
道县濂溪桥拆除重建 总投资1200万元
奢侈品贴上“教师节礼物”标签,有失公德
本周多云雨水唱主角
晋东公司:朗朗诵读传家风
提升六项保障能力 实现精细化管理
石家庄市大力营造便利消费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市交通运输局突查道路安全隐患
降雨导致烟台大樱桃出现裂果 专家:三举措可预防
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榜单出炉
东至县胜利镇中心卫生院榜上有名
我市四部门联合整治校外培训机构
温州中心城区拟商业布局 来看看哪些板块将直接受益?
理发店换了名老板跑了 临沂市民预付卡消费要谨慎
市区吕浦河南岸绿道贯通
探秘“五福娃”生活:每天像打仗 一顿饭吃5斤米
女人脸上好长四种斑
中牟县河长制第11次暨防汛工作推进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