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整齐鲜亮民居古朴典雅、错落有致,白墙红瓦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一条条道路整洁通畅,一簇簇绿色令人神清气爽,瓜果满园,流水潺潺……走进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宛如苏州园林般的独特精致与百姓嘴边津津乐道的金山银山融合于此,宛若陶渊明笔下富足祥和的世外桃源。
这一场景,只是赛罕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赛罕区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强化班子建设做保障、壮大集体经济补“里子”、建设美丽乡村强“面子”,描绘出了一副乡村振兴新画卷。
看着眼前的景致,谁又能想到,几年前,曙光村还是一个薄弱村,村容村貌脏乱,垃圾、杂物随处可见。
改变,打造美丽宜居家园,从环境综合整治开始。垃圾不见了,杂物整理了,家家户户的门前通上了水泥路,村民也告别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随着卫生保洁、绿化养护、集中处理垃圾等制度的实施,曙光村也逐渐蜕变成一个大花园,“村即是景,景即是村”。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诸多游客的目光。民宿、采摘……早已顾客盈门。在这里,秀美的田园风光、引人的休闲采摘、和美的乡风家风,为游客开启一段慢生活度假时光。用曙光村党支部书记高二忠的话来说,村庄将继续利用生态优势,加速将“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能改变了人。曙光村的改变,不仅建出了好民风,更改变了乡村的陈规陋习。”对此高二忠深有感触,在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老百姓从最初的“不支持”到现在“抢着干”,这是对更美环境的自发追求,同时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
不只是曙光村。从“脏乱差”到“美如画”,赛罕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走出了一条蝶变之路。近年来,赛罕区一直把环境治理当做一件大事,特别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改善了,村庄美丽了,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奔小康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
党的十九大以来,赛罕区上下由内而外、由表及里,把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用绿水青山转化而来的金山银山惠及农民,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今年,赛罕区将全力做好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不断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使其功能更加完善,同时积极算好“绿色账”,守护绿水青山,提升乡村颜值,彰显田园生态美。现如今,全区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景区。
环境好了,居住条件改善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农村群众的生活好起来。为此,赛罕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动脱贫攻坚结合起来,通过集中统筹公共资源和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与力量参与,注重扶贫与发展联动,做到长短结合、切实可行。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开辟村庄发展新天地。
“这次分红拿到2000元,可帮了大忙,我们一年的生活开销都有了,感谢党,感谢政府!”在拿到合作社分红的一瞬间,赛罕区榆林镇三应窑村贫困户韩粉粉老两口的眼里涌出了泪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此,赛罕区针对辖区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创新“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模式,落地实施相关惠民利民举措,建立扶贫脱困长效机制。
“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村里合作社,由合作社代替贫困户进行种养殖管理,年底参与分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赛罕区通过实施扶持贫困户养殖、种植协议后免费领取牛、羊等进行养殖或者发展蔬菜温室种植,为贫困户安装光伏发电,实施节水灌溉等扶贫产业项目,在10个村实施“四到村四到户”整村推进项目,通过流转土地,建成标准杂粮种子示范基地、生态农业观光项目,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形式发展种养殖项目,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共同致富。同时,赛罕区还将继续实施产业帮扶,根据贫困人口不同情况,精准制定产业帮扶计划,让贫困人口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筑牢根基,高楼可起。如今的赛罕区乡村,村民家门口就可就业、创业,村集体也走上了“产业创富”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我们的日子也日渐红火。”看着眼前温室大棚和农家乐,赛罕区根堡村呼和浩特市绿联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俊英的心里乐开了花,“自从建起温室大棚,搞起了乡村游、农家乐,逢年过节和周末,村里都像过年一样。最好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就达上万元。”
陈俊英心里的花,就是一朵“美丽经济+农村休闲观光产业”之花。美丽乡村,以“美”为根基,孕育经济之花。近年来,赛罕区以业态发展为支撑,采用多元开发模式增强村庄活力,按照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要求,做好“美丽乡村+”文章,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彰显村强产业美。
据了解,下一步,赛罕区将倾力打造休闲观光产业基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依托设施农业、主题庄园、石人湾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存等资源,在榆林镇、黄合少镇、金河镇、巴彦街道等区域,引进生态环保、养生度假、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农耕体验等产业项目,配套“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养闲情奇”等功能,建设产业突出、各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全力打造赛罕旅游新品牌。
赛罕区的美丽乡村,不只有情,更有灵魂。“物质精神两手抓、口袋脑袋一起富”,这是赛罕区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村和万事兴!赛罕区将村落文化与企业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让文明乡风滋润每一个家庭。“赛罕区为每个乡村积极打造先进文化阵地,也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记者从赛罕区了解到,赛罕区为每个村都建起了文化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设施,小型活动天天有,中型活动月月有,大型活动年年有,舞蹈队、民乐队等文体队伍活跃在村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极为丰富。也在广大农村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水渠碧波荡漾,道路清洁整齐,院落精致葱茏……房舍门前和绿化带上的枝条已变得的郁郁葱葱,散落在村中的桃树、杏树落英缤纷,喜庆的场景如同村民的日子那般“红红火火”。如今的赛罕区广大乡村,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了,农民的日子过好了,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提高了,一幅描绘着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博罗县:收入增 住新房 日子好
我市交警坚守岗位维护全市交通秩序安全顺畅
市弘扬右玉精神领导组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
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合南社区:“爱心理发”党员志愿服务 情暖居民
赛罕区:“内外兼修”打造美丽乡村
携手创造更加光明的美好未来
城西镇“四个一”助推移风易俗
隆回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碑林迅速落实市政府迎检工作安排
家门口就业增收
市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党员迅速有效开展扫雪除冰行动
毕小彬在调研六安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项目建设时强调 尽快完善相关基础设施配套 确保项目尽快尽早发挥效益
今年市区公办普通高中艺体特长生计划招生292人
路面被挖沟禹王台区城建局正申请整修
宣传工伤保险政策
定海235株古树名木挂上了“身份证”
关于开展打击假冒特种作业操作证专项治理行动督查工作的通知
吴俊寰:他用生命感动两座城
苑东街道多措并举做好辖区“大棚房”拆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