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繁花春意闹,龙眠大地气象新。2018年,桐城市高扬文化体制改革风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传统行业不断壮大,新兴业态活力迸发,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全市文化产业单位达3000余个,资产总计80余亿元,从业人员近5万人。文化产业总产值达80多亿元,占年度gdp的5.02%。年产值(营销额)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50余家,超亿元的重点企业6家。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文化类驰名商标2个,文化类著名商标8件,省级示范基地(园区)3个,2014-2018年有18家次文化企业荣登全省民营文化企业百强。桐城省级印刷包装产业园被评为2017年安徽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工作优秀园区,并在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作经验交流。桐城青桐众创空间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个项目荣获文化部2017年文化产业双创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扶持。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该市通过创新驱动,实施“文化+”工程,加速文化产业与各业态融合,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重点开发文化特色鲜明、两个效益显著的产品。例如:孔城老街将水乡古镇与明清风情建筑、书院文化、桐城派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进行系统开发;嬉子湖景区以名人文化和科普文化打造方以智广场、天文科普馆,仙龙湖山水园项目将水上娱乐、休闲美食与文化观光等融为一体,徽煌工艺品公司根据桐城派四祖和“父子宰相”文化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桐城文樽”和“宰相执印”,文樽获得国家专利(外观设计),并荣获中国艺术铸造协会“创意金奖”。同时,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景区,实现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特色旅游发展的“双赢”。加强对桐城玉雕、佛光铜工艺品、铸胎掐丝珐琅、缩微器具等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的开发,推出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的旅游工艺品;挖掘提升像朝笏、菜心粑、大关水碗等风味小吃和特色菜肴,打造我市文化旅游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利用剪纸、踩高跷、打连厢等传统技艺和婚俗、风俗、节庆等传统民俗,策划开发各种文化体验娱乐项目;在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演艺场所,筹划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雅俗共赏、游客喜闻乐见的演艺节目和实景演出,如黄梅戏、桐城歌等民间歌舞表演。
何飞 赵晴川
淇县卫计委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小结
省人大常委会“两法”巡回宣讲团来延宣讲
市财政局下达省级充电设施建设奖补资金
中医药治疗大骨节病 宝鸡这个县(区)获副总理孙春兰点赞
平和县人大常委会调研“三抓三比、十项竞赛”和“十六评比”项目
桐城创新驱动文化产业发展
全民出动!海盐百步镇争创这两项国家级荣誉
“畅美道路行动”引领乡村蝶变
福州首批试点凭“网证”买汽车票 被冒用可能性低
海口13时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 2小时内有短时强降水
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管乐团沪上展演
【税务】出口企业申报出口退(免)税是否还需要预申报?
宜宾顺利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初审
碧桂园:500强不是终点,社会创新才是起点
桑植县首个试点村召开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推进会
"李鬼"大学复刻正规大学官网 外观校徽都相同
【我奋斗 我幸福】张岱:只要群众满意就不觉得辛苦
汉宜社区召开民主生活会
林彬杨深入湖口都昌现场督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市司法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震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