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有文化的城市,一定有历史、诗意和故事;而一座有韵味的城市,一定可以让你静静聆听,细细品味……近年来,包头用各种音乐形式丰富百姓生活的同时,也演奏出了包头的独有的音乐之美。
马佳、段宏玲、崔作宇、赵辰龙四位八零后的“老音乐人”,用他们最钟爱的管乐在包头璀璨的音乐舞台上“吹”出了一片花园。2016年,迫切渴望包头管乐被关注的他们,在包头举办了第一届包头管乐节,时隔两年,一场更为宏大的“2018年包头第二届管乐音乐节”在包头第一工人文化宫拉开帷幕,反响巨大。
“我们很喜欢被自己、被音乐折磨的过程,因为在蜕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包头人开始喜欢管乐,更多的孩子开始加入到管乐学习的队伍中。”四位音乐人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让管乐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草原钢城绽放一池清香。
梦想相撞
音乐界都知道,管乐进入中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管乐发展也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在包头,管乐曾经一度只是冷门。从小学习长笛的包头女孩马佳和段宏玲就因为在管乐方面的共同爱好和高超的演奏水平,成为好朋友。
马佳是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长笛专业的副教授,曾经多次应邀赴美、俄罗斯等国家演出,是国内著名的青年长笛演奏员。段宏玲是包头交响乐团长笛演奏员,常年应邀与国内著名的指挥家合作,是中国长笛演奏界著名的“北方小花”。
“马佳留学回来的时候,我有幸听到她的演奏,内心非常激动,很快我们就成为很好的朋友,在一起交流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希望把我们所学的管乐教给更多的包头人,特别是小孩子,然后把我们听到、见到的国内外优秀的音乐家请到包头来,让包头人爱上管乐,让管乐带给包头人快乐。”爱笑的段宏玲说起两个人的梦想,两只手一会儿抓紧一会放开,急迫地期待梦想成真。
两个挚爱管乐的女孩,因为一次彻夜长谈,竟然促成了包头第一届长笛音乐节。
初生牛犊不怕虎。办音乐节需要经费,两个人自己掏腰包;需要安排各种事务性工作,两个人自己来;办音乐节最重要的是邀请国内外专家,两人毫不含糊全揽在自己身上。
“我们两个一点经验都没有,就靠着满腔的热情开始筹备。当时支撑我们的信念就是‘在我们最好的青春年华,给包头人留下一段最美好的管乐之旅’。”说起两年前两个人办节的过程,马佳说:“现在想起来有点发怵,但当时真的不知道怕。”
段宏玲偶然得知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首席管乐演奏家奥利格在昆明,她连续三次飞往昆明邀请他来包演出并做讲座。奥利格在中国的行程早已经完成,当听段宏玲三番五次地讲到她的学生没有条件走出去听大师的演奏和教学时被触动,最终自费来包演出和讲学。随后,马佳又说动西安音乐学院著名教授王希平来包,两位大师在管乐节上的现身,提升了音乐节的影响力,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的很多管乐爱好者专程前来捧场。
一拍即合
“这次音乐节最让人感动的有两点,一是所有艺术家都是公益演出,费用自理;第二,我们发现包头喜欢管乐的人非常多,大家很感激地说我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回想那几个月难以入眠的日子,马佳和段宏玲记住的却是这些。“我们做的一切,和梦想的距离又近了,这其实就是我们内心最想要的。”
音乐节上,老师和演奏家们在长笛、萨克斯、双簧管、大管、圆号、长号、大号等乐器上的精湛演出,让包头乐迷第一次最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管乐的魔力。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外界开始关注她们,不断地有人询问:“第二届什么时候举办?”
“第一届大家没有尽兴,第二届能不能玩的更大一点。”马佳和段宏玲的“野心”开始变得更大。“我们知道依靠我们两个人的力量不够,我们需要更多和我们一样有梦想的年轻人。”马佳和段宏玲为了更高级别的包头管乐节,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与崔作宇、赵辰龙成为合作伙伴,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崔作宇、赵辰龙是致力于包头青少年管乐教育的青年管乐教师,他们不仅有自己的乐团,所教的学生近年来在国内的专业比赛上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
马佳说:“第一次见他们,他们说,‘要做就做内蒙古音乐史上最强的管乐盛宴’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这其实也是我的梦想升级版,我不想自己的音乐节只停留在上一次的基础上。”
今年3月,四个年轻人带着梦想开始了一段艰辛又奇幻的旅行。
因为没有做过演出市场,四个人就把音乐节定义为半公益演出,不追求利润,只扩大影响;因为没有演出策划团队,四个人就发动自己的一切资源,让更多与他们合作过的老师感受到包头青年的力量。
3个月里,他们跑到西安、北京、沈阳、南京等地请老师和专家,最终在国内外管乐中有影响力的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共计16人成为第二季包头管乐节的嘉宾。
专家们对包头不了解,起初不愿意来,西安、北京和沈阳几个人先后加起来去了9趟。三顾茅庐换来的是老师们的感动,老师们说:“我们看到了一群想要做事年轻人的态度,有他们在,内蒙古甚至西部的管乐一定会有大放异彩的一天。”
音乐疗愈
音乐节开始的第二天,包头大雨,刚刚从台湾飞抵北京准备转机包头的演奏家刘兵、江俊峰被困在北京机场,知道老师们航班取消后,崔作宇冒雨驱车赶往北京。开车10个小时第二日凌晨1点多到达北京,为了不耽误早9点的演出,他们当即出发。7月18日的上午,包头阴雨连绵,而在包头师院音乐楼中却有50多人静静等候,当身着盛装肩上带着雨滴的老师步入会堂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的开场白却说:“包头有这样执着管乐的人,是中国管乐人的荣光。”
内心激动的崔作宇忘记了疲惫,当天作为乐队指挥他忙完所有的活动后,回到家里已经是凌晨2点。他说:“这种为了梦想拼命的感觉,一辈子都不能忘。”
7月19日,包头迎来了大暴雨,管乐音乐节第二场公演遭遇了严峻的考验。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很多学生和家长浑身湿透地一直看完演出,他们的模样让很多老师动容,音乐家们说,他们参加过很多城市的音乐节,包头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城市,他们希望以后每年都被邀请。
音乐节上有一个公益环节,青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了来自音乐节组委会价值6万元的乐器捐赠。随后,10名包头市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带来的单簧管合奏《小星星》和《小河》,赢得了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此次音乐节上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演出,很多人说,他们不是专家,但比专家更震撼心灵。其实只有短短不到十分钟的演出背后,却深藏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赵辰龙2008年起跟随单簧管演奏家陶旭光教授学习单簧管演奏。2017年底,包头心理社工中心培训了特殊教育学校刘蓉等部分教师,学习了对特殊儿童的心理、音乐疗愈方法,赵辰龙使用单簧管对鼓膜的振动原理,也开始了与教师团队们合力开展了关爱自闭症及聋哑孩子听力助学活动,这是全国首例用单簧管音乐推进治疗自闭症及聋哑儿童的公益活动。
短短几天的音乐节闭幕,管乐的悠扬之声依然回响,马佳、段宏玲、崔作宇、赵辰龙又有了新的梦想,他们说,他们希望包头管乐能取得全国影响力;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演奏家;他们希望包头人更热爱管乐;他们希望他们的音乐节成为包头国际管乐音乐节……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永峰)
好记者讲好故事:全程见证“泳”士横渡琼州海峡
我市基本实现四级林长体系全覆盖
郯城县杨集镇人大“把脉问诊”食品安全迎“双节”
禁鞭,掇刀公安在行动
迎泽区专项检查预防接种疫苗
你好爱乐之城
鐣岄甯傜爾闆嗛晣锛氶綈鎶撳叡绠$瓚鐗㈠瀛i珮娓╂睕鏈熷畨鍏ㄢ€滄柊闃茬嚎鈥?
诏安县交通运输局:检查督促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泰坦尼克文物精品展将在武汉展出 300件文物带你重温历史
南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名单公示
和县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滴水不漏”
相山区提前发放2018年度农村低保金
全市卫计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郭建英在市政府第二十九次常务会议上强调 切实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工作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不断迈上新水平
宣传部长张富治出席全市艾草产业发展座谈会
武汉城市留言板最新民情数据排名周报发布
强化责任加强协调 确保赛事圆满举办
荥经县林业局集中开展秋季木材加工专项整治
专家组通过河长制技术方案编制成果评审 推进“一河一策”加强河湖治理
治理机动车污染济南再出新招 老旧柴油车报废最高补贴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