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马哈鱼档》如何“炼”成?原作者向我们投稿解密了!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这座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发生了哪些代际更迭?在这座城市打拼的人们又如何描绘自己的人生轨迹……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南方南”融媒体工作室主办,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潮起珠江”——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自8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踊跃投稿。
他们用精彩的文字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他们的广州情缘、广州人民生活方式的“升级换代”。国内第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的电影《雅马哈鱼档》的原作者、广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章以武更是特别撰写了回忆文章《鱼啊鱼》,详细解密《雅马哈鱼档》的创作过程。而在广州日报大洋网开设的“改革开放,我想对你说”主题专页中,读者也纷纷写下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广州这座城市的殷殷寄语。
《雅马哈鱼档》音像制品封面。图据网络
热话题
生活质量
在农村也可骑共享单车
生活环境改善了,物资更丰富了,口袋里有钱了,生活方式也“升级”了……用自己亲历的故事反映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了读者来稿的热门话题。
广州市增城区国土规划局公职人员刘进林在《旺伯的写意生活》里以“当地村民”的目光,描绘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农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首先居住环境变好了。”他在文章里描述,现在村村通水泥公路,大部分机耕路也用水泥捣筑,村民穿着鞋也可以下农田,可站着插秧。开工时间自由,避开炎热太阳和严寒天气。收割农作物机械化。探访亲朋戚友可以骑共享单车或网络约车。
“其次,农村各项保障也得到落实。”他说,前几年,因为建厂征地有补偿,村民的医保社保,村已经为他们解决了;村的留用地用于建厂作为集体收入,有分红;政府有计划的旧村改造,农民住房也有保障;乡村振兴计划有序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带动,也给村经济注入血液,加大发展;农民种水稻有补贴,不用交公粮了……
“最后,农村的教育和卫生也改变很大。”他介绍,目前中心小学建在中心村,自然村学生上学有专用校车接送,保证教育质量和保障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有条件的中心村已开办幼儿园和托儿所。
时代信物
粮票肉票进了博物馆
40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老百姓生活中的“时代信物”也悄无声息地进行更新换代,留下了一件件时代专属的“信物”,讲述这些“时代信物”的更迭,也是读者来稿的另一个热门话题。
“如果对老一辈人来说,改革开放如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话,那么对我而言,这40年的变化好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读者李祝英在来稿《记忆中的票证》中,详细忆述了计划经济年代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票证”。
在李祝英的记忆里,在以前的“票证”时代,没有票证,几乎寸步难行。这些票证包罗万象,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像粮票、肉票、油票、酒票、糖票、布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烟票等不一而足。
“我们这群生长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恰恰经历了票证的历史变迁。”李祝英说,现在呢,这些跟生活物资有关的票证都进博物馆了,但我们手里又多了一些新的票证,只是发证单位不同了。各家蛋糕店的打折券、速食连锁的优惠券、卖场商店的现金抵用券、零售铺子的集齐可以兑奖的小卡片……无不印刷精美,个性鲜明。“现在用各种票证不是因为物资不够,而是为了吸引顾客,剌激消费”。
青春故事
20年前来广州的经历让他开了眼界
“广州是我挥洒青春汗水的地方。”“在我的奋斗足迹中,广州是不能忽略的一笔。”很多来自北京、天津、深圳等地的投稿者,在文章中追忆自己当年在广州打拼的故事,倾诉自己对广州这座城市的热爱和留恋,甚至还有不少外地读者详细记录了自己跟广州的“一面之缘”。
天津作协会员、新闻评论员夏晓华在《第一桶金》描绘了一幅“双城”画卷。他在文章里写道,在他的抽屉里,珍藏着一个“寄自四千里之外美丽广州的信封”,里面有一份20年前的获奖通知。那是广州一个企业举办的活动,他幸运地获得了一等奖,奖品是一个金首饰。“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首饰依然如故,优质靓丽,金光闪闪,”夏晓华把它称为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而且是不折不扣的纯正优质黄金。从此,他与广州结下了长达20年的不解之缘。
在他的记忆中,20年前的天津,满街跑的都是“黄大发”,百姓的出行工具基本上还是“大二八”,最繁华的滨江道上广告牌还是素颜美女;20年前的广州,只有越秀、荔湾、天河、东山、黄埔、白云、海珠、芳村八个区,广州地铁一号线在1998年底建成,天河区还是一片荒芜……“岁月如梭,20年后的今天,无论广州,还是天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说,正是20年前参加的那次活动,让他打开了眼界,学会了坚持,激励了他的斗志。而那份来自广州的奖品,也一直陪伴着他,见证了他的奋斗历程。
名家谈
《雅马哈鱼档》背后的故事
时间回到1984年的夏天,一部名为《雅马哈鱼档》的电影诞生于广州,这部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是内地第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的电影,轰动全国,获奖无数。港台流行音乐、雅马哈摩托车、个体档口一条街……电影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广州缤纷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电影提出劳动致富的理念和浓郁的“广味”市井风情,让这部电影被誉为“改革开放的一张亮丽广东名片”,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轰动。
在此次征文活动中,电影《雅马哈鱼档》的原作者、广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章以武发来了他的回忆文章《鱼啊鱼》。他说,《广州日报》的征文启事,把他的思绪带回到30多年前写《雅马哈鱼档》的日子。他在文章里详细解密了《雅马哈鱼档》背后的故事。
据章以武的回忆文章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广州率先开放,开放了鱼鲜、水果、蔬菜、三鸟市场,市民拍手叫好,都说政府好,跟老百姓想到一块了。当时,很多待业青年一马当先,领了牌照,纷纷在马路边的转角处,在窄街小巷,设档摆摊。
有一次,章以武在路上遇到一名他以前教过的学生,学生邀他去金碧辉煌的东方宾馆饮茶,以表师生之谊。他猛摇头:“去不得,去不得。”因为他认为那是接待外宾的地方。那学生执意要他前往,说自己开鱼档,卖鱼卖得风生水起,每月能赚300多元。当时是1983年,章以武的月薪才68元5角。这让他感慨世界在变;于是,最早的《雅马哈鱼档》的故事在他心里发酵了。
章以武先写了近6千字的短篇小说《雅马哈鱼档》。当初,小说的题目叫《鱼啊鱼》,他的老友徐康是珠影的制片主任。徐康认为这题目不生动,不时尚,“现在开放了,雅马哈摩托车满街飞,干脆叫《雅马哈鱼档》吧,用摩托车载鱼,又新潮,又热辣,读者看这题目也好奇。”章以武对此非常认同。
后来,他找了合作者黄锦鸿将该短篇小说扩成中篇小说《雅马哈鱼档》。珠江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王进先生读了他们的中篇小说,认为《雅马哈鱼档》应时势,接地气,故事性强,富有视觉冲击力,具有广州地方特色与南国风味,可改编成电影。后来电影公映后,好评如潮,被誉为“撕开了计划经济的一角”、“广东改革开放的第一张靓丽的名片”。电影获得1984年文化部优秀新片二等奖,并被选去参加1984年国际柏林电影节。
章以武说,这部电影的票房达8000万,当时电影票才2角一张。当时,他们得到的稿费是1000元,除去200元个人所得税,两人各得400元。后来,剧组每个人又都分得了48.5元文化部颁发的奖金。他说,当时许多内地年轻人是看了这个片子后,向往广东,才到广东圆创业梦的。
“潮起珠江”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启事
1.作品要求
作品文体以记叙文为主,主题、内容、素材与广州有相关性,能充分展现和诠释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果,能展示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特质与精神。
字数为2000字以内,可配真实图片。
作品只接受电子版作品报名,格式请统一为doc格式。
稿件须为原创作品,严禁一稿多投,如发生抄袭或剽窃,将取消参选资格。
2.参加办法及投稿要求
报纸读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得参与指引;广州日报微信号、广州参考app即日起开辟征文专栏,新媒体读者可点击专栏中的h5邀请函或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h5邀请函,即可获得参与指引。
投稿的原创作品以“真实姓名+手机号码+单位+职业”的格式命名,发邮件到gzggkf40@163.com,邮件主题注明“作品标题+真实姓名+手机号码”。
即日起至9月30日,面向公众征集优秀文章。
3.奖项设置
最佳作品:1名,稿酬20000元/人+荣誉证书
最佳故事、最佳创意、最佳文笔:各1名,稿酬10000元/人+荣誉证书
优秀作品:6名,稿酬5000元/人+荣誉证书
网络人气作品:10名,稿酬3000元/人 +荣誉证书
4.广州日报大洋网开设专页
专页以“改革开放,我想对你说”为题,邀请网友写下改革开放以来对广州发生的变化的感受。留言者将有机会获得50元的购物(书)券一份。(获奖名单请留意网页上的每期活动报道。)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黄蓉芳、申卉

传承红色基因 昆明中小学生清明祭英烈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视察建议办理情况
东辽县召开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教育培训会
保卫蓝天长沙城管持续发力 5台非法倾倒建筑垃圾车辆被查
田东法院:执行攻坚演绎“一箭双雕”
《雅马哈鱼档》如何“炼”成?原作者向我们投稿解密了!
新的冷空气同学预计26日来报到,要适时添衣加被呀!
市委召开常委会议
让群众拥有更多法治“获得感”
一季度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老大难”小区变身新“模范”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开启回暖模式 温度“正式入春”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
3月20日起 扬子公交656路末班车延时半小时
【改革·高考记忆】桂林“淡定哥”拿到通知书后转头继续回工厂上班
[]青白江区三举措推进“厕所革命”
副市长蒋学东率队督导市中区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作
宣城市司法局召开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新闻信息宣传工作第二季度例会暨新媒体工作座谈会
我市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