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峪村考略

关家峪村位于刘备山脚下西北处,隶属郊区河底镇。关家峪历史悠久,地名多伴有历史传说,充满传奇和神秘色彩。由于种种原因,有关关家峪的文字记载非常之少。笔者力求从碑刻谱志传说中,去追溯它的身世。
一、夏关龙逄墓
据村民口耳相传,关家峪在夏朝末年出了一位大夫,名叫关龙逄,因进谏被夏王桀所杀,满门抄斩。之后关家族人有的改名换姓,有的流落异乡。因此,关家峪再无关姓之人。
传说毕竟是传说,无从考证。但有两个事实摆在面前:一是关家峪确实没有关姓之人;二是在关龙逄墓地,至今立着一通“关氏世系碣”碑。该碑记载了关氏世系渊源,始祖为关龙逄。
“关氏世系碣”碑身高165厘米,宽96厘米,厚22.5厘米,系元泰定元年(1324年)所立。进士出身同知辽州知事吕思诚撰文并题诗。
吕思诚题诗一:“夜宿关家峪,晓行关氏坟,长松成偃盖,坚石刻新文。世系传三族,书丹近八分,铭章归墓侧,疏拙愧诸君”。诗二:“石艾安平西北乡,关氏世系得真良;左昭右穆彝伦叙,推本溯源德泽长;宗派远年重显耀,主裔今日复明光;无边瑞蔼松江涌,石碣应流百世芳”。
碑阳面题“关氏世系碣记”,记载了“平定南窑关昌,与弟三都关甫关顺,与伯玉侄子诚等,率族人来拜”。即关家人回关家峪祭祖,记述了关家的世系渊源。
碑阴面是关家的家谱垂线图,始祖为关龙逄。
据乾隆己丑版《平定州志》记载:夏关龙逄墓在州北三都村北冈,康熙年间,居民锄地得古碣,题曰“关龙逄之墓”。
乾隆庚戌版《平定州志》记载:夏关龙逄墓在州北三都村北冈,康熙年间,居民锄地得古碣,题曰“关龙逄之墓”。还记载有这样一段文字:“盂有仇犹墓寿阳有狐突赵简子墓至平定则有夏关龙逄墓,国朝康熙年间始得之有石碣尚存”。
明代版《平定州志》记载:夏关龙逄墓在州北三都村北冈,康熙年间,居民锄地得古碣,题曰“关龙逄之墓”。道光四年,古坟南土陇坍塌,得“关氏世系碣”。
从以上碑记和州志记载,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第一个信息:关龙逄墓确实在关家峪村。
乾隆己丑版州志到乾隆庚戌版州志记载,历时多年,“关龙逄之墓”石碣尚存。古人编志之严谨应该不亚于现代,特别是官方编纂的正史,对此,我深信不疑。尽管现在说到关龙逄墓所在地,全国已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但所根据的都是传说,并无实证。
第二个信息:至少在元朝,关家峪村已经没有关姓人家。
“关氏世系碣”立于元泰定元年,即1324年,是关氏族人回乡祭祖所立。
康熙年间,居民锄地得“关龙逄之墓”石碣,道光四年古坟南土陇坍塌,得“关氏世系碣”。可以想见,如果有关姓人家存在,石碣绝不会如此凄惨。同时还说明,关家峪村及关姓人家是多么久远的历史。
第三个信息:关家峪村衰败到被人忽视。
乾隆己丑版《平定州志》载:夏关龙逄墓在州北三都村北冈。明明是在关家峪村,为什么说是三都村北冈呢?
三都是一个大村,历史上有相当一段时间,三都管辖着荫营、河底等大片地界。古代编纂州志应该也有一个逐级上报的程序,也许是三都的上报人,因为关龙逄的分量足够大,而关家峪足够的衰败,以至于只相当于村的山冈山梁,才将墓碑划归三都名下。
另据关家峪村和刘备山现存的明清碑石记载,募捐人所在村或为南峪或为南北峪,而不提关家峪,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它的衰败。
二、从两方面探究关家峪
关家峪没有姓关的,为什么?关家峪曾用名南峪,是什么道理?笔者从这两方面,一探究竟。
第一,关家峪为什么没有关姓之人?
关家峪村没有关姓之人,是从哪朝哪代开始的,已经无从考证。但在历史上,关家峪确有其名,而且是本地关姓人家的聚居地,甚至是关姓的发源地。这主要源于一个传说和一段历史。
相传,古代的关家峪依方山(现在的刘备山)而居,流水清澈,森林茂盛,土地肥沃。占地面积包括方山东北脚下两道大沟,方圆数十里。
夏朝末年,关家峪出了一位大人物,名叫关龙逄,官至大夫。当时的夏王桀荒淫无道,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关龙逄进谏,被暴君所杀,关家峪关姓族人被连带抄斩。关家峪村由此衰败,村里也再无关姓之人。
从明朝中叶至今,关家峪的在地姓一直为张姓。其他史、赵、李等姓都是后来外迁而来。而关姓则在关家峪的传说里延续,关龙逄墓在关家峪村村西,也一直默默坚守。
元泰定元年,一群关姓子弟回乡祭祖,在关龙逄墓前追思溯源,立“关氏世系碣”一通,现在保存完好。
第二,关家峪曾用名南峪,是什么道理?
现在的关家峪曾用名南峪,1981年5月经关家峪党支部、村委会申请,恢复而来。
现在的关家峪和古代的关家峪也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关家峪比现在的关家峪地盘要大得多。因为古代的关家峪至少包括现在的邓家峪、任家峪沟和现在的关家峪沟在内,方圆数十里。
邓家峪、任家峪沟属于古代关家峪的北峪,现在的关家峪属于古代关家峪的南峪,也就是说,古代的关家峪分南北两峪,而它的主村在南峪。
这一说法我最早见到是在《重修五龙圣母庙序》中,该碑现存于关家峪村的龙王庙,清康熙七年立,碑文中记述:“榆郡北五十里许,有村曰关家峪,聚盧以居,虽有南北之分,而致祭以祷,则有合一之处。”另有龙王庙“洞序”中记载:“……毅然以是为任而一倡百和南北峪之施财效力”。
现存于刘备山的《重修福山庙记》,立于明万历二十三年,碑阴文字为各村捐款助缘人名单,有一项为“南北峪”,其中任姓4人,邓姓3人,张姓8人。张姓属于南峪,任姓、邓姓属于北峪。由此可以看出,清康熙七年的《重修五龙圣母庙序》中提到的,关家峪有南北之分,北峪是现在的邓家峪、任家峪无疑。
同时也说明,关家峪村因无关姓人家而相当衰败,以至于不提关家峪而叫南北峪。
岁月轮回中,南峪以张姓为主聚居,邓家峪以邓姓为主聚居,任家峪以任姓聚居,约定俗成而叫成了现在的名字。古关家峪的南峪一直保留南峪,而古关家峪之北峪则分别叫邓家峪、任家峪。这就是关家峪、任家峪和邓家峪三峪村名的由来。也是关家峪曾用名南峪的原因。
至清道光二十一年,刘备山重修福山大王庙时,重修捐款人中:南峪57人,邓家峪45人,任家峪合村施钱六千。三村至此已彻底分开。

省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苏州市三个区域获批
山西省下月起全面开展跨省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
前7月湖北外贸增长8.4% 十堰进出口增幅超20%居全省前列
兰州有八种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个人捐10元可折算植树一株
亚洲已建成投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场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
关家峪村考略
史诗40年 改革再出发 | “张家港精神”:新时代熠熠闪耀新光芒
健康快车走乡村 免费体检暖人心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节前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
省第三环保督察组赴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牧场开展督察
2018茶乡旅游发展大会5月19日开幕
厚植文明土壤 共建宜居南宁
升华四中心开学第一课活动
蓬溪县有序组织抗洪救灾
市公路局以监督责任落实确保主体责任落地
芙蓉区市政局连续出击奏响抗冰除雪最强音
陈敏尔唐良智会见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重庆市政府与平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红安易地扶贫搬迁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120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代表观摩成都“双创”点位
婺源三件木雕作品入选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