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满城春


株洲新闻网讯(株洲日报记者 刘芳 通讯员/廖勇)这是一座城市的努力,这是每个市民的荣耀。
时隔三年,株洲再次捧回“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一起捧回的还有14项精神文明大奖。
从此,株洲站上了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高度”。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株洲,从未停止追求幸福的奋进步伐。
群众对幸福的期盼,就是株洲奋斗的目标和动力。这些年,文明创建已融入株洲“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总战略的生动实践,与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同频共振。株洲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的蜕变,不仅仅让城市的“面子”更美,也让市民的“里子”更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新时代,株洲的文明建设将开启新征程,实现新高度。
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环境好呀!”5月8日,芦淞区白石园小游园内,市民言先生感慨地说。
这一切,得益于城市绿荫行动。数据显示,2016年,我市完成10个小游园的建设,2017年,我市新增绿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株洲正迎来“出门见绿”的生活。
清凉无边绿意浓。绿色也从“地面”延伸至“空中”:屋顶绿化、节点景观、墙体绿化、桥体绿化,让边坡、栏杆、墙体、桥体等单调的水泥墙,神奇般地变成绿色、彩色,成了养眼的立体风景线。
文明城市的意义,不仅仅是停留在一座奖杯的光环上,而是流淌于城市建设的每一个角落,是街头巷尾里悄然呈现的环境新变化。
近年来,株洲实施交通畅通、城市绿荫、旧城提质、碧水蓝天、设施配套“五大行动”。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湘水鹭影”的生活愿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扎实推进,湘江株洲城区河东段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成,去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2天……一座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城市正在崛起。这不仅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也将为赶超发展拓宽了新空间。
通过三年创建,我们城市的竞争力增强了。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株洲·中国动力谷“3+5+2”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挺起了株洲工业发展的脊梁,继2016年稳增长工作获得国务院标准之后,去年又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三项工作获国务院表彰,获评“全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中国最具营商环境十大城市”,入选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榜。
文明,让城市更温暖
只有颜值与气质的双提升,一座城市才显得更有内涵;只有文明与道德的不断浸润,一座城市才会有内外兼修的厚重风范。
八旬大学退休教授夏昭炎,回到攸县石羊塘镇创办农家书屋,在当地播下文化的种子,被《人民日报》多次点赞并称其为新乡贤。
在株洲,这种善行义举屡见不鲜。
“鱼片”刘朝华,10多年倾心助学,先后帮助200多名贫困学生,最后牺牲在助学路上;瞿志英,醴陵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58岁那年拿出全部积蓄,举债建起醴陵第一座农村敬老院,将一片真情奉献给孤寡老人;“姜汤大姐”韩无盐,数年如一日,将一杯杯暖心的姜汤传递给了数以万计的旅客……自2008年开榜以来,全市已有4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这3年来,株洲人正创造另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度——德善高地。
在株洲,涌现了刘朝华、龙秋华、潘尧生、何遥等9名省级道德模范。其中,肖雅清和杨颖被列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醴陵市的刘天健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株洲市二中、醴陵市姜湾小学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株洲儒学会、株洲晚报志愿者联合会获评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市图书馆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株洲连续16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凡人善举,最能浸润人们的心灵。
近年来,株洲通过教育引导、典型带动、文化熏陶和制度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闯红灯、乱停车等不文明现象大幅减少,移风易俗、节俭用餐、礼让斑马线等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善,是株洲这座城市温暖的文明底色,也体现了株洲这座城市的文明温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
文明,让文化更厚重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3月5日至6日,我市打造的大型民族歌剧《英·雄》,赴北京参加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清华大学内的新清华学堂,唯美的舞台,优美的唱腔,曲折的剧情,让现场观众无不动容。演出结束,掌声经久不息。
和风好雨,润物无声。
一座城市的文明氛围不断提升,离不开自身的文化积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更要与文化建设“同频共振”。
在城市,神农大剧院、湘江风光带等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市美术馆和市戏剧传承中心等一批综合性文化设施加速提档升级。
借助文化的力量,精神文明向基层延伸。在农村,全市已经建成农家书屋19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5个。相关部门每年送戏下乡4000多场、放映公益电影近9万场。
各项文化事业改革同步完成。近年来,全市5家县级文艺院团全部转企改制,26家公益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市图书馆试点理事会制度。我市获评全国文化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厚实的文化力量,为株洲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在2017年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评估中,株洲获得全国第七名、中部城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文明,让服务更便民
全民共创,全民共享,是我市创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生动写照。
家住石塘冲社区的李大爷是位空巢老人,上个月外出时不慎遗失老年证。社区“帮办团”的工作人员获悉后,主动来到李大爷的家里,拿着他的身份证和一张照片,到街道办事处为他补办好老年证再送上门。李大爷实现了办证“零跑腿”。
文明创建细化于日常生活中,就是要让市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
近日,我市首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公布,451项事项全部只需群众“最多跑一次”即可办结。后续还将有事项清单陆续公布,闻者无不交口称赞。
自始至终,我市坚持文明创建从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文明创建的成果。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人本理念,不断增强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市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民生支出超过73%,“民生100”工程成效显著,就业创业、教育公平、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作稳步推进;增加一批无障碍设施、停车泊位、文体设施;改造一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整治门前垃圾、楼下噪声、路面污水和私搭乱建……一项项工作落实落细,一个个成效日益凸显。
市民办事更方便了,生活更幸福了。在文明的滋养下,这种幸福叫“株洲style”!

田阳举行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交房入住仪式
邮储银行九江市分行圆满举办全市三农贷款客户经理业务技能竞赛活动
2018年第32期空气质量点评及预报
京津冀台人才交流会在津举行 现场发布岗位吸引台湾人才
临沂兰山环保部门强化环境应急监管 提高工作效率
文明花开满城春
温州高中国际班开始招生 中韩、中澳、中加、中美班将招230名新生
湘潭市大健康产业链规划成果汇报暨产业联盟筹备会议在昭山召开
本土优势产业“走出去” 西海岸新区奏响开放最强音
云岩区疾控中心开展党员学习日
市科技局传达学习李平书记在界首市工业经济发展调研座谈时的讲话精神
三天小长假我市零售业销售额超2800万元
“中国天眼”:两年发现44颗新脉冲星
[武侯区]武侯区举办“行知讲堂•学习法之文字类信息”快速记忆课
废弃村小变身画家村
我市新增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报告:2018年海归就业竞争力提升 近七成月薪6000元以上
省督查组到莞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要形成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机制
黄山市交通工程类项目招投标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守护国门平安 助力经济发展——潮州边防检查站服务口岸经济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