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台风“安比”我市已转移安置1.7万余人


随着台风“安比”的临近,昨天,我市各地基层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不分昼夜通知预警,无缝巡查,及时转移安置建设工地、低洼地段、危旧房屋、道路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地带和薄弱环节的群众。到昨晚8时,全市已经转移17972人,其中,海塘外转移58人、非标准海塘内转移41人、船只回港655人、危房转移2075人、山地灾害易发区转移397人、可能出险水库和易遭洪涝威胁转移37人、其他转移14709人。
定海城北体育馆内,外来民工排队领取凉席,安全在此过夜。摄影 记者 沈汝汝
定海:“党员干部比儿子还亲!”
  “王雪南阿姨电话没人接,家里也没人……”昨天上午10时许,当记者走进定海香园社区居委会时,社区干部正在通知辖区内d级危房住户,要求他们提前做好转移准备,还有一位没通知到位,干部们显得有些心急。其实在半小时前,社区干部已经兵分多路,到危房住户、低洼地段住户,挨家挨户上门提醒。
  两位社区干部放心不下,打着伞又去王雪南家。
  家住昌国新村3号门101室的王雪南今年70多岁,丈夫已过世,两个儿子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上海,平时就王阿姨一人生活。
  社区干部再次来到王阿姨家,敲了许久,阿姨来开了门。“阿姨,总算找到你了。台风要来了,这里住着不安全,下午三点前,到安置点去,阿拉宾馆也给你开好了。”社区干部说。“你们好足嘞!我刚刚去买了点面包,手机没带。”王阿姨一边把社区干部拉进屋里,一边说道。
  “阿姨,你走之前,门窗统关好,煤气也要关好。风雨大了,阿拉会来带你一起撤离的,你在家里等着好了。 ”社区干部小叶说。
  “我孤苦伶仃,现在全靠政府,社区党员干部比儿子还亲!”王阿姨说着,指了指别在小叶胸前的党徽,双手抱拳致谢。
  截至记者发稿,香园社区12户d级危房住户、7户低洼地住户已全部转移。
  昨晚7时许,定海城北体育馆灯火通明,来自定海青垒头路的定海山花园项目的160名外来打工者在这里防台避灾。“本来晚上睡工棚的,台风来了,不太安全,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安置场所,每人发放了席子,这里的工作人员很热情,我感觉心里暖暖的。”做项目施工管理的宁相权说,他是绍兴上虞人,知道台风的威力,非常感谢政府对工人们人身安全的关心,这几天可以睡安稳觉了。
  记者了解到,定海环南街道还专门包了3辆大巴把工人送到安置点。
  普陀:刚开放2个小时,便安置了600多人
  “拿出身份证登记一下,来领取为你们提供的物资,再找个合适的位置铺一下凉席吧!”昨天下午3时许,普陀区一处避灾安置点——普陀体育馆刚开放2个小时,便已有600多位附近工地的工人被安置到了这里。普陀区东港街道的几位工作人员则忙着进行人员登记、发放物资。
  体育馆整洁的地板上,铺满了一张张淡绿色的凉席,二十多位工人正有序地排队领取物资,还有一些工人则或躺或坐在临时“床位”上,和身边的人谈笑着,或美美地睡午觉。
  “90后”河南男孩陆明正在整理凉席,他今年5月刚来舟山,在东港一个工地打工。“我还是第一次到避灾安置点里来,没想到这里条件这么好,环境卫生很不错,空调开着也很舒服,还有东西吃,今晚就算台风再大,都不用担心了。”陆明边说边指了指工作人员发给他的牛奶、面包和水。
  考虑到此次台风风力比较大,部分工地工人居住的工棚存在安全隐患,东港街道的工作人员多次前往辖区内各个工地开展预防宣传,劝他们为安全起见,最好早点转移到避灾安置点内。
  普陀区民政部门介绍,普陀共有76个避灾安置点,预计可容纳14250人,目前,各避灾安置点的相关转移安置工作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忙前忙后,用车子把我们一家送到了避灾安置中心,还准备了这么多生活用品,想得太周到了!”在普陀芦西村租房住的贵州人何菊红昨天下午被街道转移到了普陀三中避灾安置点,她说:“租住的房子条件很差,去年台风时进了水,当天晚上还害得孩子受了凉。今年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到我家做工作,我们一家马上收拾东西来避灾安置点了。”
  岱山:集中安置井然有序
  昨天下午6时,岱山县高亭镇南浦村蔬菜种植基地内,种植户谢詹正在检查大棚加固措施。身边,儿子和女儿在临时搭建的管理房里钻进钻出,玩得不亦乐乎。
  谢詹来自安徽淮南,在南浦搞大棚种植已有7年,经历的台风也不止一次了。“村里早就通知了,不能有侥幸心理,要听从安排保证人身安全。”说着,谢詹领着记者走进100米外的集中安置点,凉席、被褥等应急物资一应俱全。“早上已经来过了,看到东西准备得这么齐也就放心了。”谢詹说,一会吃完晚饭就去安置点。
  晚上7时10分,天色逐渐暗了下来,位于东沙中学的东沙镇集中安置点内迎来了临时“住客”。四川人谭万会和丈夫在东沙栲门承包了一个4万平方米的养殖塘,主要养殖基围虾、梭子蟹等品种。
  “最近下雨少,关上碶门我们就过来了。”谭万会一边接受采访,一边不忘给周围人发名片,“我还在卖保险,这么多人都是潜在客户。”
  东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沙中学安置点可容纳约40人临时安置,该镇还启用了桥头安置点备用。“凉席、毛毯这些都给他们准备好了。需要安置的人,可以立马入住。”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截至昨天下午5时30分,岱山全县c级危房涉及145户210人,已全部转移完毕。全县宾馆登记县外各类人员1669人,均已告知防台注意事项,并建立了联系机制。沿海滩涂捡螺、荒岛养殖人员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区域。
  嵊泗:转移群众721人
  昨天下午4时50分,在嵊泗县黄龙乡峙岙社区,由乡、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抗台组,在早上通知到位的情况下,兵分两路开始新一轮逐家走访,要求应转移的群众在晚饭后尽快转移。
  “奶奶,上午已经给你打过电话了,晚上估计大风大雨要来了,你一人住太危险了,还是转移吧,村里、养老院统可以住的。”峙岙社区干部鲍燕来到80多岁的刘爱菊家提醒道。
  老人住的房子位于峙岙社区最高的地方,记者拿出手机一测,海拔约90米。身体健朗的刘爱菊听到社区干部的劝解后,笑呵呵地说:“不用你们背,我才80岁,走得动,等90岁你们再来背。”在社区干部劝说下,老人锁好门,晚上住到孙女家去了。
  走进周家弄12号,这里住着3位四川籍的外来务工人员,电饭煲里正炖着汤。“你们接到通知了吗?今天晚上这里就不要住了,到社区里去住吧。”峙岙社区工作人员劝说正在做饭的郑巧林晚饭后到社区避灾中心去住。
  “好的,好的,我们接到通知了,吃完饭就过去。”郑巧林说。昨晚7时半,郑巧林与同伴已经在社区避灾点安顿下来。
  黄龙乡有“石村”之称,房屋大多由石块搭成,废弃后的房屋在台风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周家弄一幢废弃石屋,没有屋顶、门窗,树木从门、窗伸了出来,工作人员立起了“禁止通行”的警示牌,并在一边安上了警示灯。在峙岙上横巷43号门口亦是如此,社区干部立起警示牌的同时,还用警示带将危险区域隔离开来。
  据了解,峙岙社区一共有6幢危房、12个危坎地,当地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社区都设置了安置点,并准备了抗台物资。截至记者发稿时,黄龙乡13户24名应转移的群众已全部转移,有的投亲靠友,有的就近安置在避灾中心。
  记者从嵊泗县三防办获悉,截至昨晚7时,嵊泗已转移群众721人,其中转移建筑工地工人176人、危房群众174人、其他各类人员371人,做到应转尽转。
  新城:撤离农业管理用房内农户
  “晚上台风会严重影响舟山,你们吃过晚饭,就早点去安置点。”“好的,我们抢收好,收拾一下就去安置点。”昨天下午3时许,新城千岛街道曙光社区组织党员干部来到勾山一处农田,提醒农户尽快撤离农业管理用房,确保人身安全。
  农户吴大伯来自安徽合肥,在勾山种地已有8年。记者注意到,吴大伯住的农业管理用房十分简陋,是用木板搭建的,防雨全靠塑料膜,很难抵御大风大雨。“现在不少亲戚跟我一块住,我们知道这里不安全,会及早撤离的。 ”吴大伯说。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又来到一位李姓农户的田头,该农户正在拆除大棚,听到工作人员的劝说,该农户表示,把大棚拆除后就会搬入安置点。
  “去年有一次台风影响,一处农业管理用房积水严重,已到床沿处,社区人员虽有对农户劝离,但是农户自行返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新城千岛街道党工委委员陈豪介绍,这次街道要求各社区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在农户撤离后,晚些时候要进行再次检查,防止农户自行返回农业管理用房,造成人员伤亡。
  随后,记者走访了舟山第七小学等安置点,查看安置点的部署情况。目前,新城区域共有20余处安置点,已逐步开放,管委会已安排工作人员前往安置点维持安置工作,确保安置人员的基本生活所需。
  (记者 曹玲 刘慧静 毛峰 庄列毅 徐祝君 幸笑薇 见习记者 陈瑶 通讯员 陈璐 王林峰 胡玲翁 彭辉 韩锋 )

沙玉山:坚持政治导向,选好村(社区)“领头人”
西安市环境保护局临潼分局关于2018年2月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的公告
“湖州警方”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力头条号”
【项目基本信息】联海商务大酒店保等模块
自治区团委调研组来我市开展“走转改”大宣传大调研工作
防御台风“安比”我市已转移安置1.7万余人
省督导组到仁化督导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推动扫黑除恶工作上新台阶
众心不移 创必能成
佛山市国资委 “80条措施清单”推进国企党建
玉湛高速征拆工作力争5月底前完成
三八节催热女性专属保险产品 长期比短期更划算
“公铁”昨送客3.2万人次 请提前购票以免贻误行程
唐河县城郊乡后洼学校“学习队史--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特队日活动
噩耗!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3月31日下午去世
2018中国昆明绿色食品投资博览会十月在昆开幕
高校联合发起学生会干部自律公约:反对“官”本位思想
省卫计委:疫苗价效不符合标准≠疫苗存在安全问题
生命远航共铸辉煌——杨浦平凉党员关爱活动
猴嘴街道开展白内障免费筛查活动
宁波高质量建设全域旅游“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