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烧饼一年卖出15亿元,一片黄茶风靡g20,一幢山居一年创收5.6亿元,一根网线半年销售近30亿元,一棵茭白实现了多项“全国第一”……近年来,缙云深挖“乡愁”特色资源,“富民新路”越走越宽,全县256个乡村处处埋“金矿”。
“乡愁富民产业维度不断拓展,内涵不断提升,形成了强劲的农民增收动力源。”在最近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缙云县委书记杨秀清用数据说话,山区不再只是劣势!
缙云坚持绿色强县、生态富民,大力发展多彩农业、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愁产业”,让乡村望得见乡愁,让百姓看得见发展。田园里、山居中、舌尖上、心灵上和云端上等五大乡愁富民产业初具规模。在这五大产业的带动下,2017年,缙云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6%,在全省“26县”一类县中名列第一。
现在“舌尖”、“烧饼”早已成为缙云“金字招牌”。据相关部门统计,2017年,平均一个烧饼桶一年产出30万元。而烧饼大师赵一均,一个桶的“年产值”更是达到150万元。
为此,前几天,浙江省交投公司副总经理朱忠华特意赶到缙云:“四年前,你们找到我们推广烧饼。今天,我们找你们继续做好小烧饼的大文章。”
除此之外,年产值近20亿元的麻鸭、产值达3亿元的缙云爽面均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强力“助推器”。
距缙云县城57公里的大源镇龙坑村与仙居交界,偏远、贫穷。近年来全村坚持发展黄茶产业,村民人均收入从原来的不到一千元涨到了现在的一万多元,“最远最穷村”实现了“千亩黄茶第一村”的华丽转变。
大洋、壶镇、前路等乡镇街道,三分之一的农民“以茭致富”。在青山绿水中,缙云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支持民宿发展,“缙云乡墅”品牌日益响亮,2017年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
在云端,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缙云拥有活跃零售网店2345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
缙云深挖传统文化,1500多人规模的缙云婺剧团年演出达1.5万场次,年收入超50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上亿元。
“当导游一天可以赚300元,家里吃不了的农产品也被抢购一空。”胡源乡的石牛山驴道开发后,榧树根村村民虞跃林“农民变导游”。如今,缙云已开发成熟驴道22条,仅今年上半年,就吸引了全国各地7万多名驴友前来体验,带动沿线村民增收超过700万元。
“把乡愁从情怀变资源,生态是基础,富民是目标,特色是核心竞争力。”缙云县旅委负责人说,培育好乡愁产业后,缙云乡村处处是风景,村村不一样,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选择上山下乡来缙云。
这段时间,大源镇乡贤林必文忙得热火朝天,他投资1.5亿元建起的生态旅游度假项目即将正式营业。“现在返乡创业有氛围,乡村发展有机遇。”林必文说,“在缙云,山沟沟里就能建出‘世界之最’。”据缙云县招商部门统计,近年来,缙云县共吸引乡贤回归项目100余个,到位资金60余亿元。这些产业正成为贯通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连接点,推动着缙云“绿色财富”的集聚和转化。(缙云县府办)
博望区博望镇党代表热议“东向发展”
冷水滩区郝皮桥小学召开“三项教育”动员会
京功果蔬保鲜:加快电商物流建设 让烟台苹果走向全国
最新消息!银翔项目总装车间10月建成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2018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周综述
绿水润风景 青山育“金矿”缙云绿色发展走出乡愁经济特色路
市计算机学校:深入电梯协会,了解行业动态
咸阳市2018年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迎来首季“开门红”
镇平县荣获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称号
全面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战
八旬老太“丢”掉户口,常州民警多方协调,让她晚年“回归”故乡
坦洲镇召开会议部署迎接2017年食品安全工作暨食品安全示范镇区创建工作现场考评
张靓颖经纪公司办公室转租?冯轲这样回应
车主请注意!海口两处路段将于20日开放左转
老乡心坎上的服务站——柳江区老乡家园党群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驾照“过期”肇事 法院:被告保险公司应向原告车主支付保险理赔款
汶川地震十周年:香港建筑师助地震灾区村民建更好、更环保的房子
衡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拍卖公告[2018]26号
农资打假保春耕
鹤湖学校:文明出行,从我做起